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眼下,许多家长把大部分精力、物力、财力都倾注在孩子身上。但是,不少家长的一片苦心最终未必都能获得理想的回报,有时候,孩子反而成了父母的心病。那么,如何对待孩子的成长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家长对孩子要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二是家长要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切勿拔苗助长,无限加压。另外,家长要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积极加以引导,对孩子不能一味地拔高要求,加重负担,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撒手不管,什么都由着他。针对以上情况,我们于2005年9  相似文献   

2.
很多孩子都觉得家长太唠叨,比如对一件事情刨根问底,对同一件事情反复询问等。要让孩子耐心听你的话,就一定不要做一个唠叨的家长!家长朋友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这种状况。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家长操心,但有些事情是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处理的。作为家长,要能分清楚什么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去应付,什么事情家长需要帮孩子一把。在一些小事上,如果我们还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去提醒孩子,他们当然会嫌我们唠叨。建议家长朋友们把最主要的精力放在那些重要的事情上,如引导孩子树立健康的人生态度、价值观、未来志  相似文献   

3.
儿子考上了清华大学,我们做父母的自然十分高兴,许多家长朋友都向我们“取经”,我们夫妻俩感想一致,那就是从小就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希望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帮助和保护他们是人之常情,但我觉得放手让孩子自已处理一些事情,这  相似文献   

4.
代立红 《家长》2015,(2):20-22
每个孩子都有一颗晶莹的心,这颗心需要我们仔细地呵护,但不是去窥视,允许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不去探听。很多家长都想清楚地知道孩子的情况——他们的所言所语、所作所为乃至所思所想,一切都要尽在掌握中,要他们在自己眼皮底下活动,即使上学去了,也要遥控他,只恨自己没生"千里眼""顺风耳",而孩子在家长无所不在的关注下如同玻璃般透明。只是,不知道这样的他们能否如我们所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相似文献   

5.
对孩子来说,我们不能抱着故意的心态去考验她,磨炼她,因为有些"不操心"、"考验"也许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所以做家长的,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帮扶孩子一把,让他们在安全的环境中适当地接受考验。女儿2岁多,每次磕绊,我都心惊胆战。街坊邻居有时会善意地提醒:不用那么操心,孩子自然会长大。他们说的固然有些道理,但是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不能不用心对待,我们  相似文献   

6.
杭州一位读者来电问:我的孩子在家里经常把东西乱丢乱放,告诉他一次,他记住一次,可是没过几天,就又乱丢乱放。请问,该怎样做才能有效地帮助他改正这些习惯呢?主持:孩子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学习,需要逐渐学会自理自立。为保证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需要家长正确地指导和尽心地帮助。我们看看杭州市部分家长是怎样帮助孩子的吧。我的儿子虎头虎脑的,很可爱,但他也有不少的毛病,比如,放学到家,书包随便放,书本随便丢,用完铅笔也随便一扔。我们告诉他要把图书放到书架上,要把玩具放到玩具箱里,要……好话说了一千遍,却没见多少效…  相似文献   

7.
徐州读者张燕来电问:我的孩子经常感到孤单寂寞,但我们家中没有其他的兄弟姐妹,我们又不能陪着他。请问,我们应该怎样帮他摆脱孤单寂寞的情绪呢?主持:许多父母都能遇到独生子女孤单寂寞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我们作为家长的,应该想办法帮助孩子摆脱这个问题的困扰,让孩子快乐地成长起来。下面我们看看江苏海安的部分家长是怎么做的吧。观点一父母要做孩子的玩伴以前,我的孩子在家里感到寂寞时,我就指导她数数、写字,时间长了,孩子便心烦厌倦了。她即使感到孤独寂寞,也不愿意找我们。我们做父母的有时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不知…  相似文献   

8.
<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竞争的加剧,学前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广大家长的关注。一些家长与我们交流的过程中,反映自己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力差,不能持久地从事某些活动,过于好动,有些家长甚至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呢?家长们的话也引起了我的关注和思考。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但有的幼儿过分好动,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以致影响了学习及发展,他们有的被贴上多动症的"标签",有的被扣上问题幼  相似文献   

9.
胡吉莲 《课外阅读》2011,(5):128-128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们国家在历史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超越大多数民族的家庭教育传统——“望子成龙”。尤其是在当下的社会,没有哪一位家长不“望子成龙”,可是现实的情况是由于家长教育环节的缺失,许多父母不能正确地教育孩子,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能给孩子足够的勇气和信心——过分的宠爱让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弱点;过多的干涉不能让孩子发挥自己的优点;心理教育的缺乏让孩子不能积极健康地对待自己、对待人生。许多家长更是不顾实际情况、恨铁不成钢。当孩子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不能满足他们作为家长的虚荣心的时候,对孩子恶言恶语、冷嘲热讽,在他们的心灵上留下了难以愈合的创伤。由于各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涉及到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话题 ,这是一个天下为人父母者都很关心的话题。具体如何阐释这篇短文 ,我们想请三位我刊学生读者的家长来发表看法 ,他们分别来自社会不同的阶层 ,有农民 ,有工人 ,有干部 ,他们的观点应该是有代表性的。我们这么做 ,是想借以让我刊的学生读者朋友们倾听天下父母的声音 ,也让天下父母都来关注一个问题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 ,父母该做些什么 ,特别是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11.
当代的中学生很辛苦,可以说他们大都生活在期望的环境中,在家有家长的期望,在学校有老师的期望,而且他们的期望都很高。但并不是所有高期望下的孩子都会如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成长,也就是说“皮格马利翁效应”不一定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对孩子报以期望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需要,避免高期望下负面效应的出现。同时也要学会用期望帮助孩子树立自信,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为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搞教育的,常在家长面前侃侃而谈。其实,在和家长的交谈中,你会慢慢发现我们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并且越来越懂得教育了。静下心来,我发现我从家长那儿学到了很多。孩子们的家长通常比我们年长,孩子们的爷爷奶奶对于生活,更是经验丰富。在和他们的交谈中,我逐渐懂得了很多生活小常识,如:怎样关心过敏体质的幼儿,不能给有哮喘的孩子晒被子,哪些东西孩子不能吃,孩子碰伤了怎么办……我们从家长那儿了解的信息越多,我们对孩子的保育工作就做得越细致。爸爸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和孩子生活、玩耍的过程中,他们都…  相似文献   

