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空气     
抱着睡弊大于利 新生儿初到人间,身体肌肤需要父母的爱抚。躺在父母的怀中会 感到温暖、安定,这是宝宝的正常心理需求,父母应尽量满足。这也 是培养亲子关系的好方式。但是,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 —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 床上。时间长了,就容易使孩子养成不抱不睡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2.
瑞典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孩子。除此之外,在其他儿童安全保障方面,瑞典也是世界上一流的。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婴儿从出生就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在小床上,出门放在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场所都有供婴儿、幼儿坐的小座椅。公共汽车的中部,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照看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  相似文献   

3.
在我们中国做父母的有个习惯,总爱把小孩子抱在怀里,甚至当孩子学会走路以后还是这样.要是从保护孩子安全的角度说,"抱"在怀里的确是更保险一点,可是父母拢起的双臂恰似一条"绳索",把孩子的手脚牢牢地束缚住了,使孩子手脚和大脑的功能得不到充分的发展,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总在父母"怀抱里"生活的孩子,活动机会少,活动范围小,社交面狭窄,往往孤僻、怯懦、自卑,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儿童特有的天真、烂漫、活泼、勇敢、坚强和蓬蓬勃勃的朝气.  相似文献   

4.
瑞典法律规定,父母不能打骂孩子。除此之外,在其它儿童安全保障方面,瑞典也是世界上一流的。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婴儿出生不久,就开始进行比较多的户外活动,让孩子呼吸新鲜空气。婴儿从出生就基本上不抱在怀里,在家放小床上,出门放小车上,会走的自己走,哭也不抱。许多公共场所都有供婴儿、幼儿坐的小座椅。公共汽车的中部,有专供停放婴儿车的空间和供父母看顾小孩子时坐的座位。小孩子从不与父母同床共枕。一般4~5岁以后,就有自己单独的房间了。这样做,对小婴儿而言,可以使他们自由伸展四肢,有助于血液循环,不影响肢体发育,同时使幼儿增强独立能力,不撒娇、不依赖大  相似文献   

5.
<正>有一位母亲很喜欢带着5岁的女儿逛商店,可是女儿却总是不愿意去,母亲觉得很奇怪,商店里琳琅满目五颜六色的东西那么多,小孩子为什么不喜欢呢?直到有一次,孩子的鞋带开了,母亲蹲下身子为孩子系鞋带,突然发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可怕的景象:眼前晃动着的全是腿和胳膊。于是,她抱起孩子,快步走出商店。从此之后,母亲就不再带孩子逛商店了,即使是必须带孩子去商店的时候,她也是把孩子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6.
问:育儿书上说孩子要多抱才会有安全感、亲子关系才亲密,所以儿子虽已会走了,出门时我还时常抱着。可现在他3岁多了还经常吵着要抱,18公斤的重量实在令我吃不消,怎样做他才肯自己走路呢?答:小婴儿的确需要通过“抱”来获得安全、舒适与满足。但你忽略了不同年龄孩子对抱有不同的需求。1岁前“抱”还有一个重要作用,是能帮助孩子移动身体、扩展生活的空间。父母抱着孩子到处走动,在点点滴滴的生活步调中,让孩子展开探索与学习。可一旦孩子身体发育到一定程度,能爬能走,对行动开始有主控权时,父母就不该忽略孩子的需要,如:为了怕孩子到处乱动…  相似文献   

7.
人际交往最难的是什么,要叫我说,最难的是接近.道理再简单不过了,没有接近,就没有交往,就像没有开花就不会结果一样. 在这上头,作家赵树理可作为我们的榜样.一本书上说,老赵下乡有个经验,不抱不哭的孩子.若一位大嫂怀里抱着个孩子,孩子正在哭着,老赵会接过孩子,一边哄着孩子,一边和大嫂说话,很快就亲热地谈起来了.起初看到这儿,我以为定是写书的人弄错了,该是不哭的抱过来,正哭着的不会去抱.孩子正哭着,你去抱,不是自讨苦吃吗?  相似文献   

8.
普飞 《小朋友》2004,(4):2004
有一个猎人遇到狼,慌里慌张地打了一枪,狼没有被打中,但被吓跑了,丢下它的小狼缩在草地上。猎人把小狼抱回家里送给女儿:“美美,这是一只小母狼,它还小,还不会咬人,让你养着玩吧!”美美给小母狼取了个名字叫小山狼,还把它认做自己的小表妹。美美不管走到哪里,都亲昵地抱着表妹小山狼。有一天中午,美美抱着小山狼来到妈妈面前。妈妈正在往盆子里倒热水,要用热水泡洗衣粉洗衣服。忽然小山狼从美美怀里蹿了出来,把嘴伸进热水里,结果嘴被烫痛了,小山狼咕嘎咕嘎地哭起来。妈妈说:“你的小表妹常年生活在山野里,没见过热水,就把热水当成冷水喝。”…  相似文献   

9.
年轻的父母,当你注视襁褓中的婴儿时,你一定会发现,尽管小家伙还不会说话,但他会笑。有专家说幼儿每天笑的次数是成年人的几十倍,不知是否可信,但我相信,即使再爱哭的孩子也是笑的时候多,因为需要和喜欢快乐是人的天性。据说一位中国人在美国做家庭保姆时,当她看到小孩子将手指放到嘴里,便强行将他的手指从嘴里拿出来,并说这样做不卫生,不料却引起主人的不高兴,因为在主人看来,这样就剥夺了孩子的享受,使孩子失去快乐。我们不讨论小孩子把手指放在嘴里的做法是否卫生,但就这件小事而论,我们至少可以看到美国家长在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0.
谎言     
佚名 《家庭教育》2011,(1):91-91
孩提时,儿子张着小手对母亲说:“妈妈,我腿疼。”母亲急忙抱过儿子,问:“乖,哪儿疼?”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蹬了蹬小腿说:“噢,不疼了。”但刚把他放下,他就嚷:“又疼了。”母亲明白了:儿子原来是想让她抱。年轻的母亲抱着儿子,亲着他的小鼻头说:“坏宝,还骗妈妈呢。”儿子在母亲的怀抱里,一脸得意地笑。这是孩子对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相似文献   

