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一些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搞得很紧张,一谈话就吵。家长大惑不解:我们真心实意为孩子好,可怎么出现了这样的结果?其实,问题还是出在了家长身上。家长普遍认为既然是教育,就必须采取训导的方式,于是对孩子的批评、指责整日不断。家长采用刻板、乏味、重复的说教模式,根本不给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时间,也不让孩子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样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而且长此下去,孩子的逆反心理会表现得越来越强烈,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后果。每个人都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孩子也是一样。家长只有尊重孩子,所说的话孩子才会听,教育才会有效。有的家长没把事…  相似文献   

2.
王兰工作室     
赏识教育=零批评吗近几年整个教育界都在倡导“赏识教育”,我看到不少家长来信谈到自己的育儿心得的时候,都谈到自己对孩子经常的表扬和鼓励得到了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件好事情。可是另一方面,我也看到一些家长来信“控诉”自己的孩子一点都批评不得,脾气越来越坏,这些家长们在“赏识教育”面前越来越困惑。赏识教育的提出和倡导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的?我觉得首先要搞清这个问题。它是在过去严肃、严厉的“严师出高徒”教育体制中产生的,是在老师、家长很“吝啬”给孩子肯定、表扬,唯恐他们骄傲、不思进取的环境中产生的。也就是说“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3.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 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 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  相似文献   

4.
孩子上小学6年级了,我自认为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但儿子却总嫌我唠叨,甚至告诉了班主任。因为他说的太严肃,所以老师来和我沟通。我认真想了想,确实自己在教育孩子时比较爱说,有时孩子根本不听。但是难道看到问题不去管吗?我觉得自己很难做到。请问应该如何做才能既不让孩子反感又很好地教育了孩子呢?  相似文献   

5.
不少家长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过于老实,因为过于老实的孩子容易吃亏受骗,但又希望他们拥有老实孩子的那种高洁品行,那么应该如何教育呢?这时,有些家长往往干脆就教育孩子做个纯粹的老实人,不让孩于沾染一丝"社会浊气";也有一些家长有意识教导孩子学成人的"成熟",宁愿孩子"聪  相似文献   

6.
睿齐 《教育导刊》2006,(8):51-51
你真正爱孩子吗?那就请你千万不要犯以下十点错误。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归我。2.把孩子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这样他会养成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3.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这样,将来孩子对他人破口大骂、粗言秽语,他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4.孩子要用多少零用钱都照给不误,不让他辛苦干活挣钱,也不教他节省,他将来能和父母一样勤劳和吃苦耐劳吗?5.当他和邻居、同伴或陌生人发生冲突时,家长坚…  相似文献   

7.
达欢 《辅导员》2015,(9):7-8
伴随80年代的独生子女们陆续成为父亲、母亲,隔代教育的敏感性愈发变得严峻起来,总会有不少的家长朋友向我吐槽:孩子爷爷如何宠孩子,还不让他们自己管教孩子,孩子奶奶经常背着他们给孩子“开小灶”,教到孩子连父母的话都不听了……一言以蔽之:隔代教育几乎是一无是处!个别年轻家长还用上了“没文化,真可怕”来形容自己的父辈,甚至不惜与他们翻脸以争夺孩子的教育权。作为一名年轻的幼儿园老师,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隔代教育,我想为饱受争议的隔代教育说几句好话,因为,作为祖辈的他们,还是有  相似文献   

8.
老师: 您好! 我女儿今年上小学二年级了.每天早上,孩子自己穿衣服很慢,而我和她爸爸又要赶时间上班.于是,我习惯于帮她穿衣服,这样会快一点.可是,孩子的爸爸认为应该让她自己穿,不让我帮忙.孩子穿得慢他就老催孩子,越催孩子就越穿得慢,弄得孩子哇哇哭;我觉得孩子还没睡醒,穿衣又慢,自己赶时间上班,帮帮也无所谓.但她爸爸就不让帮,为这我们吵了两年了. 苦恼的妈妈 苦恼的妈妈: 您好! 非常理解您的心情,其实这也是很多家庭中常见的一幕.爸爸和妈妈的出发点似乎都有道理,但立足点不同,争吵也就在所难免了. 我有些好奇的是,对于一个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完全可以熟练地自己穿衣服了,而您和孩子爸爸争吵的这两年中,为何孩子穿衣情况没有改善?或许家长需要去反思个中原因,并及时调整教育方式,而不是习惯性地争吵而已. 在这件事情上,首先重要的是父母意见不一致的情况,其次才是孩子的穿衣问题.其实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意见不一致是正常而普遍的现象,但父母如何处理这种不一致,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父母因此在孩子面前争吵,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她会感到害怕、伤心,也容易不自信.所以这一点上建议您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一下,尽量达成一致,至少首先在意识上、思想上一致,要坚决避免在孩子面前夸吵甚至攻击对方.  相似文献   

