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医学院中独生和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差异。方法:采用16PF量表对546名医学生进行测评,并对各项人格特质得分进行分析。结果:独生子女医学生在恃强性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p〈0.05),但在兴奋性和独立性人格特质上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独生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据统计,从2004年以来我校录取的新生中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相比是否具有明显的群体个性特征差异?对此,国内外看法不一,有些学者基本持否定的态度[1];另有一些研究者则肯定有差异[2];还有评论说,独生子女个性特征优于非独生子女[3]。本研究认为,以上认识虽各有道理,但如果忽视了被调查者的年龄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比较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焦虑、抑郁、社交退缩、社交攻击、偏执、强迫、依赖和精神病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二者在躯体化、自卑、性心理障碍和冲动四个方面差异不显著;城市生源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心理更健康.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业状况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2007年首都高校学生学业发展状况调查数据对北京的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文化背景显著优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享受了更优质的高等教育,在校支出更高,但学习主动性的不足导致在学业成绩上落后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5.
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几年 ,大学生生源构成比例发生明显变化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比例迅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 ,独生子女大学生在高校中的比例高达60 %以上 ,已成为学生的主体。因此 ,研究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 ,对探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一、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具有诸多共同的个性特征 ,但是由于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独生子女大学生显现出了鲜明的个性特征。1.独立性较差。由于长期以来受父母亲朋的关心和爱护 ,甚至是溺爱 ,一些人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衣来伸手 ,饭来张口 ,大小事…  相似文献   

6.
据调查显示,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健康,更敏捷,更有进取心,兴趣也更广泛;但是,独生子女又有明显的个性心理弱点,如缺乏独立性、意志薄弱、自私、胆小、孤僻、任性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对孩子的期望要实事求是;全面关心独生子女;把孩子摆在恰当的位置;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教育素质。  相似文献   

7.
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265名大学生进行分层随机取样研究,考察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社会支持感的差异。结果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分维度上差异显著;理科独生子女大学生在客观支持分维度上明显低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得出如下结论:溺爱和兄弟姐妹的缺少使独生子女主观上感觉自己更不被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8.
应用文献资料、体质测试、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太原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发育和身体素质指标进行分析比较,揭示了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体质中存在的差异。通过研究,可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的体质有个全面的了解,也可为我院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形式等提供事实数据参考,使体育教学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9.
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均出现了诸如"独生子女本身就是一种弊病"、"独生子女受到更好的家庭教育"等意见相左的言论。为了进一步研究影响小学独生子女个性的形成因素,我们采用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与香港中文大学心理系编制的简化版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对564名小学生进行研究,其中有效问卷549,有效率97.34%。结果发现,现阶段的小学独生子女的独立性相较与非独生子女而言较差,而且独生子女相较于非独生子女有较多的心理问题,诸如偏执、内向等。但独生子女的竞争意识较强,有较强的自信心和主观意识。  相似文献   

10.
为适应世界汉语教学发展的新形势,缓解各国汉语教师的紧缺情况,经国家汉办严格选拔,已向96个国家派出了近万名汉语教师。近年来,选派的汉语教师队伍发生了一些变化,特别是80后独生子女也加入了选派的队伍,这些志愿者他们的心理状态如何?非独生子女与独生子女的心理状况有无差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对赴泰志愿者做了SCL-90心理测试,并对研究数据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非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心理差异,并给出了志愿者培训方案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与非独生子女相比,独生子女之所以在公众眼中存在各种"问题",其根源就在于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而引起的成长环境的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导致独生子女在价值观念、交往方式、自主能力、个性特征等方面表现出自身的特殊性。但是,目前从一些研究结果和现实事例来看,独生子女并不存在人们料想的那么多问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学校教育对独生子女的成长起到的重要而独特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弥补了"先天不足"。  相似文献   

12.
刘艳 《中国成人教育》2007,20(24):98-99
独生子女教师已经逐浙成为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独特的生长环境使得他们普遍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并影响到教师职业素质的养成和教育行为的实现.本文针对当前独生子女教师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群体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提出了加强独生子女教师职业素质培养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北京市中小学调查数据,构建倾向分数配对模型,考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研究发现:独生子女的主观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整体较高,且与非独生子女不存在显著差异;在生活满意度的五个维度上,独生子女对朋友关系的满意度最高,而对自我的满意度相对最低;控制了个体、家庭、学校等因素后,独生子女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而对学校生活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  相似文献   

14.
专科院校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心理和行为能力方面是有差别的,在安全感、关心人、分享东西、自理能力、勤俭节约、性格表现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15.
归纳整理收集到的近几年有关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研究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作为两个不同的社会群体,他们在人格特征、成就归因、行为方式、心理健康、身体状况、智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的成因我们可以从成长环境、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期望等方面进行分析。总体而言,这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没有人们所担心的那么显著。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建议实施“以群活独”战略,培养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合群性格;倡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同时应该实事求是地分析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受教育能力。  相似文献   

16.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以甘肃省小学生的调研为基础,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性以及存在哪些差异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在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对全国未成年犯进行相关调查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家庭教育诸多方面存在差异:独生子女家庭的夫妻关系劣于非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更多地得到父母关心,独生子女受母亲的影响多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子女与祖辈交往多于非独生子女而与邻里交往少于非独生子女。针对这些差异,改善独生子女家庭教育需要注重从以下几方面努力:提高夫妻乃至家庭的和谐度,改变父母因一个孩子而带来的心态变化,加强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为扩大独生子女邻里间的伙伴交往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独生子女大学生家庭教育状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独生子女问题逐渐发展为社会的普遍性问题。现在,独生子女群体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他们能否发展成才以及如何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全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几年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经超过了1/2,部分重点高校甚至接近2/3。已有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学校适应情况总体上好于非独生子女,但是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比如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劳动意识、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等。  相似文献   

20.
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生子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相比较,在心理发展状况和个性心理特点等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心理弱点。针对他们的心理优势和弱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强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独生子女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抓好独生子女的入学教育;提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建设,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