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重点应紧紧抓住描写五位壮士的思想、语言和行动等有关语句,自始至终注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五壮士的崇高精神。因此,必须紧扣题眼“壮”字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突出重点,而且能使教学收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一、导析“壮士”课始,教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出课题,提问:课题中为什么用“壮士”?“壮”字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2.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并英勇跳崖的故事.笔者在旁听侯秉琛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后,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本文是总结笔者在侯秉琛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中受到的启发,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五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并英勇跳崖的故事。笔者在旁听侯秉琛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后,获得丰富的教学体验。本文是总结笔者在侯秉琛执教的《狼牙山五壮士》课堂中受到的启发,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怎样发挥插图的直观教学作用王素芳1、图文结合预习课文。在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我启发学生在预习中先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然后思考:(1)从图中看到五位壮士站在什么地方?(2)五位壮士为什么都举起石头?思考这两个问题后,再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和这两个问...  相似文献   

5.
下面仅就个人的教学实际,谈谈导语设计的几种方式:(一)激兴式。例如,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内容,援引格言、谚语、诗句、民谣或观看录相等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讲《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先让学生看录相,屏幕上出现的是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他们眺望着远方,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然后五位壮士砸碎枪支,昂首挺胸走向  相似文献   

6.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一个悲壮而真实的故事。根据教材的单元训练项目和课文特点,笔者认为教学重点应紧紧抓住描写五壮士的思想、语言和行动等有关语句,至始至终注重对人物精神品质的分析。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领会五壮士的崇高精神。因此,教师紧扣文眼“壮”字去组织教学。这样,不但能突出重点,且能使教学收到牵一字而动全篇的效果。一、课题切入课解“壮士”“一九四一年秋,日军收集大量兵力进犯我狼牙山区……”教师先介绍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引出课题。问:“课题中为什么用”壮士”。“壮”字为什么不换成“战”,“烈”或“勇”字呢?什么样的人称作“壮士”呢?(学生查字典。壮士:豪壮而勇敢的人。)课题中哪个字最能体现这种人的什么精神?(“壮”字体现勇敢不怕死的精神)。五壮士是哪五位?为什么成了“壮士”?这样,一连串有关“壮”字的设疑造成的悬念迭起,直奔课文主旨。  相似文献   

7.
《狼牙山五壮士》记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在完成任务之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教学时,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应引导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 1.写文章,要围绕文章中心确定重点。课文突出五壮士的英雄气概的部分是重点。  相似文献   

8.
《狼牙山五壮士》是对学生进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好教材。课文讲的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部队主力安全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予以痛歼,最后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爱憎分明、坚强不屈的优秀  相似文献   

9.
做一个心中有他人的人──影片《狼牙山五壮士》观后感格尔本市实验小学五(二)班张静“英雄”、“壮士”……这些感动人的词汇,我也曾从书本上和电视中或多或少地知道它们的意思,但真正懂得它们的含意,却是在观看了电影《狼牙山五壮士》之后。五壮士为了革命事业宁死...  相似文献   

10.
刘志 《小学生导读》2008,(Z2):78-79
《狼牙山五壮士》是同学们爱读的抗日故事,五位壮士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和干部群众,把敌人引上绝壁,自己飞身跳下山崖,用生命谱写了气壮由河的抗日颂歌,  相似文献   

1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课题,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捕捉作者思路,循路入境,归纳要旨,这种教法称之为以题统文教学法。 以题统文教学法一般分四步进行。例如第八册《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步骤安排: 第一步,读题提问,带问读文。引导学生从释题入手,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可以提出这些问题:1.什么叫“壮士”?“壮士”与“战士”、“勇士”、“烈士”的区别?(先查字典理解,再联系课文理解。)2.课文写了哪五位“壮士”?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  相似文献   

12.
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最后幸存者葛振林在湖南衡阳169医院与世长辞,“我早就该去找我的战友们了,他们等了我快70年”。这是葛振林老人在实行气管切开手术前说的最后一句话。许多人在心中与这位老英雄告别,也与一个英雄的时代告别五位英雄团聚了,但现实是,在这样的时刻,我们得知新近出版的上海市新版小学语文课本正式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新课本也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内容,曾激励一代人成长的英雄故事与我们告别,怎能不令我们在悲伤中再次翻开那难忘的历史一页!当年“五壮士”在狼牙山棋…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要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抓特点,形成形象。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第八册)时,我根据此文采用“五位壮士逐个写,代表人物着重写”的特点,让学生先默读,看看作者对五壮士在战斗中的语言、动作、神  相似文献   

14.
彭老师:您好!您在来信中提到的几个问题很有探讨的价值。在此我想谈点自己的看法与您探讨。问题一:在《长城砖(》人教版六年制第七册)一文中,有一处“……”单独出现在文章的段与段之间。请问,这“……”是否算一个自然段?问题二:在《狼牙山五壮士》一文中五位壮士高呼的口号“  相似文献   

15.
《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在小学语文五年制教材和六年制教材里,都作为与读写训练重点项目“详写和略写”相配合的重点讲读课文。因此,教学时,应围绕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更好体会写文章为什么要详略有致和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教学《狼牙山五壮士》,首先要弄清课文内容的重点所在,这可从解题入手,抓住课文重点字词,可提问:“壮”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课文不用“战士”而用“壮士”?要学生明白:他们不是  相似文献   

16.
《教师博览》2005,(6):4-5
据报道,新近出版的上海市新版小学语课本正式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新课本也将《狼牙山五壮士》一转到了“课外阅读”读本中。而就在此前几天,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一名幸存葛振林刚刚病逝。尽管语课本删除“五壮士”与葛老英雄的去世没有任何关系,但人们还是难免会将这两件事联系起来,难免会感到颇不是滋味。  相似文献   

17.
据报道,新近出版的上海市新版小学语课本正式删除了《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此前,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新课本也将《狼牙山五壮士》一转入“课外阅读”读本中。网络搜索还显示,在此事件前不久的2005年3月21日,狼牙山五壮士的最后一名幸存葛振林病逝。  相似文献   

18.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历史题材的老课文。关于这个故事是否该选入教材.曾有极大争议。教师用书对选编本文的意图作了说明:“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如何准确把握编者意图,  相似文献   

19.
1.抓“题眼”进行突破。“题眼”,是指题目中具有丰富内涵的字眼。引导学生抓住这些字眼进行质疑,必然会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探究心理。如教学人教版(以下同)第十一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可抓住“壮”字切入:看到这个“壮”字,你有什么疑问?霎时,教室里沸腾了。将其理顺后,按难易可概括为五个问题:(1)“壮”是什么意思?(2)什么样的人可称作“壮士”?(3)文中这五个人怎么会成为“五壮士”?(4)“五壮士”有何壮心、壮言和壮行?(5)你想对“五壮士”说些什么?由于学生在主动质疑中达成的目标,接下来的探究释疑也就水到渠成了。2.抓词语进行…  相似文献   

20.
葛老壮士的离去和传言《狼牙山五壮士》在小学语文课本中的退出,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必然,但这巧合和必然的背后,却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反思……[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