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复活的尊严     
梁炯模 《围棋天地》2007,(20):51-51
韩国江原大世界杯名人战不仅给韩国围棋界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而且也昭示着名人战和韩国围棋将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似文献   

2.
《围棋天地》2008,(2):35-35
第20届中国名人战五番胜负第3局古力执黑中盘胜丁伟 中国棋界的悠久围棋赛事名人战在2007年走过20年的征程。在即将走进2008年的前三天,古力九段实现了名人战四连霸。从周睿羊到丁伟,两个3比0,古力的2007始于名人战,也终于名人战。  相似文献   

3.
《围棋天地》2002,(10):28-29
日本第27期名人战七番胜负首局比赛在北京举办期间,日本棋院涉外部部长小岛文男和赞助名人战的朝日新闻社围棋记者荒谷一成也来到了北京,本刊记者就棋迷们关心的日本企业赞助棋赛的情况专访了这两位局中人,其中特别谈到了现在影响极大的丰田杯和正在进行的日本名人战。  相似文献   

4.
久违的对手     
日本业余围棋名人战三番胜负决胜局 尹春浩(黑)--洪清泉(白)黑胜12目半日本业余名人战很有意思,和中国的几大业余比赛不同,它是实行挑战制的赛事,由本赛决出挑战者,向上一届冠军进行三番棋挑战,今年,登上番棋决战舞台的是两名前韩国业余天王--洪清泉和尹春浩。在21世纪前五年,他们与今年的世界业余围棋锦标赛冠军河成奉8段和已经转入职业的徐仲辉二段并称为韩国四大业余天王,也是我们中国业余界近些年来在世界业余大赛上的主要对手。2004年他们两人一起到日本发展后,渐渐淡出了世界业余大赛,但他们却在日本掀起了一阵韩国风暴,洪已经在日本业余围棋名人赛上三连冠,而今年的挑战权也被尹获得,因此我也再度有幸看到了久违对手的棋谱,欣喜之余拿来和各位读者分享,研究。  相似文献   

5.
试论围棋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棋是一种复杂的竞技运动,也是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它广阔、丰富、深遽的内涵,构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可以称之为围棋文化。围棋文化以围棋技艺学为基干,以方法学为灵魂。在对弈心理、棋坛道德、文学表现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思想遗产。研究、弘扬围棋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围棋水平。  相似文献   

6.
吴铭 《围棋天地》2004,(5):80-80
名人战近来成为媒介“宠儿”。日前,第17届名人战正式冠名为“四方教育城杯”,并将一系列的创意逐步变为现实。名人印——第17届中国围棋名人战赛徽标志。该印将“名人”和围棋的黑白子巧妙地通过中国传统篆刻的阴刻阳文结合起来,运  相似文献   

7.
不记得是哪位记者,曾撰文对中围棋名人战两万元的冠军奖金,发了一通议论。两年之前,笔者写了一本不太厚、且发行量仅一万余册的围棋书,得到了版税也有两万元。区区两万元,对于今日中国的围棋界,的确算不了什么。  相似文献   

8.
与东洋证券杯同期进行的TOM名人战也在国内网络上掀起热潮。不知不觉之间,这项比赛已经进入第四期了,本届比赛由深圳董彦围棋会所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TOM用户提供赞助,冠军奖金由上届的七千元增为一万元,亚军奖金也增为三千元。本期比赛冠名为“董彦会所杯”TOM名人战。  相似文献   

9.
秋雨滂沱势     
第17届名人战第4轮聂卫平VS邵炜刚之战结束的一瞬间,为棋界带来一种感动。半年多来,国内外大赛车水马龙,太多胜负的轮回让人心动不已。而聂九段的神勇回归更使这种情感格外高涨。20年前,聂卫平用高超的技艺和卓越的战绩竖起了一面旗帜,也感召了几代棋迷。在那个时期接触围棋的人更能理解聂卫平对于中国围棋的意义。从世纪末开始,随着年轻一代开始纵横天下,曾经的胜负师沉寂了。每一次看到在棋盘上努力找回怒涛时代的聂棋圣.总能体会到曹操笔下“瞻彼洛城郭,微子为哀伤”的枯荣变迁。多年来,人们总是为不同时期的围棋进步与否而困惑,更为棋士的盛衰沉浮而感叹。这次名人战聂九段打进挑战者决定战,不仅证明了自己宝刀未老,.也刺激了年轻棋手的斗志。就让我们以一种敬佩之情来回顾聂卫平的名人战征战历程吧。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的历史上,帝王将相一直是主角,在浩瀚的史籍中,他们的活动充斥着每一个领域。在围棋的发展史上,许多朝代的帝王或痴迷围棋,玩物丧志,或以棋为乐,修身养性,演绎出一个又一个令后人感叹的故事与传奇。 北宋书法名家、诗人黄庭坚被围棋迷得连夜里做梦也在下棋,他曾在给侄儿的信中写道:人生宝贵的光明应拿  相似文献   

