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雅文 《海外英语》2014,(10):117-118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教育是传播知识的重要方式。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是其主要组成部分。该文主要从非语言符号,教师的非语言符号特征入手,了解非语言符号在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目的在于有效传播知识,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
非语言符号传播类型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从作用于不同的人体器官的角度,将非语言符号传播分为体语、视觉性、听觉性、嗅觉性、触觉性、时空性等几大类,并结合实际,说明非语言符号传播在人际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非语言符号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非语言符号是人类传播活动的重要工具,了解教师的非语言符号在传播过程中的特点及其作用,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广告成为一种宣传信息的主流方式。在广告中,无论是语言符号还是非语言符号的使用,都力求精益求精,带来最好的传播效果。本文从传播学角度出发,结合具体事例,对广告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使用特点进行简要的解读,使人们了解广告信息传播的特点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政治语言作为政治传播的工具,在形式上有语文语言和非语文语言之分。语文语言是政治活动中主要的交流工具。然而,通常称作非语言符号的非语文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它同样有着重要的功能,它能够传递重要的、语文语言不一定能够传递的传息。  相似文献   

7.
王霞 《安康学院学报》2006,18(5):98-101
本文运用非语言符号传播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非语言符号传播与学校德育课教学、语言符号传播、教学方法、互动交际等四者之间的关系,对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并认为在德育课教学中非语言符号传播具有情感功能、暗示功能和规范功能。  相似文献   

8.
电视新闻出镜记者的非语言符号传播,是出现频率不亚于语言符号却往往被业内人士忽视的一种传播行为。在出镜记者的现场报道中,非语言符号起到了补充、丰富语言符号的作用,并和语言符号交融在一起,实现新闻事件信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符号是传播信息的外化形式。传播信息只有具备了必要的外化形式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非语言符号是现代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在新闻采访中,非语言符号起着强调语气,体现个性,缩短距离,表达真诚,烘托气氛,渲染环境,摆脱尴尬等重要作用。他直接关系到采访的成败。文中就非语言符号在新闻采访中的意义,表现形式及其运用等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非语言符号在人类传播信息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服饰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它的信息含量尤为丰富.本文通过对:解读个性化服饰语言的表情达意功能、巧妙发挥服饰语言的正面作用、服饰语言符号的误用这三个维度,对服饰语言符号进行综合例析.  相似文献   

11.
非语言层面在人类交际系统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话过程中有大量的表情、手势、语气等等非语言方式来补充、增强或是说明言语意义。因此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必须考虑到非语言手段所扮演的重要角色,通过语言手段巧妙地将非语言手段植入文中。  相似文献   

12.
非语言符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语言符号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一种非常重要的信息载体,正确地利用视觉性、听觉性和其他非语言符号能够有效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艺术,更好地完成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董玉华 《考试周刊》2014,(17):195-195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地进行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较为频繁。国内的研究领域给予的关注比较少,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育传播理论是教育专业的重要理论之一,为教育专业提供了强有力支撑。教育传播研究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领域,非语言传播是教育传播的一个分支,在教育传播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和地位。在口语传播过程中,人们不断进行着非语言传播,非语言传播在口语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国内对非语言教育传播的关注还不够,在教学过程中,非言语无时无刻不存在,在幼儿教育领域中非语言传播则较为频繁,但是在国内研究领域中给予的关注比较少,因此,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语言符号是以语言为基础,单独表达一种信息的符号。可分为视觉符号与听觉符号、主观表达符号与客观表达符号。非语言符号具有语义指代和暗示的功能,起着暗示思维的作用。与语言符号相比。非语言符号具有普遍性、形象性、多维性。从符号的社会功能来看,非语言符号所传递的是外流信息,其信息具有内容的真实性、传递的连续性、通道的复杂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文字语言的抽象度,提高报刊信息的易受性和可读性,报纸编辑可充分发掘版面元素等非语言符号及标题文字等语言符号的感觉重组功能,引导受众对报刊信息进行从抽象到具象、从复杂到单一、从感知到体验、从熟悉到陌生的感觉转换,从而实现最佳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7.
教育信息化对教师非语言传播的冲击及其应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教育媒体的运用对师生间的非语言传播造成了冲击和干扰,成为降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应对措施有:利用遥控鼠标让教师的位置“回归”;教学课件多设疑,营造师生“面对面”的机会;巧用技术软件搭建师生交往的平台;运用类语言符号为体语符号补遗;以课下交往促进课堂上的非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18.
网络交际中,非语言交际符号与语言交际符号是两个并行的系统,网络非语言交际发挥着表明态度、强化感情、补充说明等作用。语言交际符号系统当然是主要的,但在非语言交际符号的辅助下,网络交际才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非语言(体态语言)在教学中能够达到视觉的直观作用、情绪的渲染作用、言语的表达作用以及结果的强化作用等。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制约和干扰了师生间的非语言传播,使非语言符号在课堂交流互动中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到教师教学水平的正常发挥。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当:树立教学技术理念,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设法优化教学课件,营造师生“交流”的机会;重视多种场域的交往,提高课堂非语言交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在人际传播中,除了使用语言符号之外,还要大量依赖于非语言符号。在很多特定的场景,非语言符号承载和传递的信息比语言符号要大得多,非语言符号在影视作品中被大量运用。电影《辛德勒的名单》是导演史蒂芬.斯皮尔伯格反省历史浩劫的人道主义之作,通过解读其中的色彩符号、声音符号、体态符号以及物体符号所传递的信息来理解和感悟这部巨作厚重的内涵,藉此更深入了解非语言符号的特性及其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