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初中生》2010,(1):47-47
1969年,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11号”,首次登上月球表面,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性时刻。但据后来的一部纪录片报道.这些宇航员差一点就不知道该怎么回地球了:  相似文献   

2.
<正> 随着“神舟4号”宇宙飞船的发射升空,中国宇航员出现在太空中也将要成为现实。那么,宇航员在太空里吃什么、穿什么,他们怎么睡觉、怎么休息呢?别看这些都是小问题,可要是解决不好,会危及到  相似文献   

3.
太空笔     
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飞船在太空敖遨游21小时后,披着万里征尘从天外凯旋。这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里程碑。我们不但要祝贺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更要讴歌所有为我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们。从首位过入太空的加加林,到第一位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人类对太空的探索在一步步迈进。太空是神秘的,宇航员的工作是艰辛的。在此,我们特意编辑了一组有关宇航知识的专稿,让大家更加了解奇妙的太空生活。  相似文献   

4.
梦醒时刻     
我叫幻特,读高中。“特”当然是特别的意思,就是特别爱幻想的人。我很早就喜欢“嫦娥奔月”、“敦煌飞天”的神话传说。我非常关心关于人类翱翔太空的事情。我知道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乘宇宙飞船首次进入太空。后来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从地球起飞,又降落在月球上,这是人类在月面上的第一个脚印。我羡慕极了,我就想去太空看看。我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就是做个宇航员。我做了无数个神奇的太空梦。一回,我梦见自己飞上了蓝天,然后从天上穿过去到达了其它星球。哇,我飞起来了,由于紧张,我一下子醒了。我  相似文献   

5.
深邃的太空,给人以无限美好的遐想。千百年来,人类把探索宇宙,遨游太空的梦想编织成了一个个美丽的神话和传说。从古代中国“嫦娥奔月”到俄罗斯宇航员加加林乘“东方1号”奔向太空;从美国“阿波罗1号”首次实现人类登月成功,再到中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直冲九霄……日新月异的现代科技促使人类梦想成真。进入21世世,随着我国航空通信技术的空前发展,新一代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信息网络的创建,给空中交通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已实现了全球空中交通信息服务的无缝隙连续覆盖。为此,在地球上空任何一个角落飞翔的飞机,都可以通过空中互联网络连续不断地传递和交换信息,成功地实现“数字空管”的大跨越。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奖励》2011,(4):14-15
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宇航员,从此开启人类探索宇宙的序幕。人类太空之旅50年后的今天,世界各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航天技术,还是进入太空宇航员的数量,美国和俄罗斯都是太空中绝对的领跑者。据统计,全世界迄今共有400多名宇航员完成了太空飞行,其中一大半来自美国和俄罗斯(包括苏联)。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是进入太空的第一人。1961年4月12日,他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绕地球飞行了108分钟后安全返回地面。美国也不甘示弱,就在加加林成功进入太空3周后,美国宇航员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3号”飞船在地球亚轨道飞行15分钟。首次进入地球轨道的美国宇航员的翰·格伦,透过“水星6号”飞船的舷窗拍下了第一批从太空看地球的照片。那是1962年2月,人…  相似文献   

8.
2000年10月31日,一枚“联盟—Y”型火箭,将搭载着国际空间站首批长驻宇航员(包括两名俄罗斯宇航员和一名美国宇航员)的俄罗斯“联盟TM—31”宇01宙飞船送入太空。这标志着人类在国际空间站进行永久性居住的计划正式启动,也意味着人类探索宇宙空间的壮举进入了一个崭新时代。世纪之交,让我们屏住呼吸,生动地想象一下——  相似文献   

9.
尽管美国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幸遇难,中国的第一位宇航员仍将在今年进入太空,中国的“嫦娥”探月工程也将在今年正式启动。人类探索宇宙的步伐将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坚定不移。  相似文献   

10.
《学子》2004,(7)
据《新京报》报道在月球和火星上建立基地,一直是人类的梦想。要建立基地就面临一个吃饭问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到2020年前后,在月球上种蔬菜的梦想将变成现实。科学家指出,要解决未来在月球和火星基地工作的宇航员吃到新鲜蔬菜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建造太空温室。不久的将来,太空温室可以为宇航员提供满足他们日常需要的蔬菜。科学家们正在地球一些实验室以及加拿大迪温岛和北极圈等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进行温室实验。科学家表示:“如果将来再执行一个为期一年的太空探索任务,宇航员可能会有足够的食品和水。科学家表示,研究人员目前正在寻…  相似文献   

