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墨丽 《作文》2024,(14):24-25
<正>“苦”和“答”这两个字看似和植物风马牛不相及,实则在造字之初,它们也指植物。“苦”的金文写作“■”,上面是“艸”(■),表示这是一种植物;下面是“古”(■),表示读音。“苦”的造字本义是指一种叫作苦菜的植物,可以清热解毒。因为这种植物味道有点儿苦,所以,“苦”字引申为味道苦。  相似文献   

2.
小草的颜色     
墨丽 《作文》2024,(6):19-21
<正>小草的颜色多是绿色,但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绿的程度有所不同。“青”便和小草的颜色有关,它的甲骨文写作“■”,上面是小草(■),下面是井(■),表示读音。“青”的造字本义是草青色,后来引申为其他的颜色。“青”引申为蓝色,“青天”就是蓝天;引申为黑色,“青丝”指黑头发。青,还是春天的颜色,生机勃勃的颜色。所以,去郊外游玩称作“踏青”,年轻人被称作“青年”。  相似文献   

3.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4.
正同学们,你们瞧:"秉"与"兼"两个字看上去很相像,想了解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吗?秉,甲骨文■是由禾■(庄稼)加上又■(持握)组成,造字本义是指一个人一手执刀,一手持株,收割成熟的庄稼。手握一株为"秉"。兼,金文■是由两个禾■(两株稻禾)加上又■(抓握)组成,造字本义是指一个人一手同时抓握两株稻禾。收割时,通常一手抓住一株稻禾,一手执镰拉割;有些人则一手同时抓住两株或两株以上的稻禾,以达到一刀数株的收割效率。  相似文献   

5.
“女”字初文的本义是对女性形体的客观描摹。这是先民“近取诸身”象形造字的典型方法。从卜辞里地名和女性的形声字特别多,可以推知形声字初起当在母系社会时期。借助现存最早的甲骨文来认识,可以证明“女”字初文并没有歧视女性的观念存在。在甲骨文中,“女”常常代替“母”字或二者通用,“母”字也是“女”字加两点而形成特指的。“女”作部首,造字众多,指事广泛,且有审美价值,如“姓”、“好、”“后”,足见女性在造字之初相当活跃。夫权制出现以后,男尊女卑的观念支配下,人们又造出一批表奴役、歧视、邪恶的“女”旁字,如“妖”、“奸”、“妒”、“婪”等,这属于文字增殖现象。我们不应本末倒置,以繁衍的文化造字来理解“女”字初文,认为先民造字时就具有贬低女性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6.
《小学教学研究》2015,(3):32-49
<正>"疾"字的由来■甲骨文■像人■被箭矢■射中。造字本义:中箭受伤,卧床休养。疾病的"疾"字,本义就是受伤,泛指疾病,古代人以弓箭为战斗的主要武器,所以人们常会被弓箭所伤。  相似文献   

7.
释"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舍”字的金形体,“舍”字由两部分构成,其上方为甲骨里的“余”形,下方为“口”。“余”的本义为房舍义,“余”在卜辞里已借为第一人称代词;这样,“余”的房舍本义则是通过另造新字“舍”来表达。“舍”的形体下方加上的“口”,作为同源分化字的造字手段,用来表示该字读成上方部件的语音。  相似文献   

8.
对于甲骨文“鼎”字的本义,学界大都从训诂及甲骨文献角度对其进行阐释。“鼎”字是象形字,有相应的器物可参照,因此应用考古学角度研究器物功用及发展,并将其与“鼎”字相对应,可以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甲骨文“鼎”字字形■分别依据方鼎及扁足圆鼎所造,此二字的本义亦与其所依据器物用途相关。■字与祭祀相关,而■字本义则是指实用器中的鼎。■二字的发展演变亦与器物鼎的发展演变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否定“六书”是六种造字法和四种造字法与两种用字法的观点, 认为“六书”的本义是指六种汉字: 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转注字和假借字。文章指出, 后人把“六书”看作六种造字法或四种造字法和两种用字法, 原因在于汉儒解说“六书”时使用简称, 从而混淆了象形字与象形的区别、指事字与指事的区别等。只有把“六书”与“六法”区分开来, 才能还“六书”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0.
释“享”     
“享”字古字应写作“亯”,先秦“亯”字即有“献”义,但关于其造字笔意,各家说法不一。“亯”字笔意应为城邑内供祭享祖先、神主的较高建筑物之形,本义为祭享之所。引申出宴请、孝养、享受、亨通、烹煮诸义项,后分化出享、亨、烹三字。  相似文献   

11.
■号篆文■=■(口,吹)+■(丂,像竽,乐器)。造字本义:古人用管、角发出警讯或集结指令。■泣篆文■=■(水,眼泪)+■(立,站着的人)。造字本义:无声流泪。■涕金文■=■(雨,即"零",表示洒落)+■(米,疑是"水"的误写,表示泪水)+■(弟,疑是"弔"的误写,表示死亡)。造字本义:为死者落泪。■睡篆文■=(■目,眼皮)+■(垂,向下坠),表示眼皮下垂。造字本义:眼皮下垂,临时打盹休息。  相似文献   

