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力争在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近年来,邯郸市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思路清晰、措施得力、着力准确、勇于创新,全市已经形成主城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县域城乡稳步推进的良好发展格局,形成了全国闻名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邯郸模式”。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主要表现为“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由于我国教育的城乡二元结构,使得义务教育的城乡差异尤为突出,如何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摆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道路上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3.
康丽  叶飞 《江西教育》2010,(1):80-82
2009年11月,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河北省邯郸市举行。新任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闭幕会上提出了义务教育新目标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他表示,要努力实现2012年义务教育区域内初步均衡,2020年区域内基本均衡的新目标。下面摘编河北省邯郸市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的做法,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六条明确提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首次亮明自己的“法律”身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法制轨道.彰显了国家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高度重视。2010年,《教育规划纲要》再次强调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规划纲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列为第九条,明确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  相似文献   

5.
“优质”与“公平”是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关键。文章解读了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的内涵、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包容性”增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以城乡统一的投入机制保障其“公平”发展:以优良的师资队伍促进其“优质”与“公平”;以优质义务教育资源品牌放大政策,惠及城乡所有学生。  相似文献   

6.
创新义务教育管理模式是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当前解决“择校”热问题的有效途径。为贯彻落实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动夏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我们决定在全县开展义务教育“学区化管理”和“对口帮扶”活动。  相似文献   

7.
在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后,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重点成为世界各国义务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从教育立法、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补偿教育等三个层面对中美两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教育政策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可供我国借鉴的几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府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规定划片就近入学、免试入学等,对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选择行为进行限制,其目的是方便就学,减轻家长负担,公平服务全体儿童发展。然而,当前义务教育阶段优质资源配置不均,学校之间差距过大,民办中小学没有发挥其应有的“选择”的作用。随着家长和学生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旺盛,使得教育选择问题通过“以钱择校”“以权择校”“以分择校”等方式出现,而前两种方式有不断升级之势,成为阻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桎梏。  相似文献   

9.
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研究及政策制定中的两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本质论”和“相对论”:(1)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中的差距,存在两种不同质的阶段。义务教育现阶段的差距是其历史上形成的差距的延续;在其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中,客观原因是主要的;在客观原因中,经济差距、以行政区划为主的公共财政体制又是造成义务教育差距的决定性因素。(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相对的,重心在发展,要在实现“基本均衡”的前提下,承认“动态均衡”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引导规范”是民办教育宏观管理的主旋律。在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适度调控民办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适应教育强国战略部署和学习型大国建设要求,推动现有民办义务教育转型发展乃至部分退出,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本文基于宏观形势和外部环境的分析,总体设计了促进民办义务教育转型发展的四条路径,也即分别探索转办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幼托教育、素质培训;同时依法提出了推动部分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有序退出的三个选项,即倡导公益捐赠、允许主体变更、尝试终止清算。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要“大力推进教育公平”,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教育尤其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赋予了新的历史任务。2012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我国义务教育成就有目共睹,但总体上离党和国家提出的战略目标以及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还存在差距,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势在必行,时不我待。  相似文献   

12.
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义务教育进入到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阶段。为此,要秉持“共生”的发展理念,将“整体性发展”“差异性发展”“互补性发展”嵌至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治理逻辑中,通过全方位、个性化和合作化的统筹协调,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最终构建义务教育“和衷共济”“和而不同”“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王蕾 《广东教育》2009,(7):42-42
2009年6月25日,省政府召开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加快推进我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科学发展。副省长宋海到会讲话,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进行了工作部署。初步成效:加大投入,提升水平。缩小差距自2007年以来,我省进入了全面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新阶段,将实施义务教育工作从注重“普九”的规模扩张、硬件建设转到注重内涵发展、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今年年初,省委省政府把“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列为今后广东教育发展的五大战略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4.
王建 《教育研究》2022,(11):89-101
民办义务教育是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进入21世纪以来,民办义务教育快速增长,各类“公参民”学校大量涌现,一些地方出现了公办民办发展失衡、履行政府职责弱化、少数民办学校违规办学等突出问题。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是现代政府应有职能。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的修订与实施,亟须深入推进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改革,启动规范民办义务教育专项工作,落实政府举办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在办好办强公办义务教育的同时,着重强化政府对民办义务教育的规划,确立公办为主体、民办为补充的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格局;强化管理责任,依法保障民办义务教育的非营利性和公益性;强化保障责任,引导民办义务教育更多发挥维系教育公平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一、“县域均衡”:义务教育发展路径的缺失当前,在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践路径中,“区域”一般是指“县域内”.2005年5月,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各级政府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县(市、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来”.教育部长袁贵仁也强调,义务教育要率先在县域内实现均衡发展.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也根据县域均衡要求,设计义务教育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因而县域均衡也成了教育科研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一、统一认识,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上重要位置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把这项工作作为实现“两基”之后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本地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实施步骤和政策措施,并纳入当地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规划。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等于“杀富济贫” 教育均衡其本质在于追求教育平等,实现教育公平。新的《义务教育法》以保障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北京市推进基础教育发展的主题之一.十几年来主要经历了办学条件初步均衡、义务教育整体初步均衡和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三个阶段.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北京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思路”,主要包括:科学处理“公平与效率”“均衡与特色”“阶段性与动态性”“均衡层次与责任主体”等关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北京模式”“北京策略”,“北京模式”主要包括:标准模式、创新模式和评价模式,“北京策略”主要包括:标准化策略、规范化策略、补偿性策略、专项推进策略、经费统筹策略、特色发展策略、信息化策略、系统评价与专项督导策略、优质共享策略、优化布局策略、干部教师交流策略、关注弱势群体策略等.北京模式和北京策略逐步实现北京市义务教育的基本均衡、优质均衡和持续均衡,形成了北京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独特模式.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误区及其矫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存在诸多误区:在均衡发展的内涵上,表现为“唯书、唯上而不唯实”的本本主义;在均衡发展的原则上,表现为教条、僵化和“一刀切”的平均主义倾向;在均衡发展的策略上,表现为守旧、应付和“等靠要”的保守主义。其纠正策略是:确立机会公平而更重质量公平的唯物均衡观,推动区域教育全面发展;确立均衡推进、“不均衡”拉动的辩证均衡观,拉动区域义务教育持续发展;确立与时俱进、突破常规的创新均衡观,带动区域义务教育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杨小微 《中学教育》2008,(12):10-13
义务教育的“免费旋风”令人欣慰地从贫困县刮到农村再到城市,可以预期,当所有未成年人都能无困难、无障碍地接受义务教育之时,公众的视线将转向每个人所受教育的质量是否均等。如果说,保障教育公平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那么,着手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则是学校教育最核心最根本的职责。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从“起点”到“过程”直至“结果”的分步推进,每前进一步则意味着公平内涵的递进。均衡发展理念中的“均衡”,是有差异的均衡,是追求优质的均衡,也是动态的均衡。就东、中、西不同地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状况来看,大致有如下类型:(1)不断提升底线的“成长性均衡”;(2)强势弱势不断互动和共建的“分享式均衡”;(3)将差异不断转变为发展资源的“有效益的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