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慧 《网络传播》2008,(1):44-45
“网络文化的‘车子’上无所不装;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当代网络草根文学都可以装载;网络媒介应该传播什么,大众应该接受什么,不再由少数精英说了算。网络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成为多元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尚杰 《网络传播》2008,(3):88-89
“网络时代也经常被人们称为‘读图时代’,与其说这个说法形象生动,不如说它‘准确’,其中蕴藏着很深刻的道理,要想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什么‘传播学呀、‘网络’呀,这些不过是一些时髦的词语,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其实就是语言。”[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魏霞 《记者摇篮》2005,(2):47-47
“美国总统布什日前在对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天的访问时曾‘被加拿大警方逮捕’,并被起诉犯有‘战争罪”’!谁也没想到这则被大量转载并广为流传后来又被证实是“假”的新闻在著名的新闻搜索引擎“GOOGLE新闻”的头条位置上保留了至少3个小时之久。在网络中,这种有悖事实的消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4.
尚杰 《网络传播》2007,(1):84-85
网络杂志应该是一个崭新的平台,‘连’什么‘线’呢?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BBS和博客的时代,一个网恋甚至‘裸聊’的时代.一个google和‘百度’的时代或超级目录搜索的时代.根本无法预言,在未来世界中新的连线是什么样子的。  相似文献   

5.
声音     
《网络传播》2010,(2):85-85
“通过对2009年网络上争议问题的热帖进行频次分析发现,有几个高频词:‘争议’、‘官员’、‘最牛’、‘死亡’、‘言论’、‘警察’、‘局长’、‘幼女’、‘门’、‘自杀’,说明现在网络关注的热点问题很大程度集中在公权力的使用这一领域。公权力是一个社会的核心资源,公民以公权力的使用作为判断社会公平的重要标准,所以成为大家关注的中心,并通过网络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6.
《瞭望》新闻周刊不久前刊发了一篇题为《应对“网上群体性事件”新题》的文章,文中谈到:“受访的基层干部将处置‘网上群体性事件’的手段缺乏概括为‘三个进不去’:对网络,基层党组织‘进不去’,思想政治工作‘进不去’,公安、武警等国家强制力‘进不去’。”为什么进不去?即使他们都进去了,网民能够如他们所愿而“静声”吗?就此话题本刊记者专访了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祝华新,他对网络群体性事件有自己独特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新闻阅评     
《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很讲辩证法 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3月19日刊登《新经济遭遇“春寒”》一文说:“过去一周,许多关注‘新经济’的人感受到了丝丝寒意。周一,视为‘新经济’象征的美国纳斯达克指数遭受重创,跌破2000点大关,周五以1890.74点的新低收盘。”“于是,有人以‘新经济’遭遇料峭‘春寒’来形容这一切。其实,这倒未必是件坏事。这至少能使我们一度跟着‘新经济’一起发热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更科学辩证地看待‘新经济’与‘旧经济’。”“由于国情不同,一些在发达国家被视为‘旧经济’的夕阳产业,在我国恰恰是新兴…  相似文献   

8.
新说文解字     
“群众”这词常用,但放在一定语境中就需特别注意用法。这是一个表复数、表群体的泛指词,数量范围不确定。由于不同于‘战士’‘党员’‘青年’‘学生’等词,‘群众’前面一般不宜用精确的数量词来确定,如‘五个群众’‘一千名群众’,只能说‘大批群众’‘广大群众’。‘昨天是端午节,一个群众给部队送来了粽子。’(中央电视台1989年6月9日午间新闻应据情改为‘一位老大娘’。如果必须表示具体数字。可用‘各届群众三万人’之类的句式。“特点”人或事物所具有的独特的地方,即特性。事物的特性表现了一事物与他事物的质的区别。有些一文章总括某些一单位或个人  相似文献   

9.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业内有人不断发出媒体低俗之风重新抬头的警告,呼吁继续加以整治:事实上,这些年来包括媒体在内的整个化领域,低俗之风不仅从来没有止息过,反而呈现蔓延发展之势,有一份调查报告用“‘性’为卖点,球打擦边:戏说经典,亵渎先贤;轻薄死,漠视苦难;‘狗仔’没羞,‘八卦’无限;渲染暴力,刺激感官;丧失立场,沉迷异端”等等来概括媒体低俗之风的基本特征,是十分恰切的。  相似文献   

10.
张光芒认为,新世纪文学如今正经历着继“文革”结束,90年代初之后的“第三次”转型:“价值取向从受理性压抑时所追求的‘我需’,变成了没有理性约束的‘我要’,即从‘需求’到‘欲望’:网络的普及和传媒的发展使得文学叙事话语从渐变到质变,表现出从‘语言时代’到‘后语言时代’转型的端倪:世纪之交的伦理生活出现了泛审美化倾向,并延伸到文学领域,  相似文献   

