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新学期的第一节数学课就要开始了。消息灵通的“大喇叭”班长早就扯开嗓门播报开了:“新华社消息,我班新数学老师是全校闻名的‘白倡’精’!”“难道是嫉隆?”有同学惊呼。“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白’——年纪不大,却有一头花白的头发;一目一——既是市里的教学骨干,更是瘦骨嶙峋;‘精’——精明得吓人,听说谁要是在他的课上玩‘人在曹营心在汉’的把戏,他一眼就能识破,更别说不懂装懂,蒙混过关了!”  相似文献   

2.
我这个人啊,什么都好,就是太粗心。写字的时候不是多一笔,就是少一画。爸爸妈妈都为我着急,我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暑假的一天,爸爸对我说:“今年暑假,我任命你为‘监狱长’!”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监狱长’?”真不知道爸爸耍什么花招。只见爸爸把一个硬皮本和一只圆珠笔交给我,说:“硬皮本是你的‘监狱’,笔是你的‘枪’,你要把错别字当‘犯人’消灭掉!”我低头一看,只见硬皮本上写着一行醒目的黑色大字:“错别字监狱”,下面一行小字:“监狱长——樊聚颖”。嗬!爸爸可真“狡猾”,明明是让我抄错别字,还要我高高兴兴地“上任”。有…  相似文献   

3.
课堂上,同学们正在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明明责怪亮亮说:“已经有同学在回答问题了,你怎么还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说:“我想举一反三来着,那三个同学的回答都不对,我想举手回答,把他们‘反’下去”。“看来你这一‘举’还很举足轻重的嘛!”明明说。“谁说我举‘足’了,脚能举吗?”亮亮反驳道。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成语吧?‘国’都能举,何况脚呢?”星星听到他俩的话觉得好笑,就说:“还举世无双呢!”明明和亮亮惊讶地说:“这么说,真有举世界的人喽?这样的人当然不能有第二个。”星星感到又可气又可笑,说:“你…  相似文献   

4.
——“‘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愕然. ——“再听一遍——‘读~好书’与‘读好~书’有区别吗?” 学生静默.随即恍然大悟地、兴奋地回答: ——“有,有,当然有!” 进而开始七嘴八舌地说出自己的见解. 这是我在教学《忆读书》第二课时的一个导读设计,这是整个初中学习的第一篇课文,这是引领学生跨上语文学习新台阶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堂课.  相似文献   

5.
“哭神”     
呜——谁在哭?当然是“哭神”口罗!今天考试没打满分,但是,可以使用我的“大力神哭”,哈哈哈哈!回到家,果然不出所料!“怎么搞的?啊!只打了89分!”“一二三,使用‘大力神哭’!”“呜——,超级‘大哭’掀翻屋顶!呜——,呜——呜……。”“安静!安静!别吵啦!吵吵吵!吵什么吵?”“  相似文献   

6.
“老板”不是老板,是我们的班主任,一位极富幽默感的语文老师。那天,他第一次站到我们教室的讲台前,是这样自我介绍的:“十分荣幸,这学期,在下一人掠取了你们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两只饭碗!请记住我的名字,我姓鲍,单名一个施字,鲍——施。”“鲍——施,boss(老板)!”一个冒失的同学学舌道。大家哄堂大笑,一阵喧哗。“鲍——施,这不是英语‘老板’的音译吗?”“唉,对!他还真像个老板呢!瞧那‘老板肚’!”……从此,“老板”这个称号便流传开了。  相似文献   

7.
原告——“0”“6”;被告——“平均数”;法官——数学。原告、被告到齐,旁观人员肃静,下面开庭!早上,数学法官穿戴整齐,精神抖擞地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门卫进来报告“:法官,大事不妙。外面有一群数学公民把‘平均数’五花大绑地捆来了。”数学法官大吃一惊,老花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快,叫他们进来,看这是怎么回事。”话音刚落,数学公民们已吵吵闹闹地闯进来了。数学法官一拍惊堂木,把他们全镇住了“:快替‘平均数’松绑,你们有何冤情可以一一道来,我自会秉公办理。”首先是“0”义愤填膺地说“:我的儿子差点溺死了,都是‘平均数’…  相似文献   

8.
“‘杀手’重现江湖,为何不去报警,而在这兴致勃勃地写作文?成何体统!真是乱了套!”“喂喂!可别不知道事情就血口喷人!好吧,告诉你,重现班级的杀手是‘物品’!不要大惊小怪,请让我细细道来——”NO.1:铁尺杀人指数:星X5这个“杀手”经常在“大江南北”的每个地方“打劫”我班男同胞,可以称为“江洋大盗”!这个杀手的原“丰谋”是女生!杀手已被男生定了t级“通缉令”。  相似文献   

9.
“批判的现实主义是作为‘多余的人’的个人创作而产生的。这些人不能为生活而斗争,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地位……”这是高尔基在《苏联的文学》一文中所写到的,我觉得这种提法也适应于曹雪芹。当然,这里所涉及到的“多余人”一词,并非完全套用俄罗斯文学中的“零余者”的解释,只想为我们的作者和他笔下的形象——那种不满现实却又找不到出路的痛苦灵魂寻找一个代名词而且。关于《红楼梦》及其作者的研究论著真可谓汗牛充栋,这里不想对曹氏生平多加赘述,只想就曹氏思想及其笔下的主要形象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我认为,曹家被抄的惨状…  相似文献   

