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人性恶论开始,阐述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核心,即专制君主论;政治思想的主要方面,即一套完整的君主统治术,并从历史的角度,客观具体地分析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从而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马基雅维利其人以及他的主要政治思想。  相似文献   

2.
《莆田学院学报》2016,(6):20-24
介绍马基雅维利及其《君主论》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唯物史观辨析马基雅维利的政治道德观,该政治道德观是基于其时代的特殊性,强制道德为政治服务,希望王权和暴力能够扫清影响意大利繁荣昌盛的障碍。辩证考察"政治-道德"应然关系,认为马基雅维利的政治伦理观的启示是:政治应是法治与德治的相互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政治道德建设是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在美国建国当中是否起了作用的问题,历史学家与政治科学家们争论了许多年。一些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复活了失传的古典共和理论与实践的传统,这一传统通过十七八世纪英国政治中的所谓"共和派"(Commonwealthmen)传到了美国。2另一些人认为,马基雅维利开启了  相似文献   

4.
马基雅维利以回顾古典罗马时代政教风尚的形式,展开自己对基督教欧洲神学—政治困境的反思,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政治科学,这种政治科学以"必然性"的名义把马基雅维利发现的"共和政体科学"和"新君主技艺"整合为一体。借此,马基雅维利不仅颠覆了基督教政教,而且背叛了古典文明,成为了联邦党人式的"新罗马"国家理论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5.
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史中是一位颇具争议的思想家。本文通过分析各路学者解读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不同路径,试图找到理解马基雅维利共和思想的钥匙。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探讨宗教在马基雅维利思想中的地位。2传统的和普遍接受的诠释将马基雅维利的宗教视为一套信仰体系,其价值取决于它对国家所产生的功能性效用。在这一点上,据说马基雅维利与西塞罗3、孟德斯鸠4、托克维尔5等人相类似。这种观点基于这样一种主张——这一主张如今已成为对马基雅维利的一种现代理解的基础——马基雅维利的政治理论发展了一种与道德的、神学的和宗教的根基相分离的政治学(也就是贝内德托·克罗  相似文献   

7.
一、马基雅维利的治国技艺之学
  研究马基雅维利这样的作家,都会难以避免地借助一长串评注者的作品,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地将一系列本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归在马基雅维利身上,以便由此来扩展或者解释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像《君主论》或者《李维史论》这样的作品,我们在阅读时不免带有种种的预期,我们的解释工作所受影响最甚者,莫过于此。我们总是将自己的范畴套用在马基雅维利身上,从而随意地对马基雅维利实施断章取义;而且,如果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将注意力集中在错误的环节上,那么,我们倒也不难说服自己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如果我们只是凭借他作品中的边缘内容来评判他的主旨,如果我们总是那么随意地将种种理论归在马基雅维利身上,而这样的理论在我们看来也许是马基雅维利所作陈述的自然涵义,但于作者本人而言,却从未见证过这样的涵义,或者从来都不觉得有必要指涉这样的涵义;那么,我们实际上就等于是有意无意地将许许多多我们自己的观念强加在马基雅维利身上,而且,我们此举也等于是把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强加给了马基雅维利。因此,重要的是,应当依托马基雅维利自己的目的和意向去解释马基雅维利,应当致力于了解马基雅维利的作品于他自己的意义,致力于了解他对自己那个时代的思想或者实践究竟想实施怎样的变革;即便我们转而探讨他的历史地位或者考量他对于今天的意义,我们也很可能会把问题搞得一塌糊涂;因此,在品评马基雅维利的作品时,就应当以这方面的考量为主导原则。真正重要的是找出这个人的特殊天才所在,找出这个人的实际生活中有着怎样的主导情感;尤其是要记住他本人宣示过的政治思想意向,而非他的政治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意大利著名政治思想家、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奠基人之一马基雅维利的名著《君主论》创作完成500周年,世界各地都在举办形式多样的学术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9.
马基雅维利与圭恰迪尼同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标志性人物,两人的著述都蕴含了丰富而颇有创新的政治思想。通过将马基雅维利与圭恰迪尼政治思想的诸多面相进行比较,将会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从"他者"的视角透视彼此政治思想的意蕴和内涵。马基雅维利和圭恰迪尼在人性论、命运观、政治现实主义、共和主义和国家统一观上有诸多可以参照对比之处,可用"和而不同"一词进行简明扼要的概括。  相似文献   

