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编辑的《北京妇女报刊考(1905—1949)》已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北京妇女报刊考》编排得实用。它既无前言,也无名人题词,而是以两万余字的《总述》作序言;书首有目次、例言,书未有后记;书中各篇均以其创刊时间先后为序,并冠以序号,以便利读者。两个附录,也颇具特色。附录一是《北京妇女报刊待访录》,汇集了已佚报刊18种,留待后人继续查访。附录二是《报刊名索引》,分别依音序和笔画,把该书中提到的报刊(包括待访录)  相似文献   

2.
在最近几年里,一些妇女报纸、杂志在美国新闻界相继出现,成为美国妇女出版业中冉冉升起、引人注目的新星。它们都是地方性报刊,服务对象主要是当地妇女。这一特点仅仅从它们的名称上便可窥出——《纽约妇女》、《波士顿妇女》、《华盛顿妇女》《密执安妇女》、《休斯顿妇女》、《新克利夫兰妇女》、《洛杉矶妇女》、《圣迭戈妇女》等等;仅康涅的卡一个州  相似文献   

3.
姜纬堂在《北京妇女报刊考·总述》中这样界定妇女报刊":凡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者,即是。"[1]3相对于女性文学在界定时的模糊不清、颇多争议,这一定义对妇女报刊的行为主体、基本性质、面向对象等问题忽略不计,主要以反映的社会内容为区别指标,势必引起一些疑问:妇女的解放和斗争是近现代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多数报刊都曾涉及妇女  相似文献   

4.
创刊于清末民初的《时报》是旧上海时期的民间商业大报,该报在新闻业务改革领域的诸多探索和革新,对中国新闻业和报刊业影响深远.《〈时报)发刊例》是《时报》对其自身办报方向及性质判定的自我阐释,系统且全面地介绍了《时报》新闻业务革新的具体举措.发刊例合计25条内容,涵盖《时报》业务革新的各个层面,其中重点围绕"新闻题材"和"新闻体裁"两方面的革新.梁启超在《〈时报)发刊例》中所提出的论说纪事报学思想,也为当前推进报刊事业纵深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新时代,高品质报刊应始终秉承正确的态度立场,坚持报刊内容的真实性,把握报道方式的时新性与时宜性,选材应博,论说应要,进而促进报刊事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5.
1905年创刊的《北京女报》不仅是北方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而且是当时全国独一无二、前所未有的妇女日报,就近代北京妇女报刊而言,《北京女报》更是开山之祖。  相似文献   

6.
我们怀着极浓的兴致,一口气读完了苏州科技学院主任编辑给本刊主编的来信和论文《简述中国早期妇女报刊的发端与状况》。这篇论文是长期从事报纸编务工作的王国栋目前双眼视力只有0.01的情况下将原先写好未发表的讲稿认真修改后寄来的。他因去年初双眼突患严重的视神经萎缩症而双目视力急剧下降。现想趁眼睛未再恶化前看到此稿的发表,以了却心头之愿。作者热爱写作,曾出版《书报刊稿印刷知识》、《经济新闻导语写作漫谈》等书,不论对编辑人生的探索,还是对生活的咏颂,对新闻的礼赞,都有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情感。他说,此稿如能发表,希望能对介绍中国早期妇女报刊有些传播作用。这篇论文,从点题到论述,充满了对中国早期妇女报刊的赞颂的激情,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感召力量。所举、所述、所论、所感,抓住了核心和内容,立论中肯,文笔流畅,不可多得。表达了王国栋对中国早期妇女报刊的态度,对新闻事业的热爱,其可贵之处也在这里。现将来稿全文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五四时期出版的妇女刊物多达四十余种,主要有;长沙周南女校办的《女界钟》、上海务本女校教师办的《新妇女》、上海妇女联台会办的《旬刊》、向警予参加编辑的《妇女评  相似文献   

8.
编辑风采     
鲁兵(1924—2006),原名严光化,浙江金华人。中共党员,中国作协会员,编审。1944年与同学结伴编印文学刊物《岑风》;1945年入浙江大学学习,开始为儿童报刊写作;1947年参加《中国儿童时报》编辑工作;1949年春参加浙东游击队,编印《路北通讯》;同年参加人民解放军,  相似文献   

9.
《浙江档案》2004,(3):40-40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妇女报刊名为《女学报》,1898年7月在上海创刊。《女学报》的办报宗旨是:反对缠足,提倡女学,争取女权。其最特别的地方是由妇女办报、妇女主笔、撰稿人也几乎全部是妇女,这在报刊史上最为少见。《女学报》的著名主笔有康有为的长女康同薇、梁启超夫人李蕙仙及沈静英。她们不仅自己撰稿,而且把每期主编的真实姓名都刊登在报头上,这种做法不仅作风大胆,而且是向歧视妇女的传统封建礼教的挑战。正因如此,《女学报》特别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它每10天出一期,“每期一出,海内称赏,远近来购者云集。每印数千张,一瞬而完”。《女学…  相似文献   

