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相似文献   

2.
一 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x,未知数x的指数都是1(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相似文献   

3.
二元一次方程组作为代数中的重要内容,一直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从代数的角度出发,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采用代入消元和加减消元法.那么如果从几何的角度出发,可否把方程组与图形联系呢?现略举几例并加以点评,以飨读者. 学习了一次函数,我们可知一次函数与直线有对应关系.具体步骤如下: 将方程变形:众所周知,二元一次方程都可以变形为用一个未知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用x表示y,或用y表示x),以方程2x+y=1为例,其可转换为y=1-2x的形式.  相似文献   

4.
一、知识背景我们知道,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是:1.弄清题意和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字母(如x)表示题中的一个未知数;2.找出能够表示应用题全部含义的一个相等关系;3.根据这个相等关系列出需要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4.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相似文献   

5.
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它可以把数或数量关系简明地表示出来.如“一个数的a倍(a≠0)等于b,求这个数”,用x表示这个数,可得方程ax=b(a≠0).其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b是常数项.这种方程叫做字母系数方程。我们用它来表示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但这里的a、b是具体的  相似文献   

6.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含有两个未知量的应用题,一般要找出两个条件.设定一个未知量为x后,即可根据其中一个条件用含有x的代数式来表示另一个未知量.第二个条件用来列方程.由于设未知数的方法不  相似文献   

7.
1.怎样区别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这三个概念?要讲清这三个概念,可从等式开始,按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等式由天平的平衡引出,当天平衡时,两端可由等号连接得到等式。但如果天平一端的物体有一个重量不知道时,则用未知数 x 表示,从而得到20 x=100,3x=69,……等式子,这种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然后,让学生很快地算出未知数的值:x=80,x=23,并将它们分别代入原方程后,方程的左右两边正好相等。这种使方程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相似文献   

8.
具备下列特征: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三条边的代数式中只含一个未知数,都可用勾股定理列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进而解决相关问题.如: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连续整数,求此三角形的面积.设三边长分别为x,x+1,x+2.  相似文献   

9.
我们经常遇到求满足一定条件的若干个 未知数的某个表达式的值,本文就这类条件 式的求值问题介绍几种常见的思考方法,供 同学们参考. 思考方法一(消元代入法):即先消元后 代入,也就是在条件式所组成的方程或方程 组中,先把各未知数都用另一个(或另几个) 未知数表示出来,再代入到所求的表达式中 去求值. 【例1】 已知3x+7y+z=3.15, …  相似文献   

10.
1.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先提出一个问题: 什么数的平方等于9? 用字母x表示“什么数”,上面的问题就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等式x2=9.这个等式中含有一个未知数x,并且它是二次的,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因为3和-3的平方都等于9,所以这个一元  相似文献   

11.
一、元素符号。表示数、常数的字母、符号称为元素符号。 1、表示数的字母“a”、“x”。法国数学家韦达于1591年在代数中建立了抽象的符号。他和另一名法国数学家笛卡尔先后都用拉丁字母a、b、c表示已知数、用x、y、z表示未知数。 2、表示常数圆周率的符号“π”。英国数学家琼斯于1706年首先用“π”表示圆周率;瑞士数学家欧拉于1736年也用  相似文献   

12.
x=3是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x=3是含有未数(x)的等式,所以x=3是方程。x=3是等式,关于这一点老师们都没异议。=3,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许多老师表示不理。他们认为,既然x=3,那么x就不是未知数。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在x=3这个方中x才等于3,在x=5中x就等于5了,所以说是未知数而不是已知数。其实,对于任何一个关x的方程,只要方程有解,x都是确定的值(在个方程里)。如对于方程x2-2x+1=0,你能说为在这个等式中x=1,所以它不是方程吗?综上所述,x=3是方程。x=3是方程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阶段,列方程解应用题就是代数法,它的特点是用x表示题中的未知数,把未知数当作已知数,根据题目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通过解方程,求出问题的答案。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分析数量间的等量关系,根据题意直接或间接设未知数,列出方程。由于等量关系的不同,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相似文献   

14.
方程(之1)     
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什么数与8的差是-6? 这句话对应的等式是x-8=-6.这个等式中含有未知数x,这就是方程.在这个方程中,x表示被减数;由减法运算知道  相似文献   

15.
一、搞好专项训练,为布列方程作好准备简易方程是由含有和不含有未知数的两个代数式组成的,所以用字母表示数是列方程的基础。为使学生习惯把未知数x当作已知数参加列式,善于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要搞好专项训练,为正确地布列方程作好准备。 1.分析题中有哪几个数量,把它们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以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如买“3支钢笔和5支圆珠笔,已知圆珠笔单价是x元,钢笔的单价是1.20元。”把其中的数量分类整理后填在下表中:  相似文献   

16.
在生活中有许多时候要求出一个问题的解,用数学的话说是求一个未知数,当我们设这个未知数是x时,利用已知的相等关系往往可以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这时我们就可以利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求得问题的解。  相似文献   

17.
问讯处     
正x=1,有的老师认为是方程,也有老师认为是方程的解,究竟哪一种观点正确?为什么?陕西永寿王晋远现行中小学数学教材给方程下的定义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如果x=1中的x表示未知数,那么它就是方程。当然,x=1也是某些方程的解,如当x=1时,方程x+5=6等号左右两边的值相等,所以x=1是方程x+5=6的解。可能有老师认为x=1无需解方程就已知它的解,所以它不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请注意,现行数学教材有关方程这  相似文献   

18.
要想提高学生用换元法解方程的能力,应当抓住以下三个问题。用字母表示代数式的能力是用换元法解方程的基础。为了提高学生用字母表示代数式的能力,可以进行这样的训练:将方程中的未知数x换成单项式、多项式、分式或根式。如将7x~2-19x 10=0中的x换成y~2,方程变为7y~4-19y~2 10=0;将x换成y~2-4y 6,方程变为7(y~2-4y 6)~2-19(y~2-4y 6)  相似文献   

19.
一个最小值极大化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这样一道题 :已知实数x1,x2 ,… ,xn,满足x21 x22 … x2 n=1 ,当n≥ 3时 ,求maxi≠jmini≠j|xi-xj|.这是一个二次规划问题 ,但目标函数有些特殊 ,日常生活中“矮子里拔将军”之类说法 ,可看做它的背景 .这类问题 ,似乎并没有一个成熟的解法 .本文试加以探索 .题目要求我们 :在方程x21 x22 … x2 n=1的解(x1,x2 ,… ,xn)中 ,选取这样的解 ,使得任意两个未知数差的绝对值中 ,最小的达到最大 .如果把x1,x2 ,… ,xn 表示在数轴上 ,那么 |xi-xj|的最小值必然出现在相邻的未知数之间 ,因此 ,我们设想把x1,x2 ,… ,xn依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在数…  相似文献   

20.
一、练习背景"用字母表示数"第一节课(八册1~3面)的教学内容,是在利用加减、乘除关系求未知数的基础上(五、六册)引伸、发展的.它不仅要学生用字母a、b等表示某数量关系中的一个数量,或用字母a、t等表示某一完整的数量关系,而且还要求学生会用数字去替换有关字母,算出结果,从而形成用字母表示数的完整概念.用字母表示数,虽在五、六册求未知数x中有所渗透,但那是用x去取代式中的( ),仍有具体、形象的特点,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而这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用他们不认识的a、b、t、s等去表示数量关系,使具体概念抽象化,加上a×t可以写成a·t或at等,也是学生从未接触过的知识,这就构成了本节课的难点,需要认真设计练习,来突破这一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