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7 毫秒
1.
剩余价值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经济,决定条件是剩余劳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存在剩余价值产生的条件,因而客观地存在剩余价值。社会主义资本范畴的确立,为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理论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剩余价值是发达商品经济条件下特有的产物,它以劳动力成为商品为前提条件,只要存在劳动力商品,就必然存在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它被资本家占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被国家或公有制企业占有。因此,我们既要承认利润,也要承认剩余价值,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3.
对剩余价值的概念定义宽泛,附加了不必要的内容,造成了对剩余价值和剥削二者关系的误导,障碍着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的正确认识。应该对剩余价值的内涵准确定位,重新认识剩余价值和剥削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剩余价值”的问题,长期以来是个禁区。我国所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是把剩余价值与剥削联系在一起的,谈剩余价值必言剥削,似乎剥削关系是由剩余价值带来的,二者不能截然分开,由此就形成了这样的固定观念,剩余价值是私有制的产物,是资本主义的特有范畴,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绝对不存在剩余价值的。我觉得这种认识不够全面,没有很好地把握和领会马克思关于剩余价值的理论。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领域中仍然存在剩余价值的范畴。为此,冒昧地谈点粗浅的体会,以抛砖引玉,就教于经济理论界。  相似文献   

5.
卓炯同志在《也谈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一文中说:“我们这些年来之所以经济效益不高,就是不重视 m,把剩余价值看作只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范畴,并和剥削等同起来。”又说:“我们的一些同志硬是不承认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剩余劳动和剩余价值,因而模糊了经济效益。”我们认为,卓炯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也存在剩余价值这个经济范畴的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经济范畴是揭示社会生产关系本质的概念,反映经济现象中最一般、最本质的东西。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以上  相似文献   

6.
资本和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经济通用的经济范畴宋涛早在80年代,有的同志在发表的文章中就提出社会主义经济也存在着剩余价值的生产,近来有的同志认为资本和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通用的两个经济范畴。我不同意把资本和剩余价值这两个经济范畴搬...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由于受苏联教科书的影响,剩余价值一直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特有经济范畴,社会主义社会不存在剩余价值范畴一直是我国经济理论界的传统观点。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理论的建立,我们多数同志感觉到社会主义也存在剩余价值,但都不敢冲破禁区,使用这一概念,而用“共有价值”、“剩余产品价值”、“价值剩余”、“净余价值”等概念来代替“剩余价值”。有些同志在论述社会主义经济时也不自然地使用了剩余价值概念。但至今理论界还没有统一的认识。因此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有关剩余价值的一系列问题是完全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王文臣同志在贵刊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发表了《剩余价值仍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范畴》(以下简称王文)一文。他论证的逻辑可以简单概括如下:剩余价值不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而是商品经济共有的概念;→剩余价值本身、“剩余价值一般”并没有剥削;→社会主义社会剩余价值范畴的存在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因此剩余价值也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范畴。(参看《信阳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七年第二期)。对王文所持论据和结论,未敢苟同,谈谈个人看法以商榷。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金融流通和资本市场;仍然存在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劳动力也仍然具有商品的属性.因此,"剩余价值"还具有存在的客观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存在着"剩余价值".  相似文献   

10.
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丰义政治经济学的两个重要成果和理论基石,解释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价值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及其决定因素,分析了资本对广大工人的剥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的形式、劳动结构、并生产要素在价值形成中的作用,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劳动价值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必须要与时俱进、有所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分析生产性劳动概念和价债来源、社会主义剩余价值的性质,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劳资矛盾呈大幅度上升的趋势,如何解决劳资矛盾已成为我们当前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于劳资矛盾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何更好的运用剩余价值理论,进一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当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对知识、知识管理和技能变化进行的理论和案例研究表明,知识经济下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发生了某些新的变化。劳动过程中的控制依然严密,控制的目的仍然是为了榨取剩余价值;知识管理是采取新的方法榨取雇员的"知识";对低技能工作的大量需求与"技能提升"宣传之间的冲突反映了资本与劳动间的冲突,反映了"知识经济"条件下劳资之间内在矛盾的新形式。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变革的实质是社会剩余价值的创造通过语言的、交际的和情感的网络采取了合作的互动性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宗鑫  张伟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4):118-120
通过对主要经济指标的回归分析可知,农村非国有企业转移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对农村经济总收入影响显著,农村非国有企业从业人员的增加对企业总产值的影响显著。可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不仅会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增加农民收入,而且对于农村非国有企业本身而言,也有益于其成长和发展。因此,须充分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流动,大力发展农村非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4.
公有资本与社会剩余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有资本是公有制经济中的资本。公有资本与私有资本既有共同点,又有本质区别。从本质上看,公有资本是劳动者阶层内部经济权利与利益的对立统一关系。私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资本剩余价值,公有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叫社会剩余价值。资本剩余价值与社会剩余价值在性质、起源和存在条件上都是根本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发展特色经济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区域外的现代部门转移存在诸多困难,需通过在本地区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来增强本地区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特色经济要与全省的特色产业发展相呼应,以取得更好的政策支持和获得外部效应;要以工业化的思路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将特色经济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时代,劳动价值论因劳动的性质、范围、主体结构的变化必然与时俱进,从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也必须丰富发展。本文主要对剩余价值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利润和平均利润理论的若干观点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7.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理论必须坚持。要与时俱进地发展劳动价值论,首先必须承认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范畴。同时,要在肯定马克思强调的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位这一历史唯物论的观点的同时,充分认识到科技劳动、管理劳动和服务劳动也创造价位。特别是要克服和消除对私营经济的偏见,不能不作具体分析地把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活动简单地斥责为剥削活动。私营企业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他们的管理活动也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8.
运用刘-费-拉模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的发展问题,反而使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和农业发展缓慢,根据劳动力转移过程探讨促进农业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对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剖析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可得出以下结论:用劳动时间来衡量商品价值量无法完全说明剩余价值量的增减;流通领域在社会剩余生产中不容忽视,应当区分社会剩余与剩余价值这对概念;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地位要具体分析,剩余的出现并非一定源于剥削。  相似文献   

20.
劳动耗费形成的价值是人类自身为了获取社会财富付出的代价;构成劳动生产力的诸要素协同作用创造了社会财富(使用价值),为取得社会财富做出贡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基本问题的阐述上体现了上述思想,但是在对剩余价值理论的讨论中产生了偏离,把“代价”看作是“贡献”,使后来的许多支持和批评都把价值形成和使用价值创造相混同,导致争论不休但又缺少说服力,特别是无法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实问题。所以,应当回到马克思对劳动价值理论基本问题的阐述中去,从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基本问题入手,探索劳动价值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