11.
专家们认为,千万不能让吃奶的婴儿看电视。电视屏幕上闪烁的光线会对孩子的神经系统产生不良作用,影响机体的发育。屏幕上闪烁的光线甚至可以使脑神经受伤或患羊痫风的孩子引起痉挛性发作。更不能抱着孩子看电视,因为长时间把孩子抱在怀里,可能造成脊柱弯曲。医生一般不赞成把电视机和孩子的小床放在一起,距离必须不少于3米,不能让孩子看见荧  相似文献   

12.
鲁国义姑     
战国时期,七国争霸,连年进行战争。一次,齐国攻打鲁国。当齐国军队攻至鲁国国都营丘(今山东淄博市东北)时,远远看到一个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一手还领着一个孩子,正在慌忙逃命。齐国的兵士紧追不舍。老远看到,那妇女突然停下,把怀里抱着的孩子丢在地上,随即又把手里领着的孩子抱在怀里,匆匆地朝山路上奔去。被丢下的孩子,张着双手,边追赶那妇女,  相似文献   

13.
“保育员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要配合主班老师组织好教学活动,我们班的保育员小花就能很好地做到这点。在音乐活动中,她看到我背着手风琴不方便示范,就会主动地帮我示范。她惟妙惟肖的表演总能引发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在美术活动时,由于孩子多,我一个人辅导不过来,小花就会和我一起耐心地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她还不时地给这些孩子以鼓励。在户外活动时,小花总在孩子周围“巡逻”,她生怕孩子们发生意外。只要有孩子摔倒,她就会立马跑上前去,像母亲一样把孩子抱在怀里,轻声地安慰他……”我是一位大班孩子的家长,看到这篇描写保育员的…  相似文献   

14.
读者俱乐部     
上期话题讨论“你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反馈情况:●如果是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俄罗斯等)我会单独把女儿留在车上,甚至是让她单独坐火车,但是在中国我就不敢了。毕竟只有一个孩子,如果仅仅为了锻炼孩子,丢了怎么办呢?———湖北沙市刘媛●我不会单独把孩子留在车上,毕竟这太危险了。在拥挤的人群中,我也不愿意完全放开手,让他自己走路。牵着他、抱着他都是为了让他少受挫折。如果真的对他“漠不关心”,不仅会让他遭遇不必要的挫折,说不定等他长大了他还会来埋怨做父母的。———北京那姗●小的时候,家里兄弟姐妹多,父母也顾不上照看我…  相似文献   

15.
王盛 《考试周刊》2009,(16):235-235
有人说,我们中国的孩子是"抱大的一代",独生子女则被称为"小皇帝",这不仅是中国父母教养"小"孩子的态度,而且是我们中国长期以来已经形成的整个家庭教育过程的"教养模式",父母不仅在孩子小时候"抱在怀里",就是长大了,更是照样"抱着"——"包办"孩子的一切,尤其在当今"四二一式"的家庭结构中更为明显。平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穿衣、小便等)都被家长们好心地包办了,  相似文献   

16.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辆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整理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都笑他多此一举。后来,在车主将脚踏车领回去的第二天,年轻人就被挖到那位车主的公司上班去了。——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有个小孩子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子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原来要拥有漂亮很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有个牧场的主人,叫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劳,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  相似文献   

17.
转眼又到了九月幼儿园开学的日子,幼儿园门口又像往常一样停满各式各样私家车。我们注意到,年轻的爸爸驾车时妈妈们将宝宝抱在怀里,或是宝宝系好安全带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现象很普遍。天下父母没有不希望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孩子还不懂得保护自己,他们在车内的安全完全由他们的父母的观念和行为来决定。父母的正确观念和行为是宝宝安全的保障。令人痛心的教训2004年5月30日,萧山一位父亲送4岁的孩子去医院看病,孩子由母亲抱着坐在副驾驶位置,结果途中出了车祸,两个大人只受到一点轻伤,而孩子当场身亡!(都市快报2004年6月1日报道)2005年4月26日…  相似文献   

18.
一、在"读"中品味"感恩"1.重点反复。《第一次抱母亲》重点写"我"守护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发现母亲的身体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自己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让她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眼里流出了泪水。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来感知母爱,不需要轰轰烈烈的叙述,不需要华  相似文献   

19.
爱与被爱     
我们在幼儿园、中小学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只要求父母关心、爱护、理解自己,而不想也不会去关心和爱护自己的父母。这是个令父母伤心、让社会担忧的问题。 把一个孩子抚育成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母亲要把自身之物给予正在体内成长的胚胎,之后是营养、乳汁、体温、关怀……对于孩子来说,母亲就是温暖,就是食物,就是安全和愉悦。孩子的弱小无助和母亲全身心的照顾和保护,使孩子感受到的几乎全是“我被爱”、“我被照顾”。随着孩子一天天成长,许多父母和孩子都  相似文献   

20.
小时候,您总是抱着我,任我在您的怀里撒娇,您从不会感到厌烦。您说,这是做母亲应有的温柔,这是每个母亲对她的孩子最真实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