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云南科技管理》2006,19(3):6-6
优质、高效、速生牧草“菊苣”是由全国新技术新产品西南展销中心引进的,菊苣主要特点:1.菊苣为菊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其根为粗壮的肉质直根,形似萝卜。单根重1kg左右,叶期平均高度80cm,抽茎开花期高达2m,长有叶片25—38片,叶片长35cm—46cm,宽8cm—12cm,形似蒲公英叶。叶片边缘有皱缩,折断后有白色乳汁。一次种植可连续利用10年以上,适应性强,抗病无虫害,管理粗放,一物多用。2.产量高(亩产鲜草可达1.5万kg,每年可刈割4—5次)、营养价值高(干物质粗蛋白含量20%—23%),除含有菊糖外,还含有咖啡酸和奎宁酸,可工业化生产提取保健型食品低聚果糖…  相似文献   

2.
刘翠花  张澈 《西藏科技》2006,(1):9-9,13
试验结果表明:在西藏林芝地区日光温室种植软化菊苣,能正常生长发育,不仅能获得较高的经济产量,折合每666.67m^2采收软化菊苣1784.62kg;而且还可以收获较高的生物产量,折合每666.67m^2采收青饲料4046.76kg(两次采收之和)。因此,在西藏高原种植软化菊苣,可以丰富西藏蔬菜种类和蔬菜种质资源,同时还可以收获大量的青饲料,发展养殖业,促进农牧结合,为西藏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是通过引进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八个美国苦苣品种:大叶苦苣、花叶苦苣、碎叶苦苣、小蝶苦苣、三叶苦苣、柳叶苦苣、尖株苦苣和罗兰苦苣在西藏拉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高效温室进行栽培,在此基础上进行实验比较,着重分析了八个美国苦苣品种的生长结果习性、蔬菜的经济性状以及物候期等。初步得出了以下结论,在西藏拉萨苦苣长势比较好、品质优、产量高的是大叶苦苣、花叶苦苣、碎叶苦苣、小蝶苦苣、三叶苦苣、柳叶苦苣;尖株苦苣和罗兰苦苣在拉萨叶片长势较小,产量稍低,但苦味稍重,口味比其它品种好。  相似文献   

4.
191107901.7菊苣系列疗效饮料的制法和用途 菊苣系列疗效饮料的制法是以纯菊苣或其水提液为主或添加其他疗效成分、矫味剂和辅料,经炮制成菊苣系列疗效茶;亦可制含醇或无醇、速溶、果汁或碳酸型菊苣系列疗效饮料.该疗效饮料以纯菊苣为主,无咖啡因、低糖、用作糖尿病和冠心病的辅助治疗剂.  相似文献   

5.
泰国舞花姜(Globba winitti C.H.Wright),姜科舞花姜属,热带多年生或宿根性根茎类花卉。其花序造型十分奇特,苞片颜色艳丽,花期较长,抗病能力强,容易栽培,适合作切花、盆栽、花坛和庭园栽培。介绍了泰国舞花姜的生长习性和相关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菊苣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欧洲,国外广泛用作饲料、蔬菜和制糖原料。80年代我国引进后又培育出大叶型品种,由于它品质优良,现已成为最有发展前途的饲  相似文献   

7.
木瓜,属蔷薇科,术瓜属,皱皮木瓜种,多年生灌木。株高2~2.5米,结果早,产量高,营养丰富,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特产品种,常作观赏植物栽培于庭院及公共场所。果实圆形、长圆形或椭圆形,味酸肉脆,内室分隔,种子长卵形,果皮皱且厚,有清香味。果肉切干可作药材,是加工饮料、果脯、罐头的上等原料,又是一种稀有的蔬菜品种,  相似文献   

8.
报道了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即方鼎苣苔属Paralagarosolen Y. G. Wei 和一新种方鼎苣苔P. fangianum Y. G. Wei。方鼎苣苔属与细筒苣苔属Lagarosolen W. T. Wang近缘,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花筒细筒状,不肿胀,柱头2;不同点是方鼎苣苔属叶基部有时盾状,聚伞花序具1朵花,花冠裂片顶端圆钝,蒴果宽卵状椭圆球形。  相似文献   

9.
菊苣为菊科属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欧洲,80年代引入我国。其根部粗壮形似萝卜,单根重1kg左右。叶期平均高度80cm,抽茎开花期高达200cm,叶片25~38片,叶片形似苦荬菜,长30~46cm,宽8~12cm。6月初开蓝色花朵,8月种子成熟,公顷产种子450~600kg,种子呈米黄色,千粒重0.96~1.2g。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小麦、玉米,都是一年生作物,在每次收获后都必须重新种植。这对农民来说是繁重的劳作,还可能导致土壤侵蚀等环境问题。多年生作物可以减轻这些负担,但培育足够长寿和高产的作物一直是一个巨大挑战。该研究详细报道了胡凤益团队20多年来通过种间远缘杂交创制多年生稻的研究成果。基于亚洲栽培稻与长雄野生稻种间杂交,研究团队成功创制了多年水稻,培育了系列多年生稻品系,审定了3个多年生稻品种,在全球多年生粮食作物育种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桔梗,别名土人参,铃铛花。为桔梗科、桔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药食兼用品种。适当发展桔梗生产,是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致富的一条有效途径。本文从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和加工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为桔梗的高产栽培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黑莓原产美国,属蔷薇科悬钩子属,由山东省枣庄市邹坞园艺场引种栽培。 1.特征特性黑莓属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枝呈紫红色,皮层上有蜡质;叶片为三出复叶,卵形,叶缘呈锯齿状,叶片两面有绒毛;花两性,自花结实;幼果绿色,后转为红色,完全成熟时成为紫黑  相似文献   

