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自编的《高职大学生择业心理调查问卷》对天津市某高职院校1036名在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揭示了不同群体高职大学生在择业前景认知、择业影响因素、择业心理准备、择业心理倾向四个方面的现状与群体差异性特点,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建立常态择业心理指导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蚁族作为高校毕业生的一部分,其生存与发展理应得到高校的重视与关心。蚁族问题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紧密相连既体现于部分大学生毕业即成蚁族的现实,又体现于蚁族问题对在校大学生就业认识与选择的深刻影响。科学应对蚁族问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首先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从主观上避免蚁族群体的产生;其次,要以毕业生为本,及时更新就业指导工作内容,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再次,可以创建高校后大学时期的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尽可能地为蚁族毕业生提供必要的帮助;最后,还可以通过在蚁域创建社区服务站、建立大学生就业保险、优化蚁族保障房申请政策等措施,进一步健全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社会机制。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是"蚁族"的潜在群体。他们对于"蚁族"的认识与思考将影响大学生群体的稳定性和未来就业的选择性。调研表明,大学生对"蚁族"拼搏精神的认同度较高,选择成为"蚁族"的被动性原因占主流。大学生对"蚁族"生存现状的担忧直接影响了他们的职业规划和就业取向。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择业心理,其择业心理对就业过程的影响越来越大.高校应针对影响大学生择业心理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指导体系,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择业心理.  相似文献   

5.
童静 《文教资料》2011,(6):193-195
本文分析了“蚁族”群体的现状,阐述了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意义,探讨了高校图书馆援助“蚁族”群体的文献资源优势,以及高校图书馆对“蚁族”群体援助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特殊群体”是相对于“一般大学生群体”而言,在思维方式、社会认知、心理需求、个性表现和行为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一定共同特征大学生个体的总称。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大多存在一定的心理偏差,是出现心理问题的高危群体。本文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切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提出了关注和帮助高校大学生特殊群体的三个“一”的新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蚁族”是“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的形象描述,是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为什么找不到体面的职业而沦落到农民工之境地?大行其道的人力资本理论是否失去了解释力?文章利用人力资本模型对“蚁族”进行了理论分析,利用郑州市“蚁族”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是:“蚁族”现象的存在并不是教育与收入的背离,而恰恰说明了较低的教育投入形成了较低的人力资本,从而导致低收入.大学的急剧扩招导致大学生源规模膨胀、质量下降,学生学习投入不够,高校人均资源投入减少,导致部分大学生人力资本存量低于临界值而沦为“蚁族”.  相似文献   

8.
徐学兰 《教育探索》2011,(10):156-157
大学生择业从众心理,主要源于传统文化中的“群体归属”意识、大学生群体规模的影响、对主客观实际情况认知不准确以及大学生个性特质差异等因素.克服大学生择业从众心理的应对策略主要有:构建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培养大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引导与组织大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  相似文献   

9.
选择职业是大学生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择业过程实质是择业的心理活动与能力发展的过程,以大学生择业心理为切入点开展生涯发展教育是高校就业指导的新视角。通过自编大学生择业心理问卷,对10所不同类型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取样,从就业认知、就业准备、择业心态与情绪、职业定位四个方面调查分析大学生择业心理状况,在此基础上从微观层面提出大学生生涯发展课程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大学生择业是一个选择与被选择的过程,尤其是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转变为在国家分配方针、政策指导下,在一定范围内的“双向选择”。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理想与现实,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等诸多矛盾,大学生在择业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各种困难、挫折和困惑,导致了一些心理矛盾和心理问题的产生。一、大学生择业心理的误区1. 追求完美心理追求完美的思想在绝大多数大学毕业生身上存在。他们在择业时对就业形势分析不…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残酷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心理带来重重困惑:理想择业与现实择业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矛盾。高校德育应从渗透大学生择业观念矫正、就业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消除大学生心理困惑,使之以积极姿态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12.
随着就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大学生拥有了更多的择业自主权和择业机会.但新型的就业办法也在不少毕业生的心中引起强烈的波动,给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一定影响,从而导致种种心理误区与心理障碍的产生,这对大学生顺利择业是十分不利的.作为高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帮助大学生提高就业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使他们主动走出心理误区,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参与社会竞争.本文仅就大学生择业自负心理产生的原因及其调适方法作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又被称为"蚁族",是大城市中继农民工、下岗工人之后出现在中国的又一群体,其特征为:高智、弱小、群居。调查表明,自我发展、家庭生活、工作保障、贡献及集体主义、尊重和声誉、社会关系是影响该群体择业的主要因子。针对其需要,高校应加强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用人单位要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政府应制定吸引大学生回地方就业的政策。  相似文献   

14.
普通高校贫困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尤其是贫困大学生的择业心理问题日渐凸显。在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贫困大学生在择业中容易出现的八种不良心理倾向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三个加强”和“三个结合”的对策,帮助贫困大学生调适不良择业心理,顺利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5.
浅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日渐突出,而有针对性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指导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对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思想、观念、行为等方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大背景出发,以一个高校教育者的独特视角,谈一下对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时代背景,造就了“90后”一代特殊的心理思维方式,随着高校不断扩招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加强对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研究,有利于更好地解决择业时的心理问题.本文浅析了当代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希望能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健康择业.  相似文献   

17.
在高校毕业生继增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女大学生择业处在弱势地位。本文仅从女大学生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入手,提出了转变择业观,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做好心理调适;正确认识自我,做好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自身专业知识深度和广度的学习,强化个人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和心理承受力,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及时准确掌握就业市场信息,在简历设计、简历投递和面试等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积极有效的择业对策。  相似文献   

18.
贾仕林 《成人教育》2012,32(2):46-47
后金融危机时代下“90后”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这给大学生心理造成很大的波动与影响,从而使他们的就业心理出现一些问题.文章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90后”大学生就业择业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进行客观分析与深入研究,并提出改善大学生就业择业心理教育的五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蚁族”指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该群体规模庞大、社会地位不高、工资收入较低、生活条件艰苦。分析“蚁族”群体就业困境产生的原因,可从政府加强人文关怀、促进中小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实现大学毕业生有效分流和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等方面解决“蚁族”群体的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20.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选择。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职业就是选择未来。同时,择业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一次检验。因为心理是人活动的天然动因和必然伴随物,择业心理会影响到择业的行为和结果。所以,在我国对大学生就业实行“自主择业”、“双向选择”政策的形势下,要求大学毕业生能够主动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