10.
“老师,这一句话里有错别字。‘分辩’的那个‘辩’应是辨别的‘辨’。”在学习《白杨》(部编小语九册)时,一位学生指着“‘你看它多直!’妹妹分辩着”一句中的“辩”字问我。她还例举前面学过的第三课《海上日出》中“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云,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一句中就是这个“辨”字。她这么一说,有些学生也象发现新大陆似的随声应和着。我肯定了这位学生的学习好习惯。接着就把这组词用色笔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读原句——自己思考——查字典——回到原文中去讨论比较。这时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辩’和‘辨’到底有没有区别?区别在哪里?学生都想寻找到答案。一  相似文献   

11.
“嗨,我叫‘非典’,是人类的敌人。我们正在进行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类可恨我们啦!因为我们早已血债累累。‘SARS’病毒已经击了很多人啦!其实……我也不想收这么多的‘入室弟子’——非典患者,都是你们人类自己造成的后果嘛。”  相似文献   

12.
神气的“0”     
一阵风吹过,把桌子上的数学本吹开了,从里面跳出一群快活的数字。“哈哈哈,我是天下第一神气数字——‘0’!”‘0’爬上桌子的最高点,作了个‘佐罗斗剑’的姿势。  相似文献   

13.
我的念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写了篇题为《我的爸爸》的作文,他高兴地给我看,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我爸爸总是笑咪咪的……”我毫不迟疑地将“咪”改为“眯”,并虎着脸“纠正”他:“‘笑mī mī’的‘mī’应为‘目’旁,不是‘口’旁,要记住是‘目’旁!以后别再写错了!”我的儿子不服气:说“是‘口’旁,不是‘目’旁”。他倏地把课本翻到“笑咪咪”那一页,指着“咪”字给我看,我不禁楞住了。他又把《新华字典》递在我手上,我翻到“mī”  相似文献   

14.
“瞎子点灯——自费烛”这句歇后语几乎是家喻户晓。我也一直以为是这样。可后来读了一则很有哲理的故事,我才认识到自己的肤浅和狭隘。故事大意是这样的:一个漆黑夜晚,一个苦行僧走到一个村落中。他看见一盏晕黄的灯正从巷道的深处静静地亮起来。苦行僧走近才发现是瞎子在挑灯。他百思不得其解:盲人挑灯,岂不可笑?僧人于是问:“施主,既然你什么也看不见,为何挑一盏灯?”瞎子说:“黑夜里如果没有灯光的映照,那么满世界的人都如我一样是‘瞎子’,所以我就点燃了一盏灯。”“原来你是为别人啊?”“不,我是为自己!”“为自己?”“你是否因为夜色漆黑而被其他行人碰撞  相似文献   

15.
晴天霹雳:12岁的儿子说得了“非典”! “爸爸,你快回家救我,我——我得了‘非典’!”我正在单位加晚班,儿子打通了我的手机哭着告诉这晴天霹雳般的惊人消息。  相似文献   

16.
捉“李鬼”     
晚上,我正在家里做作业。突然,后面有人在叫:“快捉‘李鬼’呀!”我回头一看,是爷爷。我惊讶地说:“‘李鬼’在哪里呀?”“看你的作业,‘弹琴’写成了‘弹’,‘休息’写成了‘体息’,这不是‘李鬼’吗?”爷爷笑着说。哦!我又写错别字了,我忙用手捂住作业。爷爷亲切地说:“做作业要认真,不能粗心大意,从小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一边听,一边点头。从此,我的作业里就很少出现“李鬼”了。王王令捉“李鬼”$湖南省衡阳市氮肥厂子弟小学二(1)班@汪宁  相似文献   

17.
我在一个县城郊中学一本正经地教书多年,总是时刻保持着“师道尊严”。然而,去年发生的一件事却改变了我。 那一天上课时,我在讲解古人对别人的称谓时说道:“古代人称自己的老师为‘家师’,称对方的老师为‘令师尊’。现在简单,只需称某老师就可以了。比如,大家见了我只要喊——”“老师!”回答声中,有几个特殊的声音也很响亮——“山哥!”  相似文献   

18.
我是江苏省无锡市清扬中心小学的校长。“小朋友校长”的绰号是同学们送给我的。奇怪吧?“校长”怎么成了“小朋友”?还是让给我起绰号的同学来回答吧———“张校长上作文课,就是和我们一起做好玩的游戏!什么‘广告策划表演’啦、‘上课吃东西’啦、‘克隆动物会展’啦、‘十秒钟的观察力’啦!好玩极了!”“上课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去商店看‘橱窗’;去‘肯德基’和‘麦当劳’做调查,到公园里‘官兵捉强盗’呢!”“最最有趣的是,她‘惩罚’‘犯错误’的同学是给他们‘贴胡子’,或者‘一分钟立壁角’,这时,同学们都快乐得发疯……”“所以,我…  相似文献   

19.
倒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格,一般的解释是:颠倒正常的文法顺序,以强调句子中的某些部分。《诗歌词典》举例说,如“‘地球,我的母亲 !’ (郭沫若《地球,我的母亲》 )按平常的习惯顺序,这一句为‘我的母亲——地球’或‘地球是我的母亲’。把地球放在前面,突出表达作者对地球的‘深恩’”。比较典型的例子如艾青的诗句“大堰河,我的保姆”等脍炙人口的句子。在现代诗歌里,像这样“倒装”的语言是很常见的,比如什么“希望的绿色”呀、“爱情的美丽”呀、“人生的壮阔”呀等等。从语法上讲,确实是一种叫做定语后置的“倒装”,然…  相似文献   

20.
课上一个老师说: “玛丽,我想请你给我一句以‘I’开头的句子。”玛丽想了一会儿,说道: “I is”老师打断了她,说: “不,玛丽,你不能以‘I is’作为句子的开头——你必须用‘I am’”。玛丽看上去很不安,说道: “但是老师……”老师叫道: “请你给我一句以‘I am’开头的句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