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言和民俗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西昌方言除受到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外,还受到西昌民俗的影响。西昌民俗在形成和发展中接受了巴蜀化和云南化的影响,并融汇了少数民族的习俗。西昌方言折射出了西昌民俗化,西昌方言词与在多种民俗化影响下独特的西昌饮食化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
陈智勇 《四川教育》2014,(1):F0002-F0002,F0003
本刊讯2013年12月26日,“四川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会”在西昌市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四川省教育厅主办,中共西昌市委、西昌市人民政府承办。中国关工委下—代教育基金会副秘书长郭春开、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王七章、省教育厅巡视员何绍勇、省人民政府总督学刘东、凉山州人民政府副州长施遐、州教育局局长谢宁、中共西昌市委书记李俊等人出席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问卷调查法,通过调查西昌学院体育教育专业2006-2007级毕业生就业现状和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相关资料,联系西昌学院实际情况分析目前体育教育专业就业不乐观的原因.并针对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等方向的不足提出有效的建议和对策,力求为指导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就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抗战时期美国租借物资与西昌的历史联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中国获得了美国8.7亿租借物资的援助。西昌在美国租借物资运输到中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不仅以川滇西路联系滇缅交通运输,以西昌小庙机场为“驼峰”空运的重要“中途站”,而且以西昌为川滇康驿运干线的中枢。西昌人民在承接、转运美国租借物资到抗战所需地方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相联系,西昌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也得到了巨大发展,对抗战时的西昌和今天的西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五) 大迂回、大包围、大歼灭作战方针的伟大胜利滇南追歼战胜利结束以后,陈赓同志又指挥第四兵团所属十四军、十五军以及桂滇黔边纵各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兄弟部队于三月间发动西昌战役,全歼盘踞在西康地区的胡宗南部残敌西昌警备区贺国光部,我十五军一三二团于三月二十七日清晨一举突入西昌城内,随后协同兄弟部队长途穷追逃敌,获得重大胜利。西昌战役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的。部  相似文献   

6.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1):38-39
"得"是西昌方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在西昌方言中,"得"有三种用法:助动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本文从这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西昌方言中的"得"。  相似文献   

7.
七月下旬,骄阳似火,暑热难耐,伏天进入了高潮。于今年5月13日成立的“北京光华‘生活教育行动’讲师团”一行8人,于7月27日分别从北京、南京、无锡等地乘机经成都来到四川省凉山州首府所在地——月城西昌,开始了他们建团以来的首次行动——西昌  相似文献   

8.
陈燕 《文教资料》2014,(22):25-26,40
西昌方言作为西南官话的一种次方言,在否定句的表达形式上有一些自己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否定词的使用与其他地方不太相同。本文对西昌方言的否定词“酋、扭、不兴、少”的构成类型和特征进行描写和分析,展示西昌方言否定句的特殊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9.
旅游已成为西昌市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为全面打造西昌旅游品牌,对西昌彝族饮食文化的旅游价值及其旅游开发现状进行了综合性分析,提出了关于西昌市彝族饮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可行性策略。把西昌彝族饮食文化资源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以促进西昌彝族经济、文化、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之前身为建于1986年的原西昌学院外语系,2009年改为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学院现设有英语(本科)、英语(经贸旅游方向,本科)、英语教育(专科)和商务英语(专科)4个专业,面向全国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学院还设有短线英语自考、成人本科英语教育和剑桥少儿英语培训等专业。  相似文献   

11.
西昌方言中古庄组字多读[t]组,但有少数字读[ts]组。抽取西昌方言中所有读[ts]组的庄组字共70个,将其声、韵、调与中古《广韵》中的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读[ts]组的庄组字基本上是中古生母止流梗三摄开口二、三等和遇摄合口三等平声字,演变在西昌方言中主要读/s/声母开口呼阴平字。联系汉语其他方言知庄章的今读情况,可判定西昌方言读[ts]组的庄组字是历史遗留的结果,而普通话中读[t]组西昌方言读[ts]组的原因则是由语音演变的时间性所致。  相似文献   