13.
木豆(学名:Cajanus cajan(L.)Millsp.英名:pigeonpea或Red Gram),原产于非洲和亚洲的热带,又名鸽豆、树黄豆、千年豆等,是豆科。木豆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木本植物,具有粮食、蔬菜、饲料、柴火、放养紫胶虫等功能,还可作覆盖作物、蜜源作物、防护林、薪碳林、药用植物等,用途很广。木豆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种木本食用豆类作物,全身都是宝,  相似文献   

14.
瓜蒌别名栝楼、杜瓜、天圆子、天瓜、药瓜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幼时青色,成熟时橙黄色。瓜蒌全株供药用,果实中药名全瓜蒌,果壳中药名瓜蒌皮,种子中药名瓜蒌仁,根中药名天花粉,均为常用中药,目前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瓜蒌多属野生,也可人工栽培。一、生长习性瓜蒌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不耐旱,怕水涝。  相似文献   

15.
瓜萎别名栝楼、杜瓜、天圆子、天瓜、药瓜等,为葫芦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雌雄异株,果实圆形或椭圆形。果实幼时青色,成熟时橙黄色。瓜萎全株供药用,果实中药名全瓜萎,果壳中药名瓜蒌皮,种子中药名瓜萎仁,根中药名天花粉,均为常用中药,目前药材市场需求量大。瓜蒌多属野生,也可人工栽培。一、生长习性瓜蒌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  相似文献   

16.
草莓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果实香甜可口,营养丰富。适合保护地栽培,可丰富春节前后鲜果市场,经济价值高。近几年草莓保护地生产在我省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冬季寒冷的气候条件,以及栽培时间短、经验少、缺乏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优质苗木供应等原因,使我省保护地栽培还俘在产量低、果实品质差、鲜果供应期不稳定等不足。近几年,由于无病毒苗木的推广为我省日光温室草莓高效促成栽培提供了保证,下面就把这项技术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7.
香椿     
《中国科技信息》2003,(13):34-34
香椿,又名椿花,香椿头、香椿芽,科香椿属。香椿原产于中国中部,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记载,在华北以南均有栽培。但传统上的香椿的栽培多为林木,而且以家居四围、院落或村边零散栽培较多。作为蔬菜食用,以自然采集为主。近年来,对其营养价值的研究促使其消费猛增,随之也出现了集约化栽培形式和多种保护地栽培形式。虽如此,但香椿作为蔬菜的栽培并不普遍,而全国各地散生的成千上万株香椿仍作为野菜栽培是一部庞大的资源,其采集、食用、加工近于野生蔬菜。因此,作为野菜介绍更适当一些。  相似文献   

18.
<正>园艺栽培关键技术园艺是指有关果树、蔬菜、观赏植物、食用菌等的栽培和繁育的技术。其中,果树是指能生产供人们食用的果实、种子及其衍生物的木本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蔬菜是可供人们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也包括少数木本植物的嫩茎、嫩芽(如香椿、枸杞等)、部分真菌和藻类植物等。蔬菜的食用器官既有柔嫩的叶子、幼芽、嫩茎及花球,还有新鲜的种子、  相似文献   

19.
羽扇豆(Lupinus polyphllusLindl.)俗称鲁冰花,藏语叫(更增芝麻)为豆科羽扇豆属,原产北美西部。多年生草本,掌状复叶,花色丰富艳丽,园艺栽培品种较多。羽扇豆特别的植株形态和丰富的花序颜色,是园林植物造景中较为难得的配置材料,用作花境背景或在林缘河边丛植、片植会给视觉一种别样享受,特别是羽扇豆的生态习性及生长环境很适合在高原地区生长而且羽扇豆的栽培管理并不复杂,繁殖方式相对简单.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它已越来越被专业人士接受与推崇。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在广西发现的苦苣苔科一新属和一新种,即文采苣苔属Wentsaiboea D. Fang & D. H. Qin及文采苣苔W. renifolia D. Fang & D. H. Qin, 并提供墨线图。文采苣苔属的柱头外形略似长檐苣苔属Dolicholoma D. Fang & W. T. Wang, 不同在于前者叶肾形,基部心形,具掌状脉,花冠斜钟状,裂片圆形,雄蕊和退化雄蕊着生于冠筒近基部。新属在体态上还接近小花苣苔属Chiritopsis W. T. Wang, 但前者叶具掌状脉,冠筒钟状,远轴侧膨胀,柱头马蹄形;在后者叶具羽状脉,冠筒筒状,不膨胀,柱头下唇倒梯形至线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