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末五代时期,西蜀佛教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和当地民众的热情拥护,蜀地禅宗和密宗两派均获得了长足发展。西蜀社会各阶层有着强烈的崇佛热情,他们的奉佛信念和佞佛行为表现在建造佛寺、刻立寺碑、镌造佛像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有唐既没,西蜀、南唐取代中原成为五代文学的两个中心.适应着舞榭歌台的需要,西蜀、南唐词大大繁盛起来;醉入花间是他们共同的主题取向,而流宕忘返与伤感哀怨又构成了南唐、西蜀词各自的情感特色.  相似文献   

3.
西蜀文人群体的禅悦情怀具体表现在对佛教禅理的悟达和妙赏、对人生诸般痛苦烦恼和世事虚幻的哲理反思,对僧人玄谈妙论和高洁人格的钦羡和推崇以及对一己率真洒脱真性情和本真面目的不懈追寻和深情呼唤等诸方面。西蜀文人群体的禅悦创作情怀,深刻影响到了他们文学创作上的旨趣和追求,主要表现在西蜀文学涉僧类、怀古类和凭吊类的诗文作品大量涌现,西蜀文人喜好以佛禅语汇、典故入诗,诗人在作品中善于悉心布置气韵高绝的佛释物象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佛教如何立足中原和藏区以及政教合一、师承关系和活佛转世、奉行密宗等方面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系统在传入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共同点和不同点的比较和探讨,旨在进一步认识和了解中原佛教和藏传佛教两大系统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一系列差异悬殊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王路平先生的《贵州佛教史》在探索源头时不强作解人 ,多费笔墨 ,只把贵州佛教之源上溯至西晋 ,而迳以唐代牛腾作为贵州佛教传播之始 ,表现出其学术严谨性。该书大量利用黔僧史料 ,以及贵州各地方志 ,发掘出许多新鲜内容。在佛教史方面 ,注重法脉相传 ,把贵州佛教与全国有机地联系起来。在方法上 ,本书史论结合颇佳 ,难能可贵。读一本《贵州佛教史》 ,了解西南一方风俗民情 ,知道多民族社会的形成史 ,获益良多  相似文献   

6.
古代贵州人类明的起源与中原一带是同源同步的,但由于地处边陲而发展迟缓,到了唐代,朝贡和使节的往来,贵州被规定为朝廷贬斥流放朝臣的场所,而远谪或其它原因足迹到过贵州或仅是神交贵州的诗人们对贵州山水的歌咏,客观地宣传了贵州山水风情及人化,同时也起到了带动贵州学化契机的作用,对扩大贵州的开放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佛教素食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贵州省位于中国的西南地区,具有丰富而独特的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对贵州省佛教素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的分析,并针对当前贵州发展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推动贵州佛教素食文化旅游开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佛教艺术自早期的印度模式经由西域长期的过渡变化进入中原,逐渐汉化而演变成为符合中原审美的独特的佛教艺术样式,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曹家样"的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探讨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样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9.
佛教艺术自早期的印度模式经由西域长期的过渡变化进入中原,逐渐汉化而演变成为符合中原审美的独特的佛教艺术样式,这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在这个演化过程中,"曹家样"的出现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探讨它的形成过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早期佛教艺术样式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成为全国佛教发展的重点地区。北魏后,大批河西高僧或东徙或南下,对全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而河西地区在佛教文化发展的同时又与中原传统文化相互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任何文化在博大的中原本土文化前似乎都要退避三舍,佛教中的地狱文化在中国也遭到了他国绝无的集体无意识改造,呈现出鲜明之至的中原世俗化倾向。文章旨在通过对唐代小说的研究,探究其中佛教僧侣神佛身上所呈现出的世俗化倾向,以及从它身上所折射出当时的一些深层社会现象及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时期,河西地区的佛教由于各种原因发展起来,并且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如译经、开窟建寺等,这种状况,使河西地区在当时成为全国佛教发展的重点地区.北魏以后,大批河西高僧或东徙或南下,对全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河西地区在佛教文化发展的同时,与中原传统文化相融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并对中原文化的多样化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张骞西使与佛教的关系,并不意味着改写东汉永平初年佛教正式传入中原的定论。  相似文献   

14.
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这一漫长时段中,出现了一大批审美倾向与创作范式大体一致的词人,西蜀词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西蜀词人的艺术追求是比较明确和一致的,这种明确的艺术追求和轻细香软的词风对于后世词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西蜀词人并非花间词人的别名,他们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下,其词的创作,还是呈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词的诗化、雅化和个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贵州地处西南边陲,属文化相对滞后地区。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结束了贵州地区分属于邻省的状态,在此建立贵州布政使司,并开始在贵州单独开科取士,使贵州文人在乡土参加科举,推动了贵州教育的发展,为贵州培养了人才,加强了对贵州的统治和与中原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6.
从晚唐、五代至北宋初期这一漫长时段中,出现了一大批审美倾向与创作范式大体一致的词人,西蜀词人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流派。在中国古代诗词的发展历程中,西蜀词人的艺术追求是比较明确和一致的,这种明确的艺术追求和轻细香软的词风对于后世词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西蜀词人并非花间词人的别名,他们在共同的艺术追求下,其词的创作,还是呈现着不同的艺术风格,在某种程度上,也影响着词的诗化、雅化和个性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甘州回鹘政权一直非常注意与周边民族和政权的交往,佛教在这些外交活动中曾扮演过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通过对史籍及敦煌文献中有关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交往关系的史料及敦煌石窟中相关题记资料的梳理,论述了佛教僧侣在甘州回鹘政权的外交活动中充当了重要角色,指出佛教在沟通甘州回鹘与中原王朝及沙州归义军、金山国政权的关系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及周边国家、地区、民族间的宗教与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8.
课本第95页:“佛教起源于印度,西汉末年传入中国。”第69页又写道:“佛教是起源于古印度的宗教,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书中显然混淆了“中国”和“中原”两个概念。因为,西汉时,佛教先传入西域,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大月氏使臣伊存到长安,“口授浮屠经”,佛教才传入中原地区。“中国”与“中原”$陕西省商州市大荆中学@周永献  相似文献   

19.
汉代以"孝"治天下,公开提倡以"孝"为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着当时的墓葬形制,由中原地区的竖穴土坑墓向横穴式室墓的转变,我们可以看出"孝"的重要理念在其中的作用。西汉武帝在贵州设置郡县以后,大量汉族官吏、军伍、豪民进入贵州,中原地区流行的墓葬形制也先后在贵州传播开来。结合贵州的汉墓考古资料,进一步探究中原"孝"文化对贵州汉墓形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观音信仰是洱海区域佛教信仰的重要特征。从观音信仰上可以看到中原、西藏和印缅佛教对洱海区域佛教的熏染。洱海区域悠久的佛教文化产生了分布广泛的观音庙宇、多姿多彩的观音造像、变异的观音经典和神话传说。观音信仰对洱海区域的佛教传播,起着比较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