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 毫秒
1.
《项脊轩志》是一篇题材平淡却感人至深的抒情佳作。几百年来备受人们推崇,被姚鼐称为“太仆最胜之文”。文章以项脊轩和或喜或悲的思想感情为线索,记叙了与之相关的人事变迁,借百年老屋的几经兴废,回忆家庭琐事,表现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了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厚感情。文章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多可喜”之情,后一部分写“多可悲”之情。文章一开始,作者便用特写镜头将项脊轩的风貌展现在我们面  相似文献   

2.
散文分类细说有多种,其中有一种人称絮语散文,即“不是长篇阔论的逻辑的或理解的文章,乃如家常絮语,用清逸冷隽的笔法所写出来的零碎感想文章。”①我国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当是典型的杰作。文章若寻寻觅觅的自言自语,又像是断断续续地向人叙说衷肠,似不经意,出平淡语,道寻常事,却满纸淋漓着诗情,隽永而醇美,很有些以诗为文的味道.却是风神独具。 明代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论作诗,“其法有三:曰事,曰情,曰景。”归有光写《项脊轩志》也大抵如此,状项脊轩之景,述与项脊轩相关之事,抒因项脊轩而生的念远怀旧之情。但仅此尚不足以诗论之。重要的还在于归有光用此造出诗的意境来,即如王国  相似文献   

3.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4.
归有光是明代中叶“唐宋派”的代表作家,在“唐宋派”中文学成就最高,他长于散文,曾被后人推为“明文第一”。其创作成就主要是那些描写日常生活琐事、抒发内心感情的抒情记事散文。这类文章感情真挚,朴实自然,不事雕琢,通俗畅达。《项脊轩志》就是此类作品的代表作。《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他的书斋“项脊轩”的散文。文章不仅写了书斋的营建过程,而且描述了家庭生活的变化。所写虽然是琐细的事情,却充满生活情趣,正如明代王锡爵所说: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以情动人,是《项脊轩志》的主要特点。作为一篇抒情散文,它不…  相似文献   

5.
王鸣盛形容归有光的散文:“震川之文,弦外有声,酸咸外有味者也。是故言在此而意在彼,节愈短而趣愈长。”归有光善以清淡之笔写平常之事,以细节之微叙人间至情。只有细细品之,才能嚼之有味。《项脊轩志》被公认为“太仆最胜之文”,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是一篇百读不厌的散文。  相似文献   

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7.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叙写了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的变迁。透过归有光清新淡雅的笔触,读者可窥视到他丰富蕴藉的内心世界,哀婉动人的往事回忆渗透了作者浓厚的思亲之情:日常的琐事、生活的细节,寄寓了作者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内心难言的伤痛。  相似文献   

8.
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借物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在这篇不足千字的文章中,作者巧借项脊轩的兴废,追忆了母亲、祖母和妻子的点滴往事,成功地塑造了归家三代女性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正如清代思想家黄宗羲所言:"余读归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是一篇取材于个人平凡家庭小事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关于它的线索,高中语文课本和高中语文教参一致认为:作者对项脊轩的深挚的眷恋之情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我个人认为,《项》文的线索不应是情,而应是“物”,也就是“项脊轩”。我们了解一下全文的内容及其抒情的种类便清楚了。下面按顺序概述文章各段的内容:第一段,写轩的地址特点。开头一句点明“轩”的地址、“轩”的特点分前后两种,修整前为小、破、暗;修整后为光亮、宁静、美妙。  相似文献   

10.
散文阅读要探求语言,由语言入手去分析其情感。但语言展示给我们的是一个个蕴含情思的人、事、物境。了解作者是读懂作品的关键。归有光一生"悲"境,正蕴造了他的"悲"情一文——《项脊轩志》。  相似文献   