9.
不止一位家长找到我说:“孩子越大越不听话,不像从前那样,有什么事都和父母讲。”还有的家长发现孩子有些事背着自己,有些东西藏起来不让自己看见,同学之间的书信和他自己的日记总要放到安了锁的抽屉里,对孩子的这种行为他们感到不安,怕孩子染上坏毛病。这样的家长,习惯了对孩子过于保护和包办一切的教育方式。他们有的人因发现孩子对自己有所保留后,竟千方百计地去翻看孩子的书信和日记,然后把其中一些内容当做  相似文献   

10.
范丰梅 《家长》2010,(1):24-26
如果你一味地用激烈、强硬的言辞来批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不但不会听取你的意见,反而更坚定自己是正确无误的。而孩子的对抗、无理争三分,往往更会激怒家长,这样的恶性循环,根本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在家庭教育问题的探讨中我发现,家长越来越关心孩子的成长,望子成龙心切,把自己一生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可是,孩子却说教育方法不太妥当.归结起来家长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中常常发生这样的情况,孩子要做某件事,家长认为不妥,不让这样做。可孩子听不进去,一意孤行。家长同孩子常常因此发生冲突。有的家长采取另外一种做法,你不是非要如此吗?我将道理讲清楚了,你不听就按自己的意思办(当然是限于没危险的事),等碰了壁自己总结教训去。这种“自作自受”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可以经常使用吗?对多大的孩子比较合适?还有没有比这种方法更好的教育方法?许多家长来信提出类似问题。本期“重头企划”发表了一篇读者来信,谈了她的做法和要求,我们特约请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赵忠心谈了他的看法,同时还介绍了国外的相关知识。相信会对关心此类问题的家长和儿童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从哇哇落地,家长就不可推卸地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自然也就成了孩子的第一所学校。鲁迅曾这样定义过家长的责任:父母对子女应该健全的产生,尽力的教育,完全的解放。家长担负着繁忙工作以外的养子、教子的双重任务。作家长难,难就难在时时处处都要和自己朝夕相处的孩子进行“心灵的旅行”,通过平时不经意的接触,及时发现孩子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和错误,恰当地批评,养成其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渐把枝枝丫丫的小树“修剪”成国家的栋梁。下面是我对孩子“批评教育”的点滴作法。  相似文献   

14.
本期问题:怎样克服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教育儿童? 常常听到家长这样对孩子说:“你要是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教师有时也会威胁那些不听话的孩子:“你以后要是再打小朋友,我就让警察把你抓起来.”作为幼儿园教师中的一员,我认为这些家长和教师都不应该用恐吓、威胁、欺骗的方式对待孩子.可是扪心自问,自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镇的中小学生中,不少应该有生活自理能力和家务劳动能力的孩子,在家里还是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都是因为孩子不愿意参加家务劳动,不少的家庭是家长不让孩子参加。有的家长怕耽误孩子的学习时间,说什么“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你什么家务活也不用干,我给你做牛做马也认了”。还有的家长认为,让孩子做家务,他们不会做,还得跟他们费口舌,弄不好还得“返工”。让孩子干,还不如自己“承包”下来,虽累一点儿,倒也省心。这些想法,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这表明很多家长对家务劳动的道德价值缺乏认识。我们…  相似文献   

16.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一些家长甚至为培养孩子举债也在所不惜。尽管教育部明确表示,国家不赞成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出国留学,但中国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非但没有降温,反而留学年龄还在下降。热点聚焦一位妈妈在论坛里发出这样一则帖子:"孩子马上就6岁了,家里人希望我陪他出国上小学,大家给我出出主意。"帖子一出,众多家长第一时间跟帖发表自己的意见。另一则来自大连  相似文献   

17.
以往,我园不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老师的事,自己只需管理好孩子的生活。家长向老师反映的往往是孩子在家中存在的这样那样的问题。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将家长工作的重点放在转变观念、家园共育上。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育儿心得     
我是一名幼儿教师 ,同时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逐渐总结出了一点心得 ,现写出来供年轻的妈妈们参考。一、不要过分限制孩子。有些家长总是对孩子呵护备至 ,这也小心那也不许 ,主要原因是 :(1)怕脏。怕弄脏了衣服 ,就不让孩子接触沙、水、石子等自然物 ;怕弄脏了餐桌 ,就不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2)怕危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确实有很多危险隐患值得家长注意 ,如电、火等 ,但家长往往低估了孩子的能力 ,小沟小坎 ,家长赶紧出手帮忙 ,孩子刚要攀一个土坡 ,家长马上出声制止。这样下去的结果是什么呢?孩子胆小 ,不愿尝…  相似文献   

19.
批评是家长教育孩子不可或缺的,也应该是孩子乐于接受的。现在家长总说孩子被宠坏了,根本批评不得,话说轻了他就不理睬,说重了就顶嘴,很难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一部分家长,尤其是生活在农村的家长,每每有如下心理: 补偿心理年轻一代家长,孩提时代生活条件差,受教育的层次低。于是就想让孩子的生活过得好一些,把自己没有得到的加倍送给孩子,家里好吃的东西都留给孩子,不让孩子有任何家务劳动,对孩子百依百顺,过分溺爱。这样教育出的孩子心理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