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广义上讲,物理学中的各种物理概念,如物质、长度、时间等都可称为物理模型,物理学上的研究对象、对象的状态、状态的变化过程等均可称为物理模型;从狭隘上说,反映特定的物理现象、物理问题的理想化实体、理想化过程、理想化状态、理想化结构等,叫物理模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和手段,物理教育和教学中对物理模型的讲述和讲授就必不可少。建立物理模型就要忽略次要因素以简化客观对象。合理简化客观对象的过程就是建立物理  相似文献   

2.
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因素,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和模拟.建立物理模型既可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一些抽象物理概念、规律和现象,也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易于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型.它可以帮  相似文献   

3.
朱傲雪 《物理教师》2013,(12):85-86
1关于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就是在物理学中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物理事物的本质而对所研究对象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或者是对实际问题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经过科学抽象而建立的新的物理形象.  相似文献   

4.
一、模型等效替代 物理学研究的物理现象和规律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很多因素,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常采用"简化"或"理想化"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处理,保留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到一种能客观反映研究对象本质特性理想的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即物理模型.这种研究方法称为模型等效替代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并不是对客观存在的物理对象进行直接研究,而是借助于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研究,以达到认识原型之目的.  相似文献   

5.
<正>等效思维是基于相同效果的条件下,将复杂、陌生、烦琐的物理问题转变成清晰、简洁、熟悉的物理模型的简化思维方式。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有着广泛的适用性,下面就等效思维在高中物理解题中的应用进行讨论。一、利用等效思维建立物理模型模型法是一种将研究对象或过程进行科学的简化,尽可能地突出主要因素,同时忽略次要因素,从而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命题人在设计题目时不会单纯地考查学生对概念的掌握程度,而是将物理原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顺应不能让学生读死书的课程要求,  相似文献   

6.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人们为了研究物理问题的方便和探讨事物的本质,通过对各种实和现象的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思维过程,根据研究对象和问题的特点,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研究对象所进行的一种简化的描述和模拟。构建模型,应用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合理的物理模型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1问题的提出 客观世界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关系非常复杂,进行物理研究时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在分析和研究物理现象时,忽略物理过程中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而抽象出来的物理模型,叫做理想模型.理想模型是客观世界中找不到或很难找到,但物理教学中又是非常有用的模型.正确运用理想模型,可以使复杂问题的解决大大简化.中学阶段引...  相似文献   

8.
一、物理模型概述 1.物理模型的概念 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这是一种抽象的思维方法。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体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和发光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以物理事实为基础,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探索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理想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理学所研究的各种问题,在实际中都涉及许多因素,而模型则是在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能具体、形象、生动、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主流。在物理教学中,一些物理概念、现象、过程、规律和结构都是在一定的物理模型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而一些物理习题,也是根据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学生能否根据题意建立起正确的物理模型是学生解题过程的关键。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联系实际的物理问题,通常并不是以模型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给出实际过程的具体描述.这些实际的过程一般包含有很多次要因素,或物理过程模型较为隐蔽,因此通常不便直接使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分析与解答.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能够将这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必要时忽略次要因素,还原出物理模型,进而运用物理理论进行分析与解答.本文通过列举一些实例,说明如何抓住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徐宾 《考试周刊》2014,(36):132-133
理想化的物理模型是运用科学物理思想方法,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如质点、点电荷、轻质物体等。这些理想模型以其自身独有的特点突出物理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清晰反映物理规律。在教学与科学研究中已成为不可替代的要素。本文由教学心得刍议轻质模型的运动与牛顿运动定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史纪元 《山东教育》2002,(32):48-49
1.物理模型所谓物理模型,即在分析和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经过突出主要的、本质的特征,忽略次要的、非本质的因素,对实际物体和物理过程所做的一种简化的描述或模拟。比如质点,就是突出了物质的质量,忽略了它的形状、体积、温度、发光和带电等因素而形成的一种理想化模型。根据物理模型在实际问题中所起的作用,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类是表示物体的模型即对象模型:如质点、刚体、弹簧振子、单摆、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原子核式模型等;另一类是表示状态和过程的模型即过程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弹性碰撞、简谐振动、准静态过程…  相似文献   

13.
理想模型是对实际问题的一种抽象,它是在抓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然而,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建立一些不合实际的物理模型。正确的物理模型能形象、全面、深刻地反映事物本质的重要属性。  相似文献   

14.
所谓物理模型,就是把那些复杂的事物和运动形式作物理的概括和抽象,在突出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后所建立的理想对象或理想过程等.物理模型遍及物理学各个部分,对象类物理模型,如质点、光滑斜面、轻质杆(绳、弹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规律的学科,而实际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一般都是十分复杂的,涉及到许多因素.舍弃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从而突出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这就叫构建物理模型.中学物理模型一般可分三类:物质模型、状态模型、过程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是一种研究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从本质上讲,分析和解答物理问题的过程,就是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浅析物理模型教学秦安县二中王炜中学物理中的物理模型大体可分为三类:从同一事物中抽象出的理想化概念模型;略去次要因素,突出本质条件的条件模型;使物理过程理想化的过程模型。下面谈谈这三类模型的教学。类比研究对象深化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把研究对象理想化而建立...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物理学所分析和研究的实际问题往往较复杂,有众多的因素,为了便于着手分析与研究,物理学中常常采用“简化”的方法,对实际问题进行科学抽象的处理,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得出一种能反映原物本质特性的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这种理想物质(过程)或假想结构称之为物理模型。理想模型方法是研究物理学的一种最基本方法。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都是对物理理想模型的描述:物理习题也总是依据一定的物理模型来构思和设计的。对物理现象的研究,对物理问题的求解就是一个将具体问题抽象成理想模型并运用物理规律求得结果的过程。物理模型大致可分为三种:①、研究对象的理想化模型:如质点、点电荷、点光源、刚体、弹性体、理想气体、恒压电源等。②、物理过程的理想化模型:如,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等。③、条件的理想化模型:如“光滑”、“弹性碰撞”、“均匀介质”、“轻质”、“理想电表”、“薄透镜”等。  相似文献   

18.
注重模型的建立 1.熟悉最基本的物理模型 基本的物理模型是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抽象出来的模型,如:质点、轻绳、点电荷、光滑面、理想气体、理想变压器、原子的核式结构、概率波等:或把抽象问题形象化的模型,如:光线、电场线、磁感线等.学生许多题目的错解原因是对基本模型的意义没有真正理解.如:不能简化为质点的当质点来处理等.  相似文献   

19.
人们在观察客观世界时,常会发现要研究对象的一些性质对现象的过程及其最终结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而另外的一些性质则只起次要作用。为便于研究,人们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研究对象形式化、纯粹化,用理想模型代替客观原型,这就是  相似文献   

20.
建立模型就是为了研究物理问题方便和易于探究事物的本质,从复杂的物理现象或过程中抽象出研究对象的简化描述或模型,帮助人们抓住问题的主要因素,排除非本质的干扰,舍弃次要因素与无关因素,使物理问题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