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从文献信息老化到网络信息老化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总结存在问题和把握研究时机的需要为目的,将信息老化研究分成三个阶段:文献信息老化研究、知识老化研究和网络信息老化研究,并对每一部分作了针对性的论述,大致展示了国内信息老化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关于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网络信息老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研究目标,寻找网络信息老化的测度指标,采用数学、统计学等各种定量方法对网络信息老化进行定量描述和统计分析,以便揭示网络信息老化数量特征和内在规律,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提出理论解释体系。因而包括:①网络信息老化测度研究;②网络信息老化规律研究;③网络信息老化规律的应用研究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老化实证研究——以新浪新闻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以网络为载体,网络信息老化产生了与传统文献信息不同的老化特点.受传统文献老化研究中通过引文数量衡量信息价值的影响,已有的实证研究大多通过链接数量衡量信息的价值,但是由于网络的特殊性,链接分析存在较多的干扰因素.以新浪网站中的国内新闻为研究对象,通过评论量量化信息的价值,通过对新浪新闻的抽样调查,统计网络新闻信息在发布后每小时评论量的增长,分析网络信息价值的衰减.由分析可知在单一网站内部,网络信息的老化符合负指数变化的规律,即y=e-0.35t+4.502,与传统的文献信息老化表现为相同的规律,但是速度要快得多,半衰期小于一天.同时网络信息的老化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呈现波动性.掌握了网络信息老化的规律将为网站建设者指明一条更加清晰的道路,使其更好地服务于用户.  相似文献   

4.
网络信息老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分析了网络时代的信息特点,并从起源、研究对象、测度指标、研究方法和应用几个方面阐述了网络信息老化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网络信息老化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包括:链接衰退的问题研究,网络信息资源本身的老化测度,测度指标的改进、有关国家网络信息资源老化的实证与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5.
网络信息生命力评价是对网络信息在整个生命周期内信息价值的衍变过程的研究,网络信息的增长和老化从信息价值角度反映信息的生命力。从网络信息的增长和老化这两个视角,梳理网络信息增长和老化模型的研究,归纳其研究特点,并对国内外信息增长与老化用于网络信息生命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行较为全面的综述。网络信息增长和老化研究能够较好地评价网络信息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文献老化弹性和文献老化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正吾 《情报杂志》2000,19(3):70-72
一般的文献老化弹性随着时间的久远而变大,亦即文献年龄每增加1%,文献的被利用量的衰减率随着文献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所以老化弹性在表现在老化上更深刻。还给出了文献老化期xL,当文献年龄超过xL后,文献的被利用量的衰减将“加剧”,亦即超过文献年龄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7.
陈木佩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56-157,160
文章引出了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是信息老化的测度指标,指出了国内外学者们主要从期刊半衰期角度来研究信息老化有一定的局限,提出了应从关键词角度来研究学科信息老化状况,对研究期刊的半衰期制度和克化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文献老化研究现状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科学知识不断更新 ,新的知识不断取代旧的知识 ,这是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作为科学知识记录的科技文献必然要随之发生新陈代谢。文献老化是一种必然的普遍社会现象。文献老化及其规律是科学计量学与文献计量学的重要课题。自从C .F .Gosnell研究文献老化现象以来 ,人们围绕文献老化的机理、量度指标、数学模型及其影响因素展开了大量研究。研究主要是围绕三个方面进行的 :一是文献老化理论的研究 ,进而探索文献信息传播的动态规律 ;二是对研究方法与定量描述方法的研究 ,以便准确把握老化规律及其动力机制 ;三…  相似文献   