11.
“在点击率、访问量的指挥棒下,网络编辑背负着这两座大山每天拖着鼠标游弋在网络世界里寻找能够吸引网民眼球的信息,而不会去想文章来源的合法性。国内新闻网站‘千网一面’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转载、重复转载、非法转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免费午餐’、‘拿来主义’成为网站‘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最高指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今天听了‘九大’代表安玉蓉同志的忆苦报告,很受教育,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在旧社会,安玉蓉一家被地主资本家剥削压榨,父亲被国民党反动派拳打脚踢吐血而死,哥哥被资本家活活打死,姐姐卖给了人家,妈妈也几乎自杀。剥削有罪,罪该万死!”  相似文献   

13.
明史专家谢国桢先生,在他去世前不久,在《商务印书馆馆史资料》和《光明日报》刊出的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孙毓修先生。他满怀感慨地说:“还有他(按指商务早年的领导者张菊老)的好友孙毓修,精于版本目录,著有《中国雕版源流考》,他藏书的斋名叫‘小渌天’。在上海,我买他藏的明版《盐铁论》,书店里的人连‘小渌天’的名字也早遗忘了。象这样的例子,历史事实被遗忘了……这真是令人悲叹的事情!”(《光明日报》1982年7月9日)确实,孙毓修先生是不应该被忘记的,他不仅是商务早期的一位有功之臣,也是对社会作出显著贡献的人士之一。因此,我愿意尽其绵薄,根据手头的一些资料,整理成文,希望能增加我们对这位在为我国的出版事业作出过杰出贡献的编辑前辈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孙丽敏 《图书馆界》2023,(5):5-7+26
在网络和大数据环境下,“记忆”和“遗忘”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对个人信息安全构成新的威胁,于是对被遗忘权的保护有了必要性并推动了对该权利的立法。但是,被遗忘权的立法对图书馆工作理念、业务管理都造成了新的影响。我国虽然未明确赋予被遗忘权的法律地位,却为这项权利的立法留下了空间,而且现行法律法规中已经包含了被遗忘权的重要内容。在此背景下,我国更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读者个人信息,包括将图书馆业务纳入法治框架、设置读者个人信息管理机构、建立读者个人信息使用政策、引入技术措施等效代换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媒体很穷吗?     
如今的媒体是不是很穷?说穷吧,看看那一座座漂亮的广电大楼、哪一点显得穷气?说不穷吧?“我们这些单位早就被赶下海”,“不仅要‘断奶’,还要‘造血’、‘献血’”,再加上“第四媒体——网络的竞争”,“自己养自己日子很不好过”等等又总是挂在嘴边。于是乎,电视主持人从头到脚的穿戴都是由商家提供赞助的。笔者统计过某日某家电视台  相似文献   

16.
尚杰 《网络传播》2007,(4):84-85
“以往所有的文化争论,由于网络的插足,几乎变得失去了意义,比如关于‘中体西用’的问题,或者说,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孰为‘本’孰为‘末’——我说这个争论正在因为网络社会的崛起而变得失去意义,并不是危言耸听,因为网络改变了所有国家的人。”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过了20多年的快速成长后,广告于今天已经被认作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精神文明程度的‘风向标’,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程度的‘度量计’。……而且成为构建社会和谐的‘助推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刘凡在北京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上的这段表述表明了广告在经济、社会、文化各领域中占有的重要地位和应发挥的重要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芦霜 《新闻前哨》2014,(1):62-64
曾有媒体报道,留学中国的外国人雷克抱怨看不懂中国网民:“我说中国还有些不完美,就被骂个‘臭老外’。我说中国发展的方向是对的,就被骂个‘洋五毛’。说德国好,被骂。说德国不好,也被骂。最悲剧的是,我说在家里换了个灯泡而已,被骂个‘没内涵的傻瓜’。”  相似文献   

19.
进入20世纪80年代,人类生活就打上了数字信息的烙印,“在‘数字化生存’、‘网络生存’、‘虚拟生存’成为人们现实话题的时代,档案界也被数字革命推入了一种新的境界,种种新问题扑面而来。”在档案由纸质形态转化为电子形态之后,紧接着就出现一个问题:电子档案在法律上是否具有证据效力,如果有,如何保证其效力?这成为档案工作者讨论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博览     
‘工作角度’和‘新闻角度’有人说,目前报纸上的经济新闻,一是不算少,二是不耐看。经济报道中,至少有‘半边天’是从工作角度发新闻的,而‘工作角度’往往是各种业务活动的叙述,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成:领导作用 业务活动 效益数学=经济新闻。这种写法缺少新闻价值,读者不感兴趣。因此,经济报道如何把‘工作角度’更多地转向‘新闻角度’,是改革经济新闻写作的重要课题。‘工作角度’与‘新闻角度’的分界在于新闻能不能引起共同普遍的兴趣。这种区分,主要在于它们的价值观念不同:‘新闻角度’在于满足‘客’方(读者),‘工作角度’在于满足‘主’方(被报道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