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它不仅仅凝结了中华民族人民的辛勤汗水,更是广大人民的智慧结晶.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文章从养生视角出发,从历史、宗教、中医理论角度来论述养生与传统武术的微妙关系,为传统武术和养生理论的发展谋求新的共同点.  相似文献   

2.
从养生的视域审视传统武术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取向,认为传统武术的技击价值已经逐渐衰微和变化,但是其独特的健身养生功效却是人们的共识,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在培育人文精神方面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传统武术及其养生文化,不仅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在健康危机中对健身养生的内心渴望,其特有的文化内涵也与现代社会的人文价值需求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养生的文化观念进行探析。研究结果表明:传统武术养生内容丰富,传统武术养生的特点多样,传统武术养生的文化观念具有典型的中国母体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武术养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人们在中国传统武术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武当武术的三大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当武术是中华传统武术瑰宝,她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产生于道教长期追求长生久视的修炼活动中,历经千百年风风雨雨,凝结着无数先贤大德心血,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兼内外之功融养生与技击为一炉"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她的产生和发展是以道家思想为核心,以养生、修身、防身为目的,以静功、动功相结合的一种内功外拳为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养生思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随历史长河流传至今,不仅没有被社会、被人类摒弃,反而逐渐被人们认知和发扬,可见其传统魅力之所在.文章运用现代价值以及价值取向的观点,通过论述养生思想的起源与发展,对中华传统养生思想进行研究,为人们研究养生思想未来发展倾向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韩德平  丁兆东  王志强 《游泳》2011,(5):I0017-I0019
冬泳对人体养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已成为医学和体育界的共识。如今冬泳已发展成为一种时尚的养生方式,为世人所瞩目。本文以冬泳养生为论点,以中华养生学文化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以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的经典理论为论据,以科学冬泳观为指导,从冬泳“冷应激”、耐寒锻炼、神经调节、心理平衡、冬泳“苦乐观”和科学冬泳等方面,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论述了冬泳对人体养生的影响及科学性,充分证明冬泳对人体养生功效确切,意义重大,作为一种新兴的养生方式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法,对传统武术的发展路径进研究,认为传统武术要合理发展,就要深挖其文化内涵,凸显技击特点,开拓养生价值,始终树立创新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流传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是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从养生视角论述传统武术在当今对人和社会所产生的效益和价值,并为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提出可行性的发展对策,力图改变传统武术在人们心目中原有的概念和形象,旨在为日渐衰落的中国传统武术的继承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武术融合了道家文化、中医养生文化等中华传统文化,称得上养生运动,是中华传统体育的瑰宝。武术养生的核心价值就是遵循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利用科学的养生保健方法,去积极主动地保护生命和保养身体,使人达到健康与长寿的目的。武术养生产业对改善和提高全民综合素质有积极的作用。武术养...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东方武术文化,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文章从生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分析太极拳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研究它所透射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光辉,以及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的社会效果,实现其健身、养生、修身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传统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朵艳丽奇葩,它不仅象征着华夏民族,同时也象征着饱育儒、道、释思想的东方文化。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角探讨中华传统武术的传承问题,分析了当前传统武术传承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延续师徒传承、鼓励民间组织传承、规范学校教育传承、推动产业发展传承等传统武术传承模式,并提出应重视传统武术的文化价值的挖掘与开发,为中华武术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具有东方民族体育的浓厚色彩,蕴含着中国传统哲学中的养生思想、伦理观念,它注重内外兼修,融健身与修性于一体,作为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的东方武术文化,太极拳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发展。文章从生理学和文化学的角度,探索太极拳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功能与价值,研究其所透射的人生哲理和道德光辉,以及通过太极拳运动达到的社会效果,实现其健身、养生、修身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纷繁灿烂的文化,为人类的文明进步做了巨大的贡献,并且为世界人民所仰慕.气功养生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华、强身健体之瑰宝.当下,健身气功是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也是从中华民族悠久的五千年传统文化中走出来的产物,它是气功的一种,是传统气功的延伸和发展.因此,健身气功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一项宝贵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世界体育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文章认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背景下研究健身气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长期以来儒家文化对包括武术在内的所有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文章通过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在全面分析了儒家文化对中国传统武术的影响后,指出:儒家文化以神奇的生命力穿透历史,并深深地渗进中国传统武术,成为武术最稳固、最持久、最扎实的根基,使得武术保持鲜明的民族特色和运动特点;儒家文化以自身的文化色彩装点着中国传统武术,使得武术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财富,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16.
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孕育了中华武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更是一种璀璨的民族文化,深受广大爱好者的青睐,它在人们的心中根深蒂固。中华民族传统项目武术也成为了中小学生体育课的必修内容。开设武术课能够培养学生较强的逻辑思维、顽强的意志品质,陶冶情操,锻炼健康的体魄,树立健康的审美观,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文章就当前中小学武术开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湖南传统武术从原始时期诞生,发展至今天,五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和文化积累使得传统武术不再仅仅是单纯的健身强体、自娱娱人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更多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来哲学、医学、生理和物理等多学科多种文化要素的完美糅合,传统武术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衍生和映射。湖南传统武术在诞生、演变、发展过程中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与湖湘地域文化、农耕文明及其他学科有着重要的关联。  相似文献   

18.
休闲在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价值。休闲常常与自然哲学、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养生延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中国武术在其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儒、道及禅宗思维方式的影响,内涵着丰富的富有人文关怀的休闲思想,与休闲有着相同的文化渊源。在休闲体育兴起的今天,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民族化的生活方式,理应成为人们运动休闲的一种方式。文章旨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起点,挖掘武术内涵的休闲文化,丰富武术休闲理论,以期更好地促进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华武术作为反映中国人民智慧的一种实践过程,清楚地表明了它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国术,中华武术传承和蕴含着中华民族古老而传统的文化.实际上,武术文化如同其他文化现象一样,从一出现便开始努力向外传播,而其运动的全面发展离不开其文化的当代传播.文章运用调查法、比较分析法和文献资料法对当代中华武术文化传播具体方式进行了调查与研究,分析了武术文化传播推广的意义,指出了影响武术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武术文化传播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中华武术历史悠久、渊远流长,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后奥运时代,为了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展这个具有民族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主管部门对武术散打和散手两个名称进行了统一。名称统称为散打后,将为运动项目的普及、推广与国际化进程迈出坚实的一步,对武术散打运动稳健的可持续发展也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