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教学一篇新课文前,我总喜欢捧着课文默默地读、品。如果课前阅读文本时没什么感觉,上课也就常常语言僵硬,与学生对话不是失去方向就是失去引导的灵感。而阅读时每有心会,常常意味着一个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话题即将产生。一个优秀话题应当具有如下三个特征:一是课堂支撑力:开放,足以深入展开,形成稳定的教学板块;二是思维激发力:以情趣或者挑战性撞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三是文本穿透力:与文本的内涵紧密相关,具有吸引学生探究文本主旨的方向性。我们来看一个案例(苏教版第八册《我不是最弱小的》):师:同学们,读书要用心,读书还要用智慧。在…  相似文献   

2.
话题,即谈话的主题。什么是阅读话题?从阅读角度看,是指围绕话题阅读,并在阅读中解决的问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决定了语文教学最基本的形式是与文本对话。有了话题,才能够对话,没有话题,对话则显得漫无目的;从学生角度看,阅读话题是调动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的抓手。需要指出的是,话题不等同于问题,它不是教师简单的追问、习惯性的碎问。话题的作用在于引发学生对话前研读、分析、思考,对话时自由充分表达见解,表达不是只言片语,而是包含着理解、说明、感受等的一段话。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因为知识积累、生活积淀、阅读经验等客观因素,使得他们与文本存在着较大的落差。阅读话题,是对接文本与学生的阶梯,顺着这个梯子,学生就能渐渐地走近文本,理解文本。因此,阅读话题的质量影响对话的质量,同样也影响阅读教学的质量。一、缘起:阅读教学现状的呼唤(一)“问题化”教学反思 一位教师在执教《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时,设计了以下问题并以此展开教学。(1)肖邦为什么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2)肖邦的老师埃斯内尔和同学是怎样送别肖邦的?(3)肖邦在法国是怎样工作的?(4)肖邦为什么39岁就去世了?(5)从肖邦的所做所言,可以看出肖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看出,教师设计的若干个小问题,是依据文本叙述的主要事情设计的,是由教学内容分解而成的。课堂上,教师按照几个问题的先后顺序逐个提问,学生按部就班地阅读文本,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人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样的教学流程,是依靠一个个问题串起来的。在以“问题”串起来的教学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语权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他们呆板地寻找答案、猜测答案,并机械地表述机械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梅丽芳 《贺州学院学报》2009,25(3):96-98,101
语文阅读教学本质是一种对话教学.在阅读教学中注入对话式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发展.在阅读对话教学中应该采取相应的策略:营造对话氛围;设置话题;引导深入对话;提升对话价值,从而实施有效的阅读对话教学,以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毫无疑问。对话理论给语文教学改革及其实践带来了崭新的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的课程标准中这句纲要性的话,其实包含着两层意义:一、阅读是读者(包括教师和学生)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阅读对话;二、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不妨称之为教学对话。在时下许多论述中将此二者分别所属的阅读观和教学观几乎混为一谈。我以为,弄清此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推动语文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5.
在如何鼓励学生言说与引导学生有节制地说之间保持动态的平衡,是当前阅读对话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学实质是语境教学,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和"阅读对话教学"均有密切的联系。认知语境与阅读对话教学的整合,能够把"阅读对话"理论落实到"阅读对话教学"中,从而有效推进阅读对话教学。认知语境在阅读对话教学中的作用方式是:动态建构、调节认知语境,推进对话;教师部分代理作者(文本),参与认知语境对话。  相似文献   

6.
文本是语文课堂学习的一种凭借,是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一个载体。既是一种凭借,阅读时就要真正体现;既是一个载体,教学时就必须充分利用。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阅读对话时,或游离文本,虚夸超越;或曲解文本,  相似文献   

7.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的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语文课堂阅读应该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一直害怕教学过程出现“失控”、“偏移”、“短路”和“断路”现象。导致学生的阅读实践受教师思路的牵制。方法呆板,过程简化而失去了灵性。阅读本身就是一种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他们与文本真切“对话”,从中感受到语言的趣味,尽可能地理解作者的原旨。这种“对话”不是一次可以完成的,它需要教师采用多种手段与方法去开启对话的窗口,以实现沟通融合。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解释学的有关理论出发观照文学教学。提出文学教学应是一种对话型的教学,要确立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重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建立平等真诚的师生对话关系;指出文学阅读是文本意义不断建构的过程,承认课文意义的多解性,善于挖掘作品的空白,拓宽学生的期待视野。  相似文献   

9.
石飞虹 《学语文》2008,(6):23-23
语文课要教出自己的个性.就应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个体与文本最直接的接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读文本,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广泛而真切的对话与交流。以大量课堂阅读为基础的语文训练,有利于增强语感,准确理解课文内容。有利于提高说、写等表达能力;认真阅读课文,还可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可感受语言、理解语言,培养读写能力,提高语文素养。阅读要求一字不易,还有助于培养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减轻师生负担,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省时、高效。  相似文献   