13.
林格 《辽宁教育》2010,(5):44-44
社会上流行一个观点: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误导了很多人。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起跑快其实不重要,终点成功才是真正的成功。道理大家都能理解,但许多教师和家长就是做不到。这就引出了另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那就是:除了分数和升学,我们应如何评价孩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是一件愉快的,关系重大而又复杂的事情。在苏联,许多家长严肃认真地履行着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知道要把孩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总是寻找富有成效的办法来影响孩子的成长。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家长在小孩进入幼儿园或学校后就万事大吉了。他们把教育孩子和照顾孩子的大部分责任都推给了教师。  相似文献   

15.
现在的家长在自己走过的人生历程中都留有许多遗憾,因此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自己的孩子身上。但当父母尽其所能把一切条件都无私地提供给孩子的时候,我们的孩子并没有知足,他们根本不能理解希望的沉重。在他们眼里这些都很正常,做爸爸、妈妈就应该这样。孩子们回报父母的是无止境地、加码地索取,比吃穿,讲虚荣,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克服,不愿吃苦,只图安逸,这让做父母的非常失望。耐心说教——不听,严厉训斥——没用,棍棒  相似文献   

16.
打架不能同勇敢画等号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很多人都有过打架的经历。小孩子不谙世事,与玩伴、同学相处时,拌嘴、争吵,甚至动手,都属正常的事。问题是,我们的家长在碰到孩子打架时持什么样的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当家长遇到孩子打架时,一般有这样几类情形:一是把打架的孩子拉开,避免更激烈的冲突,等孩子冷静下来时,再给他们讲清道理;二是劈头盖脸地把自己的孩子训斥或痛揍一顿了事;三是怒气冲冲地找对方孩子的家长“讨个说法”;还有就是不管青红皂白,认为自己的孩子吃亏了,不依不饶甚至替代孩子赤膊上阵,拳脚相加。显然,第三种家长的言行,是不…  相似文献   

17.
对“孩子的未来该不该设计”这个问题,我的意见是:家长要做“指南针”,不当“操纵板”。所谓做“指南针”,就是对孩子未来的发展,家长一定要有明确的方向,切不可放任自流。只有这样,家长才能不断发现孩子的优缺点,适时、适度地引导他。我不认为孩子的未来不需要设计,因为设计有宏观和微观之分。在孩子未来的发展中,微观方面的事可以由家长指点着他们收放自如地做,以利于培养其个性和非智力因素,但宏观方面的事,比如做人的原则、做事的准则等,却必须由家长及时“指南”。所谓不当“操纵板”,就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该放手让…  相似文献   

18.
时代在飞速发展 ,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许多教师和家长都在思考 :孩子的明天将会怎样?孩子能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这种想法无疑是具有前瞻性的。但是 ,我们不要忘记 :儿童的成长首先在今天。教育首要的目的是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成长的童年。我们现在太多地注重儿童的“明天”。为了孩子将来的发展 ,为了孩子明天的成长 ,为了抢占21世纪人才的制高点 ,为了“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对孩子的学业 ,家长们关注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孩子在学校做完了功课 ,回到家还要做一道又一道习题 ,双休日又要参加这样那样的训练班(不管…  相似文献   

19.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家长的希望。他们的成长需要我们家长的教导和呵护。为使他们从小智力得到较好的发展 ,养成良好的品质 ,孩子的正当行为 ,我们家长不该拒绝。一、不能拒绝孩子的质疑对于小孩来说 ,这个世界新鲜而又陌生。他们懵懂无知 ,却又什么都充满好奇 ,就连一片小小的落叶、一只小小的蚂蚁 ,他们都会提出一些啼笑皆非的问题 :妈妈 ,叶子为什么会落 ?蚂蚁为什么这么小 ?星星有几颗 ?电灯为什么会亮 ?小鸡为什么不吃奶 ?在生活中 ,我们许多家长往往拒绝孩子的提问。其原因 :一是觉得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太天真 ,太无聊 ,没有回答解释的…  相似文献   

20.
在忙碌的养育中,转眼间孩子已步入社会将要成家立业了。当年看着他走进教室的背影,心想:教师的儿子成优秀生是没问题的。但在孩子成长中,我也和别的家长一样,面对孩子的种种“不听话”,一时乱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只有一个童年、生命只有一次,我们做家长的不能想当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以下是我多年来悟出的一点数育体会.供家长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