12.
《教育》2006,(24)
■对话人:西昌学院院长夏明忠本刊记者佘洁关键提示:西昌学院坐落在举世闻名的中国西昌航天城,占地面积1851亩,现有教职工lOOO余人,31个本科专业,学科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理学、工学、农学、文学等7大门类。全日制在校生15000人,生源覆盖全国10余个省市自治区。核心论点  相似文献   

13.
凉山三类寄宿制民族班瓦几瓦①吴明先凉山彝族历来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但是在50年以前,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的限制,生产水平低下,教育方式单一,多属长辈向幼辈传授生产、生活知识的家庭教育。1950年3月西昌解放,凉山民族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95...  相似文献   

14.
西昌族群的核心,是"南唐故家"。出于对家族来源的永久追忆,南唐故家有外向的文化心理。尽管得天独厚的居息环境,使故家旧族成员无慕外累;但这种自足的生态,并不导致自我封闭。而西昌便利的水陆交通,也为居民出行提供条件。只要交通无阻,人事没有挂碍,西昌文士游历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大江南北。当元末江淮兵兴,南北交通被阻隔,西昌文士虽不能肆意远涉,却仍在省郡范围广泛交游。他们以西昌文苑为基地,近交吉安路的名士才彦;再沿着驿道,或顺着赣江,往北过临江路,通达省会南昌。就是在这条交通线上,他们与两地文士来往。而从反方向来看,西昌踞江西南部交通要道,是去往闽中岭南的中继站。从南昌临江方向来的文人,就有机会同当地文人交往。元末临江和南昌两地,汇聚了一批文雅之士。此两地人员频繁交往,所行文事又密切联动。他们或以德性学问相尚,或以书画诗歌文章交好,共同推动此方文学活动。当西昌文人一旦来仪,就会与他们发生交往。而西昌文人道艺双修、学道工诗的品质,也更能引起同类关注、激发尚友的热情。在这三方文学资源中,最强劲的是西昌文学。它以僻处一隅的次文学群落优势,竟占据这场三方联动的核心地位,从而主导元末江右文学的总态势。而在这个总的态势下,又形成多重文人圈属,有所谓十才子、七诗友等组织形式,呈现元代末世的江右文学繁荣景象。所谓江西十才子,应是个动态组合。以核心九成员为基数,从刘崧的交游圈计算,加郑大同即为十才子;从杨彭的交游圈计算,加刘永之即为十才子;从王佑的交游圈计算,加兄王沂即为十才子。而且,这种组合是出于某种默契,当时并没有谁来明确圈定。  相似文献   

15.
西昌有“一座春天栖息的城市”之誉,全市人口66万人,学生和教师就达15万多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民族地区教育大市。近年来,伴随着全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取得累累硕果,由教育大市大踏步迈向教育强市。  相似文献   

16.
我的家乡在四川西昌,是一个风景优美的山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卫星发射中心之一。西昌海拔较高,有高耸的险峰、宽阔的山湖,风景格外迷人。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邛海。  相似文献   

17.
西昌学院彝文系经过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和摸索,成功中办彝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其教育教学思想、人才培养方案整体优势明显,专业特色突出,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该专业中,优化课程设置,实施学分制教学,加强实践技能教育,不断完善常规教学的管理制度,推行导师制,切实解决了学生专业思想问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力促进了高校彝汉双语教学整体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西昌阳光学校是西昌市委、市政府为优化西昌城区学校布局。提升基础教育档次,解决城南新区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和城区学校大班额的问题而新建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学校占地141亩。建筑面积69862平方米,总投资1.6亿元。可容纳132个班,近7000名学生。学校于2009年12月29日奠基。2010年9月1日,学校按期开学。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5)
西部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区,民族自治地区面积占全国民族自治地区总面积的96.6%,因此西部大开发同时也是民族地区大开发。推动西部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是其创造长久动力的源泉。西昌学院发挥地域和自身优势,在  相似文献   

20.
陈燕 《文教资料》2012,(14):51-52
"酋"、"掉"、"倒"是西昌方言中的特殊助词。在西昌方言中,"酋"可以作动态助词、语气助词;"掉"、"倒"作动态助词,且这几个助词有时还可以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