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皂荚的繁殖与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皂荚用途广泛,是经济林、防护林、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但目前群体处于濒危状态,因此加强其快速繁殖与栽培技术的研究对于拯救与保护该物种、促进皂荚良种选育与推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一、诱导学生发现新知即诱发学生探求发现的欲望 ,促使学生主动通过阅读 ,自主探求新的知识。为了达到此目的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 ,让学生充分地“读” ,保证学生能有所发现。当学生发表所知时 ,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地“说” ,教师得以了解学生的新发现。此时学生的发现可能是零散的 ,要及时给予巧妙的点拨 ,让学生用心“悟” ,升华学生的发现。教学时 ,我摈弃那种靠“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 ,“课文分几段”等枯燥乏味的发问牵着学生鼻子走的被动做法 ,鼓励诱导学生赛读———随着作者的叙述看谁对皂荚树知道得多。…  相似文献   

3.
河水温婉,抚得河底石溜溜滑滑地泛起五彩光泽。石板鱼踩着春汛结阵而来,瘦瘦的河流便漾起鲜活的生趣。河岸处有瓦舍,高低错落地散落,其间出入的人丁守一方日月,侍弄几片瘦条条的田土……  相似文献   

4.
5.
我执教《高大的皂荚树》,本着“以学定教”的理念,与学生一起和文本、作者展开了一次“对话”。下面是课堂实录的一部分。[片段一]师:让我们一起来读第二部分,看看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讨论。生“: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启迪。”这一句中的“启迪”在这里指的是什么?生“: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你们提出的问题很有价值,仔细思考可以帮助你们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意思。下面先来看第一个问题,请根据你们平时阅读的情况来说说。生:是启示、启发的意思。师:请联系实际再想想。…  相似文献   

6.
皂荚树下     
中午,你睡了.古老的皂荚树,犹如一柄杭州姑娘的花伞,轻巧地打在你的梦里.六月的火南风,从树边的瓜地里跑过,悄悄地掮起阵阵馨香,扑进你的鼻子,进入你的梦境……于是,你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美!……昨天,皂荚树叶的苦涩还填充着你的饥饿,你,哭了,闹着,并狠狠地摔碎了母亲那盛满泪水的焦灼……终于,你有了责任田,有了科学知识……终于,古老而肥沃的土地上,结满了浑圆的日子,结满了甜蜜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高大的皂荚树》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四组教材中的一篇讲读课文.对讲读课文的理解,大纲中明确要求:能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能抓住重点词、句、段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9.
自前些日子吃了妻子买的菠萝,嘴角边挂着丝丝缕缕那淡雅的如皂荚般的芳香后,儿时在故乡皂荚树下的小学堂上学时的欢乐情景便常常伴我走进梦乡,回故乡走走的欲望也就愈发强烈了。记忆中的皖南山村,皂荚树是不多见的,只是在村口或山边零星地矗立着一两棵而已。然而,在我的故乡——一个自安庆迁入皖南徽州,不足二百年历史的棚民村落中,皂荚树却为数不少。在故乡众多的皂荚树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小学堂旁边的那棵了。  相似文献   

10.
美点赏析《皂荚青,皂荚黄》叙写了一位老人——外祖母在院子中一棵皂荚树下一段朴素的心理活动过程,引发我们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这是一篇散发着田园气息却又承载着厚重主旨的优美散文。  相似文献   

11.
[教学说明]本课是继《观潮》后又一篇训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文章。本课主要学习作者如何观察皂荚树的样子和一年四季它给同学们带来的好处。本文晓畅亲切.仿佛出自学生之口。故学生理解内容无大碍.且课后思考、练习设计精妙。与教学要求一一对应。因此本课教,学可设计为自学讨论式,以凸现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主动发展的主旨。  相似文献   

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描写的皂荚树的样子和皂荚树一年四季结同学们带来的方便这两方面的内容,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皂荚树的方法。 3.初步学习给课文分段。 4.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文。...  相似文献   

13.
绿云 《师道》2004,(12):29-29
在校园僻静的东南角,长着一棵高高大大的皂荚树,羽叶浓密,树阴蔽天,像一位须发飘拂的慈祥老。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们的印象中,植物永远安安静静地立在那里,或苍劲挺拔,或摇曳多姿,或清香柔软,不像有些动物,会张开血盆大口,充满了力量与攻击性。然而,植物界也隐藏着一些可怕的"杀手",遇到它们,切记敬而远之!身穿盔甲的遮阳武士——美国皂荚树  相似文献   

15.
<正>周日的早上,天朗气清,丝丝缕缕如金似银的阳光洒向大地,我觉得在这样的天气里,不走出家门,便是辜负了这美好的暖阳。于是,学习闲暇,我拉着爸爸到小区散步。初冬刚至,秋天的暖意还没有逝去。走在路上,仍会有“初冬天气暖,小似立春时”之感。然而,道路两侧的植被大多已经凋零,唯有四季常青的松柏和枝叶婆娑的柳树仍在为冬日装点着几抹绿色。  相似文献   

16.
1 材料方法 日本皂荚 湖南长沙烈士公园栽培。 山皂荚 湖南衡山南岳一中校园。 皂荚 湖南永州市郊。 绒毛皂荚 湖南省林校校园。 长果皂荚 湖南省江永县源口自然保护区大田村。 皂荚属植物的种子具有厚而坚如石质的种皮,种皮的通透性差,硬实率高,一般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高大的皂荚树》是九义六年制第七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留心周围的事物”。这篇状物类记叙文介绍了学校操场上的一棵高大的皂荚树 ,是分两部分叙述的 :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 ;第二部分讲春夏秋冬皂荚树给同学们带来许多方便和欢乐。第一部分共讲了三点 :1 皂荚树长在什么地方 ,在学校操场的东边。这样 ,皂荚树和操场就有了联系 ,一年四季在操场上发生的事情几乎都与皂荚树有关。在介绍皂荚树位置的同时 ,课文还较详细地介绍了操场 ,操场原来是一块“大约三十步见方”的不大的空地。写操…  相似文献   

18.
教材第七册《高大的皂荚树》是一篇讲读课文。文章第一部分讲皂荚树的位置和样子;第二部分讲皂荚树一年四季给同学们带来的许多方便和欢乐。  相似文献   

19.
朱方萍 《现代语文》2007,(4):111-111
一、学习观察方法,训练“抓住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如何观察生活呢?这就要求我们教学生从阅读课文中学习、借鉴。如教学六年制七册《基础训练4》作文题“写一种植物”。习作前,引导学生复习《高大的皂荚树》,学习作者的两点观察方法:1.从整体到部分,层层认真观察的方法。2.学习在观察中抓住事物特点的方法。在学生学习了观察方法后,因势利导,让学生用这两种方法观察一种你喜爱的花,观察后写下来。有一位学生这样写红玫瑰:墨绿色的茎上长满了小刺,  相似文献   

20.
飘舞的轻烟和跳动着的火苗,映在我们的笑眼里,引起了我的沉思:皂荚树啊皂荚树,你曾经自己淋着,给我们挡雨;你曾经自己晒着,给我们遮阴;现在你又燃烧着自己,给我们温暖。皂荚树啊,你给了我们多少快乐,多少期望。想着想着,我的心里,好像有一颗种子在生根、发芽……习作例文《高大的皂荚树》(六年制教材第八册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