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陈淑芬 《当代体育科技》2020,(11):109-109,111
新课程下,体育课程的教学水平是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然而,由于传统的体育教学手段单一,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体育重视不够,体育教学设施配置不完善,中职学生没有较高的参与兴趣等原因,导致体育教学不能发挥其优势作用。新课程下,要改变教学模式,让体育教学从困境中走出来。本文以中职体育教学现状为基点,分析中职体育教学开展所面临的困境,研究体育教学优化策略,提高中职学生体育水平,增强学生体质。  相似文献   

2.
《湖北体育科技》2018,(8):728-730
在课程改革的有效推动下,对体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而在改变并优化创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和问题。通过文献资料法对体育教学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体育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从体育教学模式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过程结构、教学方法体系等方面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快乐学习,自主学习,为之后的体育教学新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解光友 《新体育》2023,(4):67-69
在传统式的中职体育教学当中,教师只是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一些体育运动的动作要领,然后再让学生进行自主训练,这样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随着我们职业教育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创新与发展,在中职教学当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逐渐被认同。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够发挥中职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动性,在中职体育教学当中有着积极的应用意义。为此,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探索了利用小组合作提升中职体育教学效果实施策略,旨为促进中职体育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慕课(MOOC)的视野下,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慕课这一新时代课程教学模式进行阐释,对当前的高职院校篮球体育教学课程现状进行梳理。在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大潮的推动下,有效利用慕课这一课程教学模式来促进当前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融慕课教学模式与传统篮球课程教学模式于一体,截长补短,充分发挥慕课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为当前高职院校篮球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理念。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当今素质教育的教学目标要求的探讨,就体育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验,在不断总结体育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目标教学表格式教案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会 《体育风尚》2023,(2):71-73
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理念明确提出了体育实践类学科创新的重要性,而多元化教学模式作为一项新兴教学模式,其在高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塑造德智体美劳共育的良性教学环境。基于此,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方法,先简要概述了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概念和基本原则,分析了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应用的意义,然后提出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旨在为高中体育教学的高效化开展提供理论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教育不断深入改革的过程中,中职体育教学工作以及人才培养方式也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本文主要结合体育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对当前中职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进行分析,探讨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中职院校优化体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分析法、教学实验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院校体育选项课教学模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中职院校体育课缺乏相关的评价标准,没有成熟的模式借鉴等问题,从而在中职院校实施体育选项课可以促进其体育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黄瑞棠 《体育师友》2011,34(2):53-54
中职院校要适应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要,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应高度重视中职学生所学专业与体育基本能力的结合,根据素质教育的特点对中职体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背景下,体育教学的重要性逐渐显现,而传统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素质的发展需求,亟须通过教学创新促进学生体育素养的全面培养。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来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并为学生创设更为理想的学习空间。鉴于此,本文从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入手,提出基于网络平台的传统体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具体改革路径。  相似文献   

11.
冯家乙 《体育世界》2013,(3):120-121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教学制度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体育教学也从原来地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了出来,现在的体育叫学不仅是要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更多的还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能力等,使学生们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各个中职体育课堂也开始了快乐体育教学,追求学校体育的长远利益,使学生得到身心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及访谈调查法,较全面科学的分析现代教学观念中的“启发式”教学模式不仅在体育教学中可行,而且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注入式”教学。通过研究,在当今高等职业院校的足球选项课中如何够融入这种先进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构建教学新模式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体育教学模式是随教育思想、目的、任务变化而改变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达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动员令 ,为教育进入 2 1世纪指明了方向。体育教学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必须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构建和设想符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新模式。1 对原有教学模式的剖析目前现行的体育教学模式基本上是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知识 (技术 )传递”的模式 ,具体地讲是通过教师对知识 (技术 )的讲解、示范 ,对学生进行灌输 ,学生机械地、…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符合工科类院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的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模式,分析我国高校公共体育教学模式和开展的俱乐部教学模式存在的缺陷和不足,通过文献检索、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实验等方法,就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可行性、盐城工学院目前公共体育课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并对构建的工科类院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基本结构图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有70%的专家认为理工类学校体育教学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盐城工学院健美操120名学生选项实验班满意度高达94.64%。工科类院校在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和目的的基础上,开设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个人的体育才能、兴趣与爱好,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行为方式和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有利于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5.
葛新 《体育师友》2011,34(6):42-44
每一个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都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教学模式的特殊性。在当前新课标的背景下,多元化的教学目标要求有新的教学模式与之相适应,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明显滞后。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演绎法等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重构以适应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朱杰 《体育科技》2015,(1):142-144
采用实验法、问卷调查与数理统计法,在民办独立院校的网球教学中创建了"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并与传统的"三基型"教学模式进行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俱乐部制"体育教学模式在提高大学生的一般体能上与"三基型"的教学效果没有显著性差异;但在提高大学生的网球专项体能与技能及体育情感方面明显优于传统"三基型"教学模式,是一种能满足当前民办独立院校大学生主体需求的新型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7.
汪建秋 《体育世界》2012,(12):98-99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探讨如何将民族传统体育更好地融入到现代体育教学中,有效地提高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梁中山 《当代体育科技》2020,(12):113-113,115
随着素质教育深入开展,高中体育教学成为人们关注焦点,而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视学生差异性,难以满足新时期体育教学需要,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已逐渐从传统教学方法向分层教学方法转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分层教学法的概念,分析了其在高中体育教学中产生的意义和影响,进而针对分层教学法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高中体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强化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作为我国职业教育中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素质化教育工作开展的主体。从体育教学方面来看,田径项目的引入,可为传统体育课程提供多种锻炼形式,令学生的身体得到更加全面的锻炼。基于此,本文对中职学校田径项目教学开展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明确教育目标、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评价模式三方面,对中职学校田径项目教学对策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目的为依托,根据我国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构建了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灰色理论的思想,提出了基于多层次灰色评价模型的中职院校体育教学评价模型,并用实际算例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