11.
“神舟”四号飞船去年底发射成功,中国人进入太空指日可待。为我国首批进入太空的宇航员准备的太空宇航服目前已制作完成。这套太空宇航服的主色调是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衣服中部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气压、温度和湿度;右下部有一根细管,连接宇航员的通信工具;左下部有两条管路,连接给宇航员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据介绍,这件连体太空宇航服属舱内太空宇航服,是真正的无缝“天衣”,约十千克,是用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的,价格与一辆豪华轿车差不多。宇宙航行需要无缝“天衣”我们常用成语“天衣无缝”来…  相似文献   

12.
自1975年美俄两国宇航员分别乘“阿波罗号”和“联盟号”飞船进行首次太空对接以来,人类已经实现多次太空对接。1995年6月27日,载有7名宇航员的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从美国著名的卡纳维拉尔角宇航基地升空,并开始追赶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最后,以每秒钟不超过3厘米的速度靠近“和平号”。1995年6月29日13时,航天器对接成功。  相似文献   

13.
七月底,人类探索太空奥秘的使者,美国著名女宇航员香农·W·露西德博士,著名宇航员杰利·罗斯硕士、“太空行走第一人”俄罗斯著名字航员列昂诺夫空军少将,著名宇航员、电视科幻节目主持人格列奇科博士,著名宇航员别列佐沃依空军上校来到北京参加国际科幻大会。笔者7月30日来到了宇航员们下榻的中国科技会堂采访他们。具有什么素质才能飞向太空是广大青少年最关心的问题。女宇航员太牢飞  相似文献   

14.
科幻有搭档     
太空飞行器 引力的束缚是人类飞向太空的最大阻碍.想要摆脱引力,我们就必须让飞行器的速度足够快、强度足够高,比如给它来一套钛合金外壳,再加一台光速引擎. 人体休眠 太空广阔无垠,即使拥有超高速飞行器,一趟星际航行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这就需要人体冷冻技术来帮忙了.宇航员将在低温中休眠,延缓衰老,以此度过漫长而无聊的航...  相似文献   

15.
宇宙空间是失重环境。在失重情况下,宇航员如何行走?在宇航员第一次出舱到太空行走之前,人们曾认为空间行走是非常容易的。其实并非如此。要实现在太空中行走,宇航员必须穿上特制的航天服,背上特殊的科学仪器。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列昂诺夫走出“上升2号”飞船密封舱,实现了人类第一次太空行走。1965年6月5日,美国宇航员怀特走出“双子星座4号”飞船密封舱,在太空中走了20分钟。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美国与前苏联的空间竞争,使众多宇航员在三十多年的时间里实现了一百多次的太空行走。但是,在1984年前的六十多次…  相似文献   

16.
李署军 《初中生》2003,(17):10-11
当2月1日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不幸失事后,人们不禁对载人太空飞行又多了一分担忧。但宇航员为之牺牲的事业仍将继续。人类探索太空的步伐不会停歇——  相似文献   

17.
危险的瞬间     
1965年3月18日,前苏联宇航员阿列克谢·列昂诺夫与帕维尔·别利亚耶夫同乘“东方一2号”宇宙飞船抵达太空,随后,阿列克谢·列昂诺夫踏出舱门,进入了辽阔的太空,实现了人类在太空中行走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1981年,“发现”号航天飞机在美国卡拉维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开始了第一次太空穿梭飞行,她的成功发射也开辟了美国载人航天器进行外太空飞行的时代。于是,又有了“挑战者”、“哥伦比亚”以及“亚特兰蒂斯”号的相继升空。人类在探索宇宙文明的进程中,一天一天的有了更加成熟的有力武器。然而,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事情。1984年,“挑战者”载着11名宇航员伫立在巨大的发射架上,飞船里的成员们一个个兴高采  相似文献   

19.
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的太空任务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宇航员的三次太空行走了。虽然从1965年开始,人类已经能顺利地在太空中行走,不过,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少数人能完成的工作,当然会受到人们的关注了。你们知道什么是太空行走吗?广义上,太空行走包括三种情况:一是在载人航天  相似文献   

20.
“神舟”5号载人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升空,并安全返回地面。宇航员杨利伟身穿我国研制的宇航服,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我国这套宇航服的主色调是乳白色,局部镶有天蓝色的边线。衣服心脏部位有一个可以拧动的圆形装置,用来调节衣服内的压力、温度和湿度。衣服右腹部位置有一根细管,是通信工具;左腹部处有两条管路,是供氧和排放二氧化碳的设备。该宇航服里外6层,质量约十千克(见图2、图3)。茫茫太空是一个极为严酷的环境,没有空气,辐射极强,陨石威胁……因此,宇航员进入太空,必须穿上全封闭“太空宇航服”。人类第一个进入太空的是前苏联人加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