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下的语文教学仍存在着远离学生生活世界。甚至脱离现实生活的现象。如隔离生活环境,机械识记汉字;忽略生活体验,空洞分析课文;不顾生活感受,盲目练笔习作;等等。丢失了生活味的语文学习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而生活恰恰是语文课程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个支点。那么如何让语文与生活接轨,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水乳交融呢?  相似文献   

2.
“学科味”与“生活味”一直以来就是课程实施的一对主要矛盾。“学科味”是由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积蓄而成的。它是学科教学的本质,是学科教学个性的体现。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语文味”,数学学科有着自己的“数学味”……不同学科的“学科味”,展示着不同学科的价值和特征。由于学科知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或自身的矛盾运动,因此...  相似文献   

3.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4.
策划人语:"学科味"与"生活味"一直以来就是课程实施的一对主要矛盾。"学科味"是由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积蓄而成的,它是学科教学的本质,是学科教学个性的体现。语文学科有着自己的"语文味",数学学科有着自己的"数学味"……不同学科的"学科味",展示着不同学科的价值和特征。由于学科知识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生产、生活实践或自身的矛盾运动,因此,新课标提出"密切联系生活实际"的学习理念,积极倡导学生在现实的、有意义的、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中学习相关的学科知识,并形成基本的思想方法和基本的活动经验。这就是所谓的"生活味"。  相似文献   

5.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若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只关注文本本身,学科教学的人文意义与实用意义将被严重削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生活;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生活化理解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郑倩 《英语教师》2023,(17):71-73+77
介绍生活教学法的内涵。阐述生活教学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主要作用:促使学习联系实践、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丰富英语教学路径。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基于生活教学法的高中英语教学策略,即立足生活,实现课内外衔接;立足学情,进行生活元素融入;立足高考,促进学科内容更新;立足评价,促进教学全面化。  相似文献   

7.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时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数学课堂中实现生活化的同日寸提升生活中的数学,使数学课堂具有“生活味”的同时更具有浓浓的“数学味”,实现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和谐,为学生营造一个真实有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谢剑雄 《教师博览》2023,(24):94-96
生活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拓展型课程打造要立足于“地域”“场域”“国情”“时事”和“思辨”,实现“乡土味”“素养味”“情怀味”“综合味”与“教育味”相结合。基于生活的初中历史拓展型课程,不仅是教材和课堂的补充、拓展和延伸,而且是对学生历史学习障碍点、空白点的补充、丰富和完善。生活教育视域下的初中历史拓展型课程建设,要遵循时代性、多样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等多种特性。只有基于生活,拓展型历史课程才能拓展学生的精神时空,培育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0.
从学科本身来讲,生物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性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医疗保健、环境保护等有着密切的关系。新课程背景下,标准倡导“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确定生物课程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连续性,使新课程植根于“学生生活的士壤”,让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现实生活有机融合,有效链接。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生物这门学科中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多考虑生活中的问题,从学生丰富的实际生活出发,  相似文献   

11.
赵玮璋 《甘肃教育》2011,(18):54-54
经常有学生反映生活与哲学课枯燥。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生活与哲学课教学生活味和哲学味不浓,而说教味有余。因此,我们有必要对生活与哲学课教学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3.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数学学习的意义所在。《数学课程标准》将“数学实践教学与综合运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要求教师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自主探究数学规律,并根据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实现数学与生活的有效沟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数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超越.新课程强调数学生活化,但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数学生活化不是用"生活味"完全取代数学教学所应具有的"数学味",而应是借助现实、有趣的内容沟通生活数学与书本数学的联系,实现两者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可以说,数学课堂是"数学味"与"生活味"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5.
教育“回归生活世界”:误区及本真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教育领域蔚为可观的“回归生活世界”热中存在着种种误区: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概念模糊化、目标庸俗化、过程形式化。实现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前提是正确认识“回归”和“生活世界”。要正确认识“生活世界”,须明确生活世界是人的世界,须注重当下的人的生成。要正确认识“回归”,一方面,必须承认教育与生活的区别,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充分发掘生活的教育意蕴,注重教育对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16.
"生活即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的确,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思想品德课是一门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的课程,学科本身就要求思想品德教学充满生活味。只有在教学中努力给教学内容和教学情景增添生活味,才会增加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目前好多物理课的"物理味"浓了,"生活味"淡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多了,却脱离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得趋于机械性,对学科学习失去了兴趣;大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冷眼旁观做听众,甚至连听众都不是……我们期望物理课堂教学向着朴实而有效的方向努力,让物理课堂从"花哨"回归"本真",真正地体现出"物理来自于生活"。  相似文献   

18.
“学科味”是学科本质在教学中的体现,课堂教学只有体现出学科的独特韵味,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学校德育工作的引领性、学科内容的综合性和课程实施的实践性等特征,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应突出学科观点与讲好中国故事并重,强化“育人味”;注重学科知识与培育学科思维并举,强化“科学味”;创设生活案例与走向生活实践并行,强化“生活味”,从而凸显其鲜明的“学科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9.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没有生活的数学将是枯燥乏味的学科。挖掘学生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数学更密切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让生活素材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真正实现数学教学与生活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0.
生活素材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激发初中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其积极地参与到物理课堂当中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基于此,文章主要探讨生活素材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策略,旨在通过将生活素材融入初中物理课堂之中,实现建设高效课堂的目标,促进初中物理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