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中锋 《出版科学》2008,16(1):36-4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条件下,无论是作为文化事业的出版还是作为文化产业的出版,都有自己的文化责任。建设和谐文化是现代出版的社会责任,保障文化安全是现代出版的国家责任,载准文化信息是现代出版的传播责任,规范文化知识是现代出版的基本责任,传播先进文化是现代出版的内容责任。  相似文献   

2.
一、现代出版管理与市场学 1.现代出版管理与市场学思考一提到现代出版管理,首先进入人们联想的便是时间意义上的“现代”或是现代化管理手段的“现代”。然而,我们产生了问题:处在90年代的出版管理是否必定为现代出版管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诸如电子计算机进行管理是否必定为现代出版管理? 答案应该是比较容易为公众所接受的:除了现代科学技术赋予的管理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水准作为硬件的标志以外,现代出版管理还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思想作为软  相似文献   

3.
出版评论与现代出版产业相伴而生,是现代出版业行业自觉性的集中体现。出版评论对现代出版业起着引导、协调、监督等作用。出版评论工作的滞后已经影响到我国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版界应充分重视出版评论工作。  相似文献   

4.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5.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出版产业与现代出版人张涵当人类即将与20世纪挥手告别的时候,现代出版人伴随现代出版产业的迅速发展而成长起来。在本世纪众多的现代行业中,现代出版人通常不被人们所注目。然而,他们的的确确是现代社会中十分重要的角色。所谓现代出版产业,一是出版行为纳人现...  相似文献   

6.
蔡学俭 《中国编辑》2005,(6):82-82,69
什么是现代出版?讲现代出版,不能不提到古代出版和近代出版,也不能不提到计划经济时期的出版。  相似文献   

7.
鉴于近现代文献资料的珍贵性及其被忽视的现状,文章以近现代文献资料的数字出版和保护为例,阐述了数字出版内容的开发、管理路径和历史文化承载意义,对于保护近现代文献资料、丰富数字出版内容、促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蔡翔 《现代传播》2007,(4):33-39
大学出版作为出版事业或出版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观在性质和方向上归属于出版价值观体系.现代出版的基本价值观是现代企业价值观,其核心价值观是出版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出版价值观还应内含大学精神.大学出版的特殊使命决定了大学出版必须以服务大学、繁荣学术、弘扬大学精神为目标.  相似文献   

9.
古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遗产,以口头传唱吟咏和出版赠送与求取的传播方式得以传承。新时期,现代出版业在出版时效加快、出版形式多样、追求产业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弊端。古文学的传播对现代出版业有这样的启示:打造精品,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运用网络,开拓现代出版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适应出版体制改革和现代技术广泛运用出版领域的新形势,研究探讨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型的问题,经中国编辑学会批准,科技读物编辑专业委员会(筹)拟于今年九、十月间在苏州召开以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编辑出版工作为主题的研讨会。这次研讨会将紧紧围绕现代技术条件下的编辑  相似文献   

11.
现代出版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传统出版向现代出版转变,是新闻出版业世纪发展的新转移,是产业整合的根本目的。那么什么是现代出版?换句话说现代出版的内涵是什么?也就是说它和传统出版的区别在哪里?具有哪些新质?是首先要搞清楚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明确的是,这里所说的传统出版是指半个世纪以来的出版。 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近代以来的出版其实也是市场经济范畴的,不过那是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出版的主流发生了变化,走上了计划经济的轨道。传统出版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以计划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而现代出版以市场经济为  相似文献   

12.
欧阳敏 《出版科学》2018,(3):116-121
大学出版与民营出版是近现代中国出版的两条线索.受到近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生态和出版生态耦合效应的影响,武汉大学与其他大学一样,其出版制度实践走的是"职能制"道路,即将出版机构视为学校的行政组织;在传播功能上,武汉大学的出版活动旨在通过出版讲义、教材和学术刊物等,以促进学科的本土化建设和拓展近现代学术文化空间.大学出版是大学的"第三势力",它的制度结构实践应该更好地为传播功能服务,以降低学术知识的传播成本,提高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国内出版了不少近现代名家的日记、书信、年谱及传记之类的图书,有心的读者不难从中发现学者文人与出版业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确实,知识分子涉身出版是中国近现代出版业的一大特点.一来文人学者的作品需要借助出版传播,关注出版乃在情理之中;二来现代出版制度为知识分子投身出版提供了可能与条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引入历史比较研究方法中的"相对共时性"方法,对现代出版在中外启蒙运动时期所起的能动作用进行研究.中外启蒙运动相隔近两个世纪,但二者皆处于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时期.通过对其间出版活动的历史追溯,揭示出现代出版在东西方现代社会形成过程中的能动作用,以及其对东西方社会不同道路走向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希望借此可以对现代出版的价值与作用进行更为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的市场化、数字化、国际化日趋明显,出版产业日益成熟的同时也呼唤出版理论的总结与提升。物化的文化成为商品,图书出版发展成为产业,现代图书出版的商业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三联书店的发展历程细述开来,试图分析现代出版的传播价值和文化操守。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出版家的界定 所谓现代出版家,一般是指那些把出版事业作为毕生选择,有渊博的学识,勇于改革创新,具有观察和评价经营机会的能力并敢冒风险的出版企业经营者,在长期出版活动中对出版理论与出版事业发展起较大促进作用的人.现代出版家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家,传统意义上的出版家大抵首先是编辑家,而后才是出版家.比如我国出版史上杰出出版家邹韬奋、张元济等.  相似文献   

17.
时代的要求     
据编辑部同志介绍《出版与印刷》的内容正在调整和充实,着重关注两方面:一为包含出版,二为强调“现代”。充实后的《出版与印刷》将是一本以现代出版与现代印刷为核心内容的专业性刊物。    相似文献   

18.
李春红 《出版广角》2021,(17):45-47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高校学术出版迎来了"双一流"高校建设、数字出版浪潮以及国家政策支持的机遇,同时高校学术出版也面临市场竞争压力以及信息技术能力方面的挑战.数字出版时代,高校学术出版要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打造竞争有序的数字化出版产业链、建设学术书籍数字资源库、培养数字出版人才队伍、完善出版社网站功能等举措来促进学术出版的数字化创新.  相似文献   

19.
书讯     
《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出版本刊讯2006年5月,《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中国出版史料》中的现代部分5册于2001年在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后,又收集到部分新的有参考和保存价值的出版史料,为此续编了《中国出版史料(现代部分)补卷》3册、80万字,所收集史料的下限时间截止2005年12月,仍由陈江、吴道弘、方厚枢辑注。《中国出版史料》是中国版协老出版工作者工作委员会策划,由宋原放主编的,这套古今兼收、总计400万字的出版史料中,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出版历史资料。出版界老专家胡道静为该书所作的序言中说:…  相似文献   

20.
西学东渐是刺激上海近代出版业向现代转轨的动因.西方传教士和西方商人在上海建立的出版机构和从事的出版活动,刺激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兴起.西学出版既重视教务又重视商务的特征,在上海现代出版业兴起的一系列标志性事件中打上了鲜明的烙印,由此形成了上海现代出版业的传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