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什么时候开始享受? 抱着婴儿,煮着牛奶,洗着衣物,母亲用沾满肥皂沫的手抹抹头上的汗水说:“现在孩子还小,等他长大了,我就可以好好享受享受了……”孩子渐渐地长大了。要上幼儿园了。母亲心系着孩子,买菜做饭,还要在工作上做得出色。她忙得昏天昏地,忘记了日月星辰。“不要  相似文献   

2.
王亚 《幼儿教育》2000,(11):26-27
什么时候摸孩子的头,根据经验,我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问候幼儿来园时,对我说“老师早”,我就轻轻摸一摸孩子的头,表示应答。这会给孩子带来一天的好心情,因为孩子会感到老师很喜欢他,家长看了也会放心地离去。离园时,用同样的方法互道再见。2.表扬每当孩子有进步或表现出色时,除了言语表扬,我也不忘摸摸  相似文献   

3.
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么爱他,常常想他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懂事,才能长大。他看起来,总是个不听话的、顽皮的又不懂事的孩子。记忆里那些关于他的片段,隐约地会让我的心有些许遗憾和伤感。很多时候,我觉得,他真是让我伤心。  相似文献   

4.
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么爱他,常常想他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懂事,才能长大。他看起来,总是个不听话的、顽皮的又不懂事的孩子。记忆里那些关于他的片段,隐约地会让我的心有些许遗憾和伤感。很多时候,我觉得,他真是让我伤心。  相似文献   

5.
海宁  高原 《课外阅读》2007,(3):19-21
有时候,我常常想我为什么这么爱他,常常想他到底要什么时候才能懂事、才能长大。他看起来,总是个不听话的、顽皮的又不懂事的孩子。记忆里那些关于他的片段,隐约地会让我的心有些许遗憾和伤感。很多时候,我觉得,他真是让我伤心。  相似文献   

6.
岁月在每个阶段都给予女人美的馈赠。上天其实对每个人都非常公平,他让我们免费得到了三件礼物,就是:生命,信仰和目标!"你什么时候最美?"我问陈冲这个问题时,她眯着眼睛想了一会儿。"可能是那么一个时刻,"她悠悠地回忆着,"那是我上大学的时候,  相似文献   

7.
正我的孩子,在你迷迷糊糊起床的时候,在你吃早饭的时候,在你转身离家的时候,我常常在想同一个问题:你什么时候醒来?每天清晨,都是我唤你起床,至少要唤你两遍。第一遍唤你,你只是在睡梦中应声,绝对不可以信赖。我必须给你一段醒过来的时间。三五分钟后再唤你,你才迷迷糊糊地坐起来,迷迷糊糊地动  相似文献   

8.
你什么时候最想回家探望父母? 每次当爸爸妈妈打电话来问: “什么时候回来?”我会说:“下个星期天吧。”“等工作没那么忙的时候吧!”“迟些吧!”其实我最想说的是这一句: “遇到挫折的时候,我会回来。”  相似文献   

9.
山东青岛一家长来信说:儿子12岁,上小学六年级,成绩还行,就是越来越不听话,还常常与我们顶牛和反抗。叫他开始做作业,他回你一句:着什么急。有时回家晚了我们很担心,问他怎么这么晚,回你一句:晚了又怎么了?他小时候可不是这样的,不知怎么回事?答:这是许多父母都会碰到的问题,它来自于青春期的自然现象。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产生一种强烈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如果不能满足就会感到失望或者进行反抗。其实说话反抗比不说话反抗好,说话反抗使你容易了解孩子。你不必因此苦恼。我们不妨可以这样处理——1.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和理解孩子。青春期的孩…  相似文献   

10.
学敏 《家长》2014,(6):36-37
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做家庭作业真是个难题,孩子到家就玩,不督促不做作业;即使去做,也是不专心,一会儿出来看看,一会儿喝水、玩玩具,非磨蹭到很晚不可;离开父母的视线就什么都不做,太晚了又打盹,有时做不完作业。什么时候孩子自己知道做作业就好了。  相似文献   

11.
不少父母在和孩子游戏或“比赛”时,因怕孩子输了不高兴,所以常常“手下留情”,故意输给孩子。孩子却误以为这是自己凭实力取得的胜利,因而盲目自满;或者养成始终期待别人把胜利让给自己的心理。这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父母应该舍弃那种故意让步的做法,即使孩子力量不足,也要让他知道应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去争取胜利。  相似文献   