12.
释“菜”     
先民最初采集野生蔬菜以补充食物之不足,这可由“菜”的造字结构中得到启发。“菜”字从草采声。“采”即采拮之意。《说文&;#183;艸部》:“菜,草之可食者。”又《说文&;#183;食部》:“谷不孰为饥。蔬不孰为馑。”郭璞《尔雅注》:“凡草菜可食者名日蔬。”可见蔬菜原是可以补充食物之不足的野生“草菜”。通过采食野菜,先民逐渐发现它们能增加食欲、调剂味道,并积累了栽培蔬菜的经验。古代种植蔬菜的历史可能和种植五谷的历史一样悠久,  相似文献   

13.
“即”字在甲骨文中 ,左边表示的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 ,右边是一个正面对着它跪坐的人 ,表示正准备吃东西。“即”是一个会意字 ,本义是靠近去吃东西。后来 ,逐渐引申出“靠近”、“当前”、“就是”、“即使”等意义。“既”字左边的偏旁与“即”字的完全相同 ,也是表示食具 ;右边则是一个背向食器张着大口的人 ,表示吃的动作已完成 ,将要离去。“既”也是会意字 ,本义是“已经吃完” ,后来 ,逐渐引申出“尽”、“已经”等意义。从本义上看 ,“即”和“既”正好是去向相反的两个字。在现代汉语复句的关联词语中 ,有一对表示假设关系 (有的教…  相似文献   

14.
子晨 《中文自修》2010,(6):64-64
在我国汉字的造字方法中,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叫做“会意”。利用已有的字,把它们不同的意义组合起来,一个新的字就产生了。比如“启发”的“启”,在甲骨文中,它的左边是一只手,右边是一扇门,把两个字的意义组合起来,就是用手把门打开,这就是“启”的本义。  相似文献   

15.
(一)“莫”字,许慎《说文解字》:“莫,日且冥也,从日在草中。”甲骨文写作(?),上边是草,下边也是草,中间是太阳,表示太阳落入草中,天近黄昏.以日落草中形象地表示其本义是日落傍晚之时.由其结构,可见“莫”是会意字,其基本词性是名词。但是古代汉字少,为表达多种意思,一字承担多项内容,因而从本义扩大词义,产生引申义是常见现象.因而“莫”引申为“年岁将尽”或“晚上”,仍是名词。《诗经·小雅·采薇》:“岁亦莫止。”当然从“莫”的本义中,还有其他引申义,不管是直接或间接引申,大多数引申义都是名词。  相似文献   

16.
甲骨文的“女”字,像是一人双手交叉在胸前,腿跪坐,身体略微前倾的样子。金文、小篆与甲骨文略同。隶书变化较大,与今天的楷书相似,像是一人两腿交叉、双臂展开的样子。女人的特征很多,为什么要用这个样子来“象形”呢?原来造字之时,人类已经从母系社会转向了父系社会,男子成为家庭的“当家人”女性成为家庭的“贤内助”。对女性的教育已经是“柔弱为美”,所以描画女子身体柔美宛若、两臂相掩、屈膝静坐的样子。有的以为“女”字是妇女的样子,但甲骨文另有“妇”字,从女,持帚,即婚嫁后收拾内务、打扫卫生的意思。由此看来,古人造字,已婚为“…  相似文献   

17.
形训     
用分析文字形体的方法来解释字义。如:“武”字的字形是从“止”从“戈”(本来写作“(?)”),只有停止干戈才够得上称为“武”,即所谓“止戈为武”的说法。《韩非子·五蠢》说,苍颉造字的时候,把“厶”字(即“私”字)写作环绕着自己的样子,表示为自己打算。“公”字是“厶”字上面加“八”,“八”等于说“背”,“背私”就是跟私相反,所以是“公”.“蛊”(毒  相似文献   

18.
<正>负责造字的仓颉爷爷刚开始造字时,有个主子带着一个年轻女仆来向他要字。仓颉爷爷想了一下,按照他们的样子造了个“人”字送给那个主子。  相似文献   

19.
字源解说马,甲骨文■是长脸、大眼、鬃毛飞扬、长尾有蹄的动物形象。有的甲骨文■用大眼■借代口、眼、耳构成的头部■。造字本义:善跑的力畜。说文解字马马,一种会昂首嘶鸣的动物,勇武无比。因此,"马"字的字形像马头、马鬃、马尾、四足的造型。所有与马相关的字,都采用"马"作偏旁。  相似文献   

20.
是“籍贯”还是“藉贯”,许多人模糊不清,常常写错。其实,关键还是对“藉”与“籍”两字辨别不清。那么,这两个字到底有何区别呢?我们先从造字法上来考察一下两字的本义:《说文解字》上明确指出:藉,形声字,“从 ,耤(jí)声”,本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