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珍珠球原名“采珍珠”,满语“尼楚赫”,又被称为“踢核”“采核”“扔核”。在满族语言里,“核”是“尼楚赫”的约简音,即“珍珠”的意思。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采珍珠的生产劳动,《满族风俗考》与《吉林史点》皆有关于珍珠球起源于满族先人生产劳动的记。抄网人员是珍珠球比赛的终极攻击手。他们可以在分区内自由移动,并通过合理合规的抄球获得分数。所以,珍珠球抄网手技战术运用与训练是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相关训练员应结合相关参考资料,总结长期的珍珠球运动训练实践经验,组织队员积极参加珍珠球比赛,同时通过观看比赛视频获取相关战术运用技巧,分析战术策略运用的技巧,全面研究珍珠球计分体系的战术特点和网队球员的分区训练方法。鉴于此,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与研究珍珠球抄网手技战术运用与训练,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珍珠球运动是我国满族人民创造的优秀体育文化财富。本文对珍珠球运动的功能进行详细的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推广策略:以学校教育为基础的人才发展模式;以竞技比赛为主的竞赛训练发展模式;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产业化发展模式;以社会大众为对象的社会化发展模式。以期为珍珠球运动的发展提供可行性依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访问法,对珍珠球运动的特点和发展中存在的困境等进行深入探讨,并试图揭示珍珠球运动在精神层面上和体育文化方面上的传承作用,以期为我国珍珠球运动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珍珠球运动是在“采珍珠”的游戏基础上,参考篮球运动和手球运动的比赛规则演变发展起来的新兴运动项目.珍珠球运动不仅有较高的娱乐性、趣味性和观赏性,并且还有较强的健身功能和锻炼价值.在宁夏高校开展珍珠球运动,不仅可以扩充体育课教学内容,更能弘扬民族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怀.  相似文献   

5.
通过珍珠球的教学实验,指出珍珠球作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公体课教学中开展是可行的。珍珠球教学不仅顺应了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为促进我国珍珠球运动的普及与传承培养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深受学生的欢迎;实验结果表明,珍珠球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开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蒯斐  郭殿祥 《体育风尚》2023,(12):83-85
民族传统体育以其独特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丰富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个地域所独有的文化符号。珍珠球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表现形式,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推动珍珠球进校园,对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学校体育社团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1],社团的学生都是出于兴趣主动选择加入,社团成员之间也因为共同的爱好而团结协作,这种互帮互助的氛围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民族传统体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再加之体育社团活动具有多样性和灵活性,有助于珍珠球在校园传承中依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改进。目前,在民族传统体育的校园传承中,依托学校体育社团开展传承是珍珠球进校园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7.
旨在“继承民族遗产,发展民族体育”的“满族传统体育学术研讨会”于1991年7月29日至8月1日在承德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召开。 这是我国首次就一个民族的体育产生、发展和历史变迁等问题举办学术研讨活动。 讨论会共评选出国内体育史学者提交的论文29篇。这些沦文涉及满族传统体育的各个方面,研究范围包括满族民间体育、军事体育、宫廷体育,项目有冰嬉、骑射、珍珠球等。这些论文探讨了满族传  相似文献   

8.
文章根据珍珠球运动的开展现状,阐述了高校开展珍珠球运动与促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系,结合珍珠球运动在我国高校的普及程度和高校的实际情况,为高校开展和发展珍珠球运动提出积极措施。  相似文献   

9.
珍珠球列入高校体育选修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依托学校得以普及,得以弘扬.文章从民族学、文化学、民俗学等多个视角阐述了珍珠球运动的概念、特点、内容、分类及历史渊源,分析把珍珠球运动列入高校选修课的可行性及优势.  相似文献   

10.
张霖 《福建体育科技》2007,26(3):18-20,25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及调查访问等方法对影响珍珠球运动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并就发展珍珠球运动的对策进行研究,旨在使更多的人了解珍珠球、参与珍珠球运动,从而使珍珠球运动在我国乃至世界得以普及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经历了高速发展期,在竞技、精英体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我国体育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落后于其他领域的改革与变化进程。伴随着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要,广大群众对参与全民健身、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健康水平有了更高的追求,而我们国家想要真正发展为体育大国和强国,脱离了广大群众仅凭运动员和奖牌是不现实的。因此,我国体育也从追求国家金牌逐渐转向更关注广大人民的全面健康发展,而进一步发展全民体育也将是推动我国体育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由体育美学的视角审视阳光体育,从"阳光体育"的身体健康美,"阳光体育"的游戏运动美,"阳光体育"的精神品格美,"阳光体育"的人文和谐美等方面,研究探讨"阳光体育"的体育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体育普及的两种不同形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是社会主义不同历史阶段的产物,分别代表着社会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前后两种不同的体育普及形态。系统地认识和比较了“群众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形态特征,以及两种体育形态更替转换的时代背景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通过总结分析淮北业余体校参加全省九运会的得失 ,提出备战全省第 1 0届运动会的基本思路和初步设想。从奋斗目标的确定 ,基本措施、备战手段以及分阶段实施计划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发展模式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通过调查汕头、广州、武汉、长沙、桂林五地9512名大中小学生及家长,了解部分社区的体育情况,找出问题,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体育教育一体化,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放学后回到家庭、进入社区仍可接受体育教育、从事体育锻炼,有助于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体育资源共享,使学校设施向社区开放,社区设施向学校开放,使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能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使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区体育三者能有机地结合,达到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6.
长时间以来我国体育界对学校体育的作用和目标存在着很大争议。有名学以“吃饭”为例,详细地阐述了“吃饭”的功能和目标,并引申到体育,引起了体育界的较大反响。在该问题上作从另一角度谈了“吃饭”与体育目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赵志荣 《体育学刊》2011,18(4):60-62
对当前体育旅游认识上存在的诸多现象及其原因进行分析。我国对体育旅游的定位过"杂",对体育旅游的分类过"乱",对体育旅游项目的归属过"泛"现象较为突出。产生以上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认识上的感性化明显及缺乏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18.
对杭州市居民在"非典"前后的体育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调研表明:"非典"前杭州市居民体育活动现状甚忧,健身意识淡薄、工作及家务繁重仍是影响居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健身跑、乒乓球、游泳是居民主要锻炼项目,居民体育消费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非典"后,随着居民强身健体意识的提高,参加锻炼的人数大幅度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体育消费等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论科学发展观视角下的"体教结合"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体教结合”产生背景入手,理性审视“体教结合”的成效,在科学发展观视角下对“体教结合”的内涵及定位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体教结合”是竞技体育对教育的回归,它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出发点,以培养全面发展的竞技人才,充分发挥全面教育功能为目标,是学校教育和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前,我国的体育格局正发生着重大变化,以“学校、家庭、社区”为一体的体育活动正在逐步形成。从“学校、家庭、社区”体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学校、家庭、社区”体育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与构建思路,为全民健身铺路,为体育决策者提供可操作性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