12.
《永不让步》出自著名小说家肯·克西之手,他的小说《飞越疯人院》可以说是家喻户晓。《永不让步》虽不及《飞越疯人院》那么出名.却是肯·克西本人最满意的一部作品。该书名源自民歌“有时冒出了一个伟大的念头.要跳入河中漂流”.故事讲述了俄勒冈州某小镇两个独立谋生的伐木工人的故事,他们信奉“永不让步”的人生准则。  相似文献   

13.
“孩子什么时候会说话?”这个问题,哪个妈妈都会答,而且答得八九不离十。“孩子什么时候会想?”对这个问题,妈妈们的回答就五花八门、没个准谱了。我的一个心理学同行,是美国人,她对这个问题感兴趣,就从美国、中国的北京和香港、还有日本找了一  相似文献   

14.
tiantianstar@yahoo.com.cn问:我的儿子4岁多,最近每次排尿要分两三次才能排净,而且总说那里痒,经常用手去抓挠。到医院就诊,医生说这种情况是由包茎造成的,建议手术治疗。请问,孩子患包茎必须手术吗?在什么时候手术比较好?  相似文献   

15.
雨什么时候下?风什么时候起? 只一个“等”字。等待即是整个生命,有时是盲目的,有时是清醒的。当希望的未到来之前是等待,当它到来以后还是等待,因为那时又有一个  相似文献   

16.
一位从美国回来探亲的朋友,他给我讲了这样一件事:那次他回国到亲戚家串门。这家的男孩正念高三,重点中学的学习尖子,是一家人的骄傲,孩子也颇为自负,非北大清华不念,教授对学习绝口不提,只问了一句话:你喜欢什么?孩子愣了一下说,喜欢做作业。教授又问,假定不考试呢?孩子想了半天才说,还喜欢背名言警句。教授紧追不舍,为什么?孩子想了想说:引用名人名言高考作文可以得高分。  相似文献   

17.
这次回老家,遇到一个姓包的农民,他的大女儿考上了成都一所外国语大学,儿子考上了北京一所理工大学。我立刻就对这位黑黑瘦瘦但却显得很精神的农民充满了敬意,问他:你在教育孩子上有什么好办法呢?”他笑一笑说:我的办法跟别人不一样,不是我教孩子,而是让孩子教我。”他说:小时候家里穷得供不起我读书,要指望我教孩子,那只能是笑话,但如果我不管他们,由着他们瞎混,又不甘心。后来想了个办法,等他们上学读书的时候,我就开始跟着他们一起学。他们每天从学校回来,我都让他们把老师讲的跟我讲一遍,然后他们在那里做作业,我也在旁边做作业,我弄不…  相似文献   

18.
停电的时候     
停电了。男人自告奋勇去点蜡烛。可是找了许久 ,找不到蜡烛。男人就取了些豆油 ,浸了一截线绳 ,做了一盏油灯。油灯点燃 ,屋子里就暖暖地亮了。男人做这件事的时候 ,孩子在一边打着手电筒。孩子惊奇地看见了一盏油灯的制造过程。望着跳动的灯花 ,孩子嗄嘎地笑了。女人问孩子 :你笑什么 ?孩子指着墙上的影子说 :瞧 ,咱家人的脑袋 ,多么大 ,这间屋子都要盛不下了。男人说 :这有什么好笑的 ,瞧我的。男人说着 ,将手掌合在一起 ,让灯光把手的影子投在墙壁上。孩子的眼前就变幻出来一匹矫健的骏马。女人也来了兴致 ,当即在墙壁上变出来一只漂亮的…  相似文献   

19.
素常,我从来不爱责备别人家的孩子。然而,最近在一家鞋店里发生的一幕却让我不吐不快: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其中那个八岁的女孩为要一双别致的晚会鞋大吵大闹,令观者侧目。小女孩开始是请求,继而是哀求、哄骗,最后一招便是大喊大叫,她不依不饶地嚷道:“妈咪,我要那双鞋,我要买那双鞋。”正在给小弟弟试穿衣服的妈妈,用了约十分钟时间温和地劝阻女儿不要买那双鞋,但最后还是没了办法,无奈地对售货员说:“拿给我那双漆皮的晚会鞋吧,别的就什么也不要了。”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让步的确是最省心省力的方法,但长此以往就会让孩…  相似文献   

20.
记得台湾的作家席慕容曾谈到过这样一件事情:一天,她年幼的儿子从学校回来后非常的悲伤,因为他知道了什么是死亡。可是作为母亲,面对这么森严的话题,她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安抚她的孩子,如何让他了解什么是死亡。的确,和孩子谈论死亡是一件很难启齿的事情,特别是和年幼的孩子。但是,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中,生老病死都是他不可能不面对的重大人生问题。如果大人对这个问题避讳或显示出恐惧,孩子也会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