11.
棋动星移2008     
2008年北京奥运会进入倒计时,围棋赛事的赛程较往年有所调整。春节过后,天元战、NEC杯、名人战等国内外赛事陆续拉开了战幕。一时间胜负流转应接不暇。  相似文献   

12.
围在网中央     
大场话题 日本名人战——巅峰现双雄 这一次的“大场”是关于日本围棋——不是说他们的衰落,是回顾他们曾有的荣光。纵使国际赛场上节节败退,日本围棋蕴涵的历史厚度仍使他们的高贵不减。也许怀旧不是这个时代追求进步的好方式,但那些血脉贲张的过去有我们的崇敬与梦想。不忍让她在风中飘散,我们拾一枚  相似文献   

13.
余昌民 《围棋天地》2005,(21):59-70
这张拍摄于1968年的老照片,是清华大学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中后期一间“围棋小屋”的全家福。在那个不堪回首的年代里.这群风华正茂的莘莘学子因围棋而结缘.一起度过了许多令人难忘的快乐时光。当国家和民族处于灾难之中,这些“天之骄子”们也有如风雨中的一叶浮萍,无力左右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幸好有围棋.在无奈苍凉的年代里给予他们快乐和面对生活的勇气。围棋之所以又名“忘忧”,其原因大约就在于此,岁月无情人有情。照片中的人如今大多年届花甲,岁月带走了他们青春的容颜.而那些如珍珠般散落在棋盘上的故事却永远留在记忆深处.如陈年老酒般弥漫着醉人的芳香,本文作者余昌民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现任深圳市瑞骐投资有限会司董事长。围棋业余5段。  相似文献   

14.
予人玫瑰     
贾倩 《围棋天地》2014,(21):97-97
写这篇稿子的时候,正巧赶上第2届国际棋文化峰会在杭州顺利落幕。虽然没能亲临现场,但是了解到这么多围棋专家、学者、棋手发表了许多关于围棋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议题,真的觉得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了。这次韩国明知大学围棋系的金真焕教授在会上就围棋历史问题也做了发言,值得一提的是,主办方还将与会发言整理成册,为日后的围棋研究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围棋天地》2008,(13):12-12
人生七十古来稀,经历过苦难的岁月,又感受着飞速的发展。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是围棋陪伴着我走到了今天,在围棋中我认识着这个世界,感悟着有限的人生,享用着无尽的快乐。围棋的魅力,会下围棋的人自然知道。可是围棋的魅力究竟在哪里呢?回顾几十年的围棋生涯,我总结了围棋的十大魅力。  相似文献   

16.
侯伟辉 《围棋天地》2006,(10):72-72
人年纪大了,难得睡个囫囵觉,却一大早就被电视新闻的声音吵醒。来到客厅,见大俊窝在沙发里聚精会神地盯着电视。正在播报的新闻也很快吸引了我:昨天,中国棋院给日本棋院发去了贺电,祝贺五年来首次有日本本土棋手打进日本围棋名人战循环圈。  相似文献   

17.
陈荣浩 《围棋天地》2005,(19):70-72
很多棋迷朋友都想知道西方人是怎么看待具有浓厚东方文化色彩的围棋的。以及围棋活动在欧美地区的开展情况。本刊驻美国新泽西州特约通讯员陈荣浩先生近期采访了三位美国东部地区围棋俱乐部的主任,通过他们的自述,读者朋友们可以略窥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人眼中,围棋具有怎样的魅力,以及围棋在美国的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18.
公元2001年3月,国家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在学校开展“三棋” 活动的文件正式下发后,整个中国棋界一片赞扬之声,围棋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些封建帝王和当权者曾经提倡下棋,对围棋事业的发展作出过一些贡献。但是,他们的提倡,往往只是出于个人爱好;或者只把它看成“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一种消遣。那个时期,围棋始终没有体现出她的教育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政府对围棋这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给子了高度重视,积极提倡和发扬围棋事业。特别是国务院副总理陈毅,对围棋活动的大力推广,更是起…  相似文献   

19.
任何体育比赛都有冷有热,不管是拿过亚洲冠军还是世界冠军:乒乓球、羽毛球、女排、围棋、“马家军”……,当然他们登上峰巅的时候,人们会掀起一阵狂热的冲击波,时过境迁后便会平静下来。唯独足球是个例外,不管输到何等地步,不管被骂到如何“狗血喷头”,人们永远对它情有独钟。足球输了,会有人为它哭,为它捶胸顿足,为它擂鼓助威。这固然是来源于足球无可比拟的魅力,也在于中国足球留给人们的悲剧美:唯其相见之不易,更觉长别之尤难——那至  相似文献   

20.
《围棋天地》2006,(12):26-27
获奖富士通杯中日围棋元老赛期间,中国棋院对藤泽秀行、宫本直毅、成田胜(富士通文化顾问)颁奖,表彰他们对中日围棋交流所做的贡献。图为成田胜先生手捧“中日围棋交流功劳奖”奖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