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生足学习的主体”,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然而,在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差异、学力差异足客观存在的,在自主学习中如何去关注后进生的学习,是实现“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有效学习与有效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学生学会很重要,教学生会学习更重要。教学体现过程,教会显示结果。学习能力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在教学中,要巧妙处理教和学的关系,既研究教材教法,又探索学法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以“有效教学”指导“有效学习”,使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因此,本人在教改实验中,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一、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4.
传统教学往往把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学会”上,因此注重的是大运动量的辅导和做题,不太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虽然非常刻苦,付出的精力很大,但学习成绩不够理想,甚至很多同学厌学。因此,我们必须注意加强教学改革,不仅“授之以鱼”,而且“授之以渔”,重视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行了解学习的门径,自己掌握进入知识殿堂的金钥匙,这样学生才真正学会学习,也才会爱好学习,才能够真正“学会”。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实践中善于将学生的“学会”变为“会学”。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勤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新课程指导纲要突破了以往历次教学改革着重从教师教的角度研究变革教的方式转为从学生学的角度研究变革学的方式.也就是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又要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文就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罗世妹 《新疆教育》2012,(15):51-51
新的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谓的“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学者庞维国将“自主学习”概括为“能学——想学——会学——坚持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有效的自主学习呢?这是许多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最关注的问题。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的自主学习,其重要前提是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只有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才有能力自主学习。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中渗透学法,对学生学习方法进行培养、指导,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本文就在新课标指导下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策略、阅读方法、记忆方法、学习习惯、应试方法”等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技巧,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秀凤 《师道》2006,(3):27-28
新课程改革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基本理念,提出“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如果说,以前的教改着眼于教师的教,现在的重点在学生的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鲜活,是课改的重点。即,教师不仅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力,还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发展性学力与培养其创造性学力,进而养成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与能力。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  相似文献   

9.
教学过程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辩证统一的过程,“教”不只是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既习得知识又掌握方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不仅重视学生“学会”知识,而且重视学生“会学”知识,会学知识首先要求学生会制订学习计划。文章就如何帮助学生科学制订学习计划进行了探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向着既定的目标去奋斗。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急于按照教案设计来操作,而学生也想快点完成学习任务,再加上学生学力存在着个体差异,学优生“跑”太快,学困生总是跟不上,使得教与学不同步,学与学也不同步,这势必会造成拥挤“堵车”现象。既然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当然就应当扮演好疏导交通的“交警”角色。如果教师能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整合教学资源,让教学任务充满弹性,给教学实施留下足够空间,根据学生学力进行适当分流,并将教学环节进行适当加工,让各个环节衔接时多一些触点,这课堂教学“堵车”的现象就会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2.
付立爱 《成才之路》2011,(19):61-61
教学是教和学的统一体。学生的学法直接得益于教师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当前实施“快乐高效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才会使学习变得轻松、灵活,学习效果才会大大提高,而且还为以后的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快乐高效课堂”中倡导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发展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学习能力。那么在“快乐高效英语课堂”中,学生自己如何学好英语呢?  相似文献   

13.
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系统的化学知识,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真正“会学”、“乐学”.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从多问细读,培养学生自觉学习能力;勤实验、善观察,突出化学过程教学;巧记善忆,牢固地掌握知识;精选精练,提高学习的效率等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与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快乐=想要/需要,分母为“需要”,分子为“想要”。如果分子主动需求的要求越多、越大,那么人们所获得的快乐体验就越多。如果能让学生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快乐的学习情绪、勤奋的学习态度,那么他们就会慢慢从会学返回到爱学的位置上,形成良性循环。为了能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快乐地成长,真正乐学、爱学,我校采用了“有效学习三十六计”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学“生产力”,须着力追寻以“学”论“教”、以“学”促“教”的教育理念。“第三教学”着眼于“学力形成”和“个性发展”,立足于学生本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笔者试图从“基于教师:转换角色,优化结构”、“基于学生:生成学力,学会学习”、“基于模式:先学后教,超前断后”等方面就“第三教学”视阈下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改革的“行进”视角作一大胆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中学数学教育的显著特点是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要使学生会学,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要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参与意识与自尊心,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个因素,热情鼓励,精心引导他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过程,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笔者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7.
师范生怕学理科的现象不容忽视。在科学教育课堂上,让每位学生当一个专题的“小先生”,为同学讲演约十分钟,可以达到以教“促”学,以教“评”学,以教“养”学,以教“学”学的目的,使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研究性学习,学会合作学习,学会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18.
数学课堂需要唤醒学生学力,真正由"教"向"学"转变。话语权要由教师转向学生,学习形式要由热闹转向深入,学习过程要由重教转向重学,数学思想要由说明转向感悟。"教"是为了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一种非智力因素,常常会推动学生去废寝忘食、津津有味地去学习,使他们得到很大的满足。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苦学”为“乐学”。  相似文献   

20.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上海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探讨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方法与过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学会学习,从而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