11.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典型的写人记事散文。黄厚江老师说,读写人记事散文,不仅要关注文章写了什么,更应该关注作者或者说文中的"我"的情感。[1]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把握《项脊轩志》中"我"的情感呢?我们常讲,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理解散文的"神"自然应该从其"形"入手。笔者认为,《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所写的"形"都围绕一个"变"字展开。孙绍振老师认为,经典的文本内容既有显性的层面,也有隐性的层面,[2]同样《项脊轩志》的"变"也包括"显性之变"和"隐性之变"。  相似文献   

12.
明代散文流派众多,若论影响最大的,当属明代中叶的唐宋派。它反对拟古,更自觉地提倡唐宋古文,为明代正确继承唐宋散文的传统,创造新的文风树起一面旗帜。在散文史上,的确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在众多唐宋派作家中,如说成就最高的,首推昆山归有光。高中语文课本选入了他的代表作《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不仅让我们感悟了其艺术魅力,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窥见唐宋派散文创作的思想及其风格。  项脊轩不过是一间小阁子,而容纳了人事沧桑之变迁;《项脊轩志》也不过是“不得当世奇功伟烈之恨事”下的几件家庭琐事,却带着感人的色彩。文…  相似文献   

13.
《背影》教学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代散文大家朱白清先生在他不很长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作品,如大家熟知的《春》《绿》《荷塘月色》《匆匆》等,其中《背影》一文是不着粉黛,纯用白描的诚朴之作,被誉为“天地间第一等至情文学”。为什么一篇短小的文章会有如此之大的感染力,以至于具有超越时空的不朽的艺术价值呢?笔者试图从两个层面来解读一下这篇著名的抒情散文。  相似文献   

14.
归有光的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综序》),当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有人称赞他的散文“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项脊轩志》是一篇记叙性的抒情散文,“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可以说是作者家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其散文源出于《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虽然归有光散文题材窄狭,常从身边琐事,尤其是父子夫妇之情着笔,但因环境的熏染,耳闻目睹,感受深笃,因而文字委婉凄恻,深刻动人。《项脊轩志》行文中的衬托四法颇能体现其娴熟的为文技巧,独特的艺术匠心。一、以喜衬悲清姚鼐评《项脊轩志》说:“此太仆最胜之文,然亦苦太多。”作者在文中亦说:“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文中的“多可悲”处,正是用“喜”来衬托的。作者抒发的是对世事沦桑、人生变故的凄苦悲凉的情绪,流露伤感情调,但却以“多可喜”来衬之。作者  相似文献   

16.
从文体特征看,《项脊轩志》这一文言散文名篇呈现出明显的诗性特征。从文学本体论层面看,《项脊轩志》具备诗性精神。基于诗性解读,文章提出了《项脊轩志》的教学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7.
【案例背景】《项脊轩志》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中的一篇文言文。归有光的散文创作为中国散文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新的道路。他的散文取法唐宋,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时人称之为"今之欧阳修"。《项脊轩志》更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我虽然多次教学这篇文章,但在  相似文献   

18.
苏教版必修五"此情可待成追忆"专题将《陈情表》《项脊轩志》《长亭送别》依次选入,并以"此情可待"名之。让人不由去思考一个问题:何情可待成追忆?《陈情表》之孝情,《项脊轩志》之亲情,《长亭送别》之爱情?前两篇中的情感,是否有交叉重复之嫌?《陈情表》究竟想陈何情,想表何意?他陈的情真的是他的真实感情吗?表的意又是否是他内心深埋的真实之意?南宋文学家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  相似文献   

19.
王坚 《语文学习》2023,(1):45-48
<正>归有光为明代唐宋派代表作家,其散文创作一反当时流行的摹古拟古之风,宗法韩欧之文,拓宽散文题材,能将生活琐事引入以往严肃的“文以载道”中来,且不事雕饰,行文情真意切,因此被推为“明文第一”,乃实至名归。在归有光众多散文创作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为《项脊轩志》。这是一篇颇能践行归有光散文创作理念的文章,短短几百字,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