9.
科技领域内期刊出版延时对文献老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光  李一军 《科学学研究》2005,23(4):444-448
本文分析了科学领域内的文献老化问题和期刊文献出版延时现状,介绍了常用的老化测度,分析了文献发表延时转移到引文年龄分布上的过程,并定义这一转移过程为文献引用延时效应,建立了实际老化过程的传递函数模型,利用引文分析法和数学模拟方法对出版延时对文献老化的影响进行科学计量研究,得出科技文献出版延时延缓科技成果和信息老化和延缓科学发展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基于化学与经济学期刊引文数据,利用非线性回归分析对Barnett模型在文献老化研究领域应用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对学科引文数据具有很好的解释度,但同时也存在残差分析结果不理想的缺陷。在此基础上,将互联网作为参数引入老化模型研究中对Barnett原始模型进行了修正,其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修正模型较原始模型具有更为理想的引文数据解释度与残差分析结果,从而印证了网络环境下文献介质类型与利用方式的变革对老化状况的现实影响。与此同时,还通过网络环境前后Barnett模型回归效果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揭示了文献老化随互联网普及而趋于延缓的整体态势。通过Barnett文献老化模型的构建、修正与回归分析,以期更为准确地把握网络环境对文献老化的客观影响。  相似文献   

11.
樊玉敬 《情报科学》1998,16(2):140-141
文章探讨了用引用文献分析法研究学科文献老化规律时引文出版年龄的计算处理方法,分析了“表观引文出版年龄”对老化研究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修正公式。  相似文献   

12.
WEB医学信息资源的识别和获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丽娟 《现代情报》2007,27(5):70-71
随着Web医学信息资源的日益普及和丰富,Web医学信息资源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分析Web网页文档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Web医学信息资源的识别和获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朱学芳  冯曦曦 《情报科学》2012,(7):1012-1015
通过对农业网页的HTML结构和特征研究,叙述基于文本内容的农业网页信息抽取和分类实验研究过程。实验中利用DOM结构对农业网页信息进行信息抽取和预处理,并根据文本的内容自动计算文本类别属性,得到特征词,通过总结样本文档的特征,对遇到的新文档进行自动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本文信息提取的时间复杂度比较小、精确度高,提高了分类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4.
邓兵  蔡志勇  江洪 《现代情报》2011,31(10):81-84
本文叙述了NSTL武汉东湖高新区服务站的工作现状和服务模式,并运用文献信息分析的基本方法对用户行为和网络服务平台的服务结果进行了专项统计与分析, 从分析结果可以看到该服务站服务的不足和要改进之处。作者建议:用创新的思维提高我们的文献信息服务能力和信息保障渠道的拓展,并就提高现文献信息深层服务和信息资源的利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虚拟现实环境下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临场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用户在虚拟现实全景视频和传统2D平面视频所感受到的沉浸倾向、互动度、学习效果等指标,探究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临场感和信息接受效果。[方法/过程] 本文构建了不同媒介下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临场感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验方法和调查问卷来获取测量用户沉浸感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信息接受行为所感受到的临场感高于通过传统媒介的信息接受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引起用户对信息内容产生兴趣,在用户信息接受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更强的临场感,可以对用户信息接受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传统文献信息经历了从文本化、数字化到网络化的演变过程,目前正在向数据化、智慧化迈进,在此过程中文献信息的价值也产生了延展与升华。对文献信息价值的重构一方面为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学科发展提供技术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为文献信息服务工作提出智慧化的应用场景。[方法/过程]文章系统梳理了文献信息及其价值的演进阶段,通过建立文献信息生态圈,剖析文献信息价值重构的动因,全面阐释了从文献信息到智慧再到文献的进化过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文献信息理论价值的延展,将智慧服务作为文献信息应用价值的升华。[结果/结论]秉承以技术驱动、智慧向善、服务用户的核心理念,从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角度对文献信息价值进行重构,以促进图书馆学、情报学、文献学等学科适应新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明 《现代情报》2007,27(10):70-73
网上国学信息资源在我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文在总结网上众多国学信息源的基础上.论述了挖掘网上国学信息资源的主要方式.并提出了构建基于移动Agent和XML的国学虚拟数据库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张学进  徐奋强 《现代情报》2012,32(7):161-165
随着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图像已成为一种应用广泛的信息资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群体网络图像查寻行为特点的分析研究,旨在探索图像查寻行为的一般规律和特点。首先,本文对国内外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研究文献进行系统调研。然后,建立用户图像查寻行为研究模型,包括用户特征、知识经验、查寻需求和行为特征4个维度。随后,采用个案访谈和问卷调研法,针对模型中主要因素与调研对象进行深入交流和大样本数据分析。最后,就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归纳出大学生群体网络图像查寻行为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