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网络诚信意识是网络伦理道德的一个主要内容,对网络社会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网络诚信意识具有必然存在性、现实存在性和特殊性等特点。大学生是网络社会的主体,培养他们的网络诚信意识对于大学生的道德培养有重要意义,是十分必要的。造成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要从宣传教育、舆论引导、管理强化这三个途径入手,通过提高信息素质、树立正确的网络交往观来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诚信意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大学生诚信意识和网络道德的培养,使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
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诚信道德意识,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的剖析,提出加强大学生诚信道德的重要意义及途径。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社会群体意识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感恩意识、礼让意识、诚信意识的严重匮乏。秉承儒家修身思想的精华,从儒家的仁孝观念、礼让精神和诚信原则三方面入手,利用大学英语这一教学平台,着重培养在校大学生的感恩意识、礼让意识和诚信意识,以健全当代大学生的社会群体意识。大学生应具有仁孝并重的道德情操、礼让兼备的处世态度、诚实正直的诚信品格,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论文摘编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设置》(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林妙珊邮编 :510631)诚信既属于道德范畴也属于法律范畴。在教学上 ,对大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主要由思想品德课来担负 ,而现行的思想品德课程由两门课组成 ,即《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由于独立的课程体系 ,使教师在教学中对法律和道德的有机联系关注不够 ,因而 ,诚信教育存在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分离的现状 ,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缺失的原因之一。道德诚信与法律诚信具有密切联系 ,从渊源上看 ,法律诚信源于道德诚信 ,是道德诚信…  相似文献   

5.
蔡运花 《文教资料》2008,(4):217-219
本文论述了加强大学生诚信问题研究和诚信培养的必要性,并在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道德培养、教育培养、法制约束培养及社会整合培养等途径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基本目标和价值追求。大学生是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重要力量,但是目前大学生诚信素养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分析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及原因,同时提出要从和谐社会道德建设的高度重视加强大学生诚信素质培养。  相似文献   

7.
刘桂兰 《教育探索》2008,(12):116-117
诚信是大学生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具备的素质。当前大学生的诚信道德出现了种种不容忽视的问题。长期封建专制压抑、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诚信危机、大学生价值取向上的偏离、道德教育的政治化简单化倾向等是导致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解决的对策是:营造信用环境,弘扬诚信文化;培养诚信意识,塑造完善人格;建立科学的信用评价体系,强化教育效果;加强制度建设,确立诚信教育长效机制;重视师德培养,发挥教师榜样作用;推进心理咨询工作,倡导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法律诚信与道德诚信之间的关系;总结了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并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探究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对大学生诚信意识培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诚实守信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做人最重要的品德,大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更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前沿阵地和重要窗口的高等学校,对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的诚信危机,必须抓好诚信机制建设,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强化诚信意识,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品质。  相似文献   

10.
浅议大学生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分析了新时期大学生的诚信现状及其成因,并立足大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系列培养新时期大学生诚信道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孝道是中华民族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一直遵奉的一个重要道德伦理规范,它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又是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础。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当代高校德育应结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传统孝道在新时期的德育内涵,充分认识传统孝道对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意义,将"孝"引入大学生德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在<李尔王>的译本中,原文中表示血缘本性关系的概念nature和love译成了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孝",使读者产生了错觉,仿佛莎翁在原作中宣传儒家伦理道德观.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讲,这部悲剧似乎十分经典的契合了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的忠孝观:正面有忠臣肯特、孝子女爱德伽、考狄利娅;反面有不孝女高纳里尔、里根,不孝子、不忠之臣埃德蒙.原著中,莎翁借助李尔所呼吁的孝道(孝亲报思)是一种美好的道德伦理义务,这正好契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孝思想.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是一个民族最伟大的精神力量,故而作为当代大学生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学生也应不断增强自身在文化认同方面的使命感与责任担当意识。这便要求广大高职院校要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还要努力培养高职学生对璀璨绚烂、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有利于激发高职学生建立强烈的家国情怀,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并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广大高职院校可通过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校园文化活动、学生自主学习,以及不断强化氛围营造这四种途径来加强高职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意识,以使高职学生能够成为心怀爱国情和强国志,并拥有报国行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14.
孝道文化是中华民族教育的起源,在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中国传统道德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从中国传统孝道在高校思想道德教育中的意义以及当代大学生孝道现状入手,阐述了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并对如何在高校进行孝道教育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令人堪忧。本文通过在大学生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采取精选教学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的措施,培养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懂得并践行百善孝为先,学会感恩,使人有良知,使人明白是非对错、善恶美丑、不二过,使人变得有智慧,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水平。  相似文献   

16.
孝是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孝德教育是最基本的道德教育。由于缺乏孝德教育而致使部分大学生孝德观念淡漠,伦理道德水平不高的现象不容忽视。我们应批判继承中华传统孝德,剔除其糟粕,大力发掘、提炼其精华,赋予时代的新内容,以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家训”是古人向后代传播修身治家、为人处世道理的基本方法 ,也是我国古代长期延续下来的家长教育后代的基本形式。中国古代“家训”包含有以“孝悌”为中心的伦理教育 ,以勤俭为主的个人品德教育和以耕读为主的处事方式教育。其教育的方式采用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 ,言传与身教相结合和训诫与引导相结合。封闭性、连贯性、传承性和双重性是中国“家训”的独有规律和特点。中国古代“家训”中的积极因素对当代的家庭教育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孝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善事父母的伦理意识;是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元意识。提倡孝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对社会的爱心,培养爱国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忠孝是中国古代社会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作为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孝道德观,主要调节家庭父子关系和国家君臣关系;清末(1902-1911年)中国训育课程中的忠孝道德观,深受赫尔巴特的训育思想影响,民初(1912-1919年)中国训育课程体系的初步形成。这一时期的学校忠孝道德教育成为向学校公民教育转轨的前夜。  相似文献   

20.
儒家"慎独"思想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慎独”是儒家所倡导的修身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基本含义是指人在道德修养时所达到的内心专注与专一的状态,尤其体现在当个体面对自我时也要保持善的追求与自律,即在独处无人时做到思想和言行的谨慎不苟。尽管这种道德修养方法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和阶级的烙印,但当消解了部分传统意义上的内涵并注入新的时代意义后,这种自律自省的行为操守在当今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