10.
报刊是近代社会表达政治意向、传播思想文化和社会信息的重要工具,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和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妇女报刊是指在内容上主要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以妇女为读者对象,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的公开出版物.20世纪初,各种报刊在全国大量涌现,妇女报刊的种类和数量也大幅增加.  相似文献   

11.
面临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各报刊都在思考自己的应对之策,以求在激烈竞争的报刊市场中生存壮大。其间报刊传媒无不推崇“精品战略”与“策划观念”,“策划”或“编辑策划”亦于世纪之交挟势兴威,异军突起,中国科学杂志社的改革就是一见证。他们根据人员专长。全面实行“策划编辑”与“加工编辑”的分类管理,使一度低迷的《中国青年》改变出版策略,强化策划行为,重新焕发出青春。显  相似文献   

12.
正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各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妇女运动蓬勃开展,女性社团、女性报刊是妇女运动开展的重要标志。据不完全统计,辛亥革命前,女性团体达40余个,女性报刊达30余份。如女性社团有中国女学会、共爱会、女青年会等;女性报刊则有《女学报》《女报》《女子世界》等。北京地区最早的妇女报刊《北京女报》和妇女社团"中国妇人会"  相似文献   

13.
《现代出版》2012,(3):2-2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浙江上虞人。著名的记者、编辑、出版家、文学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解放前,胡愈之曾任《东方杂志》编辑;曾筹办《世界知识》《妇女生活》《生活》周刊等报刊;在抗日救亡极端困难的  相似文献   

14.
姚庆 《北京档案》2021,(2):58-60
《北京女报》是北京创办最早的妇女日报,也是北方地区妇女报刊的开山鼻祖.它以"开民智行民风兴女学"为宗旨,积极宣传国内外女性新闻,对于唤醒女性自主意识、男女平权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但也不能忽视报刊的局限性,是启发知识与保存礼教共存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王宾 《新闻世界》2004,(2):20-21
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时代风云变莫测,其间我国先后诞生了一批以研究、讨论妇女问题,反映、指导妇女生活和斗争为宗旨的报刊。及一些报纸所办的妇女专栏、专页、副刊及期刊所属的专刊、专号。最早的第—份妇女报刊是l898年由李闰《谭嗣同之妻》、黄谨娱《康广仁之妻》等人所仓协的《女学报》,此后逐渐形成了我国早期妇女报刊发展的第—个高峰期。  相似文献   

16.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禹建强 《青年记者》2003,(12):12-14
2001年5月,由中国最权威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和上市公司北大青鸟联手推出的报业新秀《京华时报》强势杀入北京报业市场。在一年之内,《京华时报》在全国报刊广告收入排名中位列16,2002年全年广告经营额达到3.5亿。《京华时报》被称为北京报业  相似文献   

18.
从1986年11月起,普利策奖获得者马克斯·弗兰克尔成为有影响的《纽约时报》总编辑。弗兰克尔在《纽约时报》度过了大半生。他最初与这份报纸发生联系是在五十年代初,当时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担任《纽约时报》的特约记者。后来他成为“时报”的全日制记者、驻外记者、首席华盛顿记者、星期日版编辑及社论版编辑。他的最新任命被宣布以后,受到“时报”750名记者编辑中绝大多数人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纽约时报》头版发表文章,揭露了一篇假报道。这篇报道的内容是走访地处柬埔寨群山中的高棉罗支要塞,刊登在去年九月二十日出版的《纽约时报杂志》上,作者是时报的一位自由撰稿人,名叫克里斯托弗·琼斯。时报的揭发文章,是在对现居西班牙的琼斯进行了一个月之久的调查之后,由时报驻马德里分社社长詹姆斯·马卡姆执笔撰写的。下面是这一事件的始末——去年夏天,时报收到一份寄自罗加诺的访问束埔寨的专稿,署名克里斯托弗·琼斯。琼斯在亚洲时曾为一些报刊撰过稿,这些报刊对他评价甚佳,认为他是位可以信赖的通讯员。编辑和调查员们对琼斯的来稿也进行过研究,并多次打电话与作者交谈,没有发现破绽。于是文章被采用了。一场风波竟由此而起。一月十三日,亚历山大·科克伯恩在《农村之声》上撰文,指出琼斯文章末尾一个盲人吉他演奏者在月光下歌唱一段,与安德烈·马尔罗(著名作家,法国龚古尔奖金获得者——译者注)的小说《忠诚之路》里的一段描写如出一辙。  相似文献   

20.
任谢元 《青年记者》2016,(28):89-90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纸,因在早期日俄战争宣传报道中表现活跃,遂成为日本在华的官办报纸之一.该报从1901年12月创刊到1930年3月停刊,一直关注时局,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中,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济南惨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其后日本一系列大规模侵华的前奏,《顺天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关于《顺天时报》的性质,方汉奇先生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顺天时报》不但是日本人“学了中国人口气”、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办给中国人看的中文日报,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特务活动的秘密基地”.①综观《顺天时报》中有关“济南惨案”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表达方式和秉承态度,可以看出,《顺天时报》完全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华的喉舌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