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经过修订的MHT心理健康量表,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3所农村中学和3所农村小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留守儿童比例达到44%;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非留守儿童不存在显著水平(P>0.05),但在孤独倾向上存在边缘显著差异(0.05<P<0.10);不同性别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存在边缘显著差异(0.05<P<0.10);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健康水平增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与地域环境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一直是心理学重点研究的领域,为了了解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我们对538名山区农村小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小学生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较好,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出高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并男女生比较差异显著;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恐怖倾向分量表上,年级得分有显著差异.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学习压力等,是山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四川省小学生的基本计算技能总体达到了数学要求;农村小学生的数学计算技能水平明显低于城镇小学生,而且农村小学生间差异水平大于城市小学生;小学生数学计算知识和技能在民族间总体水平没有显著差异;影响小学生数学计算知识和技能的典型问题有:数学计算概念不清,计算性质、法则等规律性知识掌握不好,思维能力比较弱等.  相似文献   

4.
小学生心理不和谐状况调查显示,在学习障碍、性格障碍、行为障碍上存在问题的小学生略高于存在其他问题的小学生。其中男生心理不和谐的比率略高于女生,农村学生心理不和谐比率远高于城市学生,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薄弱学校学生心理不和谐比率高于软硬件较好的学校;留级学生在学习障碍、情绪障碍、性格障碍、行为障碍上均高于非留级学生。为此,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应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进程,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工作,以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298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进行调查,以考察社会支持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正常范围内,但个别维度得分和检出率偏高;社会支持状况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预测变量,而且不同来源社会支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预测效应不同。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当下农村小学生在科学文化知识逐渐提高的同时,心理健康教育却没有得到重视,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素质,那么整体教育水平也很难得到提升。因此研究农村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培养小学生降抗的心理素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关注农村教育发展的同时关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健康的一半是心理上的健康,有专家预言:心理疾病是21世纪之患,小学生作为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是教师不可推卸的职责。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良好,但学习焦虑、身体症状等心理问题相当突出.同时,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城市青少年.社会、学校、家庭等各种因素交错作用于青少年心理发展,而城乡差异直接导致了农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明显低于城市青少年.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两个县为例,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显示,河南省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总体处于正常范围,在八个分量表中除了学习焦虑水平异常外,其他七项均显示正常;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焦虑、自责倾向和总焦虑倾向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留守儿童中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上低于小学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市965名大学本科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以了解不同群体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的特点及其关系,为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教育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心理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在一年级和二年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一年级高于二年级;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女生显著高于男生.但在专业上、生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2)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生源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3)大连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常模相比差异极其显著.(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能够预测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根据对赣西、赣南、赣中城乡12所小学1267名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测试和调研,发现其中45.22%的小学生在冲动倾向、人际焦虑、自责与过敏倾向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焦虑异常表现,城乡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心理异常表现和差异主要与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学生自身特点等方面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城乡小学生,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罗定职业技术学院240名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状况问卷调查,发现:(1)欠发达山区高职学生有12.9%的学生存在有心理健康问题;(2)欠发达山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无文理专业差异,性别、年级差异也不明显,农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城镇学生;(3)欠发达山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其他地区高职学生均无明显差异;(4)欠发达山区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与全国大学生总体比较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哪些?体育教育能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以个人的教学经历,做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SCL-90和王极盛编写的MMHI-60为研究工具,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式,调查分析了青海不同学历阶段及学历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在城乡、民族等因素上无明显差别;亲子关系是影响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之间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存在差异且各学校不同年级之间有差异;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年级和性别差异;家庭结构是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职高专女生的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女生健康状况处于中等中限水平,其中生理健康处于良好下限水平,心理健康处于及格中限水平,社会健康处于中等中限水平;2)理科女生健康状况总体水平高于文科女生,而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女生、不同民族女生、城乡女生之间健康状况总体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当今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造成不良心理的因素有哪些?体育教育能否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如何在体育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笔者以个人的教学经历,做简单分析。一、小学生不良心理反应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当前,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整体来说是好的,但确有少数同学存在心理障碍。从类别上讲,存在的心理障碍主要有认识障碍、情感障碍、行为障碍、个性障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1、厌  相似文献   

17.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量表和自编的心理健康影响因素调查表对随机抽取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心理辅导提供依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表现出高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冲动倾向,与非留守儿童的3个因子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与恐怖倾向因子上,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比较差异显著(P〈0.05);不同类型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得分有显著差异,其中以单亲监护型心理健康程度最高;不同教育方式、是否有个人爱好和是否有亲密同伴的农村留守儿童之间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小学是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对小学生未来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人生成长路径的规划,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就以农村为例,探讨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促进农村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9.
了解甘肃山区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量表》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陇南市山区的657名四至六年级的农村小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结果发现山区农村小学生总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应关注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般心理问题或心理焦虑,注重因性施教,因级施教,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0.
事实告诉我们,当代农村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社会群体,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成为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让学生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教育学生懂得:健康的心理状态是人们从事工作、学习的重要条件,有了健康的心态,才会有自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