10.
尊珠 《西藏教育》2012,(10):23-2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时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的对话我认为含着两层意思:一是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过程;二是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主体间的对话过程。基于这种理念和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尝试与学生、文本进行对话,但往往是“话”不起来,学生对内容感悟不够,体会肤浅。原本预想的互动、活跃的课落变得沉寂起来,是课堂中的对话失去了应有的生机和活力。那么如何力能使对话不流于形式,不浮在表面呢?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教学时,我致力于引导、组织学生与文本自由对话,激发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进行创造性阅读,在精神与心灵的碰撞中,感悟课文传承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如《凡卡》一课的教学。片断一:师:课文为什么两次写到凡卡爷爷身边的狗?请大家读一读,想一想,从中读懂了什么。生:老师,课文还有一句也提到了狗。“我们生活没有指望了,连狗都不如!”师:对,你把课文读得很仔细,我们也可以把这三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生:凡卡想起了爷爷身边的狗,可能是因为他羡慕狗,狗可以和爷爷形影不离,而…  相似文献   

12.
通常情况下,对话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策略存在于课堂教学之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其主要形式之一。教师如果能在生本对话中有效地铺路搭桥,定会提高教学效益。 一、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的对话,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情感,挖掘文本内涵。如,教学《出塞〉,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解读诗歌的前两句上。  相似文献   

13.
孙凯 《教学月刊》2014,(7):28-31
正阅读即对话,不仅是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而且还有"文本"背后隐藏着的作者和教科书编者。只有学生、教师、作者、教科书编者进行有效对话,在思维碰撞中形成个性化心理,才能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而对话总是基于一定的话题展开,话题设计适当,方能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指引学生思考,确保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笔者试图以汪曾祺先生的作品《金岳霖先生》为例,谈谈阅读教学中有效对话话题的确定。一、确定有效对话话题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对话分为三个阶段六种对话。在课堂教学前,教师通过与文本对话,预先设计教学过程;学生与文本对话,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则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可见,新课程标准要求把阅读教学过程演绎为应用对话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很多文章强调了教师在教学对话中要积极营造民主的氛围,要有平等的态度,真诚和爱,彼此精神世界的敞开、相互接纳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教学对话展开的前提。但是,只有这些显然还不够,我们应该看到教学对话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高阅读教学对话的质量,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自身对文本的更高水平的解读。在阅读教学对话中,存在两种意义的对话:第一种是师生与文本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这是阅读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二种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教学中要展开平等的对话。这是教学意义上的对话。第一种对话,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基础,师生间、生生间的对话,正是在这个基础上展开,又把第一种对话引向深入的。阅读教学对话,包含了较为复杂多样的对话形式。既有教师、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也有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还有教师学生的自我对话;阅读教学的文本,既包括文选系统的各类课文,还包括与之相关的导学系统、练习系统、知识系统,还有教科书以外的教参、教案、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课外读物等等。阅读教学最基本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作为阅读教学对话的引导者,首先应该具有较好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6.
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这是语文教学的新理念。阅读教学之重要,是广大教师的共识。作为语文教师,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怎样为学生创设一个与文本对话的平台,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在阅读中释放出个性灵动的真情对话?笔者认为,阅读是情感的有效载体,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应从文本阅读的规律出发,结合对话教学理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坚守人本精神,引导学生在文本阅读中体验生命,在构建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对话式语文阅读的核心是心灵对话与生命体验。课堂流程中,强调话题的设置。课堂的重点和亮点在于文本阅读中的生命探索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对话存在着对话权由老师主宰、对话目标不明确、对话脱离文本、对话内容肤浅等弊端,影响了阅读教学的质量,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平等对话的质量,必须更新教师教育理念,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让学生有机会对话;利用阅读期待,引导文本解读,让学生渴望对话;营造和谐氛围,创设对话平台,让学生愿意对话:挖掘对话点,构建对话话题,让学生学会对话;注重激励评价,增强对话信心,让学生勇于对话。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的终极目标是提升阅读质量。鉴于目前阅读课堂对话低效的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巧妙把握话题,让对话指向明确;设计阅读"主问题",让对话更具深度;让对话关注全体,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让师生共同走进文本,奠定对话的基础;通过适度引导,提升对话实效。这样就能全面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0.
批注式阅读是建立在对话基础上的阅读模式,在课前,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形成学生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师在备课中进行批注,形成教师与文本、作者的对话;教学中师生对话,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和学生之间的对话;课后反思阶段则是学生对自我阅读过程的一个反思,形成的是自我对话。正是在这个对话中,学生从拿到文本到初步感受文本,再到理解文本、感悟文本,最终生发出自我的感悟。那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批注式阅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