10.
处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集大成者韩非与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马基雅维利在政治思想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生活在一个社会大变革的时代。因此,两位巨匠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为当权者提出富国强兵之计且对当权者驭国之术提出合理建议。当然,韩非和马基雅维利毕竟生活在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之下,他们所服务的阶级属性有着根本性的差异,这使得二者的政治思想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尔王子既非基督君主的典范,亦非完全马基雅维利式的君主,而是一位兼具伊拉斯谟和马基雅维利特征的国王。面对伊丽莎白时代两种流行但对立的君主权术论,莎士比亚给予肯定的同时也进行了批判,认为只有两者的结合才能成就理想的君主。据此,他将对英明君主的探求置于哈尔王子身上,不仅使哈尔成为理想君主的镜子,更显示了对“君主之鉴”文学传统的承继。  相似文献   

12.
新编高中《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教材 ,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节中 ,增加了有关马基雅维利的内容。对于这一历史人物的教学 ,我认为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及其产生的社会环境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集中反映在《君主论》一书中。该书是他对意大利几百年来政治生活和政治斗争的总结 ,也是他自己从政经验的理论概括。他明确主张建立强大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 ;君主应以夺取权利和保持权利为目的 ,为此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维利出生于佛罗伦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作为分管外交和军事的佛罗伦萨共和国政府的国务秘书 ,…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马基雅维利传世政治巨作《君主论》《论李维》以及相关资料的爬梳,对其国家治理思想的内涵进行一个比较全面的发掘。马基雅维利对国家治理工作的实践和从政经验的总结,是形成其"实用主义"治国理念的关键因素。其治国思想的具体内涵体现在以人为本思想、注重领导者素质要求以及对制度的高度认同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历史上的许多伟大思想家中,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有一点显得与众不同,人们对他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派对他全盘否定,甚至加以低毁。莎士比亚称他为“凶残的马基雅维利”;马克思说他是“现代罪恶的导师,政治权术的化身”……在这些人的眼里;马基雅维利成了“阴险残暴”的同义语。他们对《君主论》也大加否定,说它毒害了整个基督教世界。而且在评论其政治学说时,又把他同所谓的“马基难维利主义“相联系,认为他的这个“主义”为后世的一切反动统治服务。另一派则持赞许、肯定的态度,恩格斯就给予他很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15.
一、马基雅维利的治国技艺之学 研究马基雅维利这样的作家,都会难以避免地借助一长串评注者的作品,因此,也就难以避免地将一系列本不属于马基雅维利的理论归在马基雅维利身上,以便由此来扩展或者解释马基雅维利的思想。像《君主论》或者《李维史论》这样的作品,我们在阅读时不免带有种种的预期,我们的解释工作所受影响最甚者,莫过于此。  相似文献   

16.
今天流传最广的两部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就得算尼科洛·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和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了。除了这两部书都具有高超的文学素养外,仍有很好的缘由使它们持续流传。马基雅维利和莫尔已经成了近代政治思想的创始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欧洲的主要思想家们认为通常的社会制度都是由上帝定型的,所以人类无法使其改好或变坏,直到马基雅维利和莫尔以最具表达力的论说者的身份出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马基雅维利政治思想产生的背景、内容、研究方法及成就,并指出他的思想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的进步性。  相似文献   

18.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对政治思想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两者的政治观都属于君主专制主义,但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偏重于帝王独裁,马基雅维利偏重于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19.
为挽救四分五裂的国家,马基雅维利写作《君主论》,提出政治善与道德善两分,使君权摆脱神学,面向真实的人性,为现代政治学诞生奠定基础。此外,马基雅维利还从法律和军队是保障、人民是君主权力后盾、加强君主自身修养、以非道德手段对待非道德现实等方面,分析其对君主统治权术的构想。以上思想都暗含马基雅维利对近代政治思想实证主义的认知方式,从而首次将政治还原于现实生活。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与马基雅维利是中西方对政治思想作出杰出贡献的政治家,两者的政治观都属于君主专制主义.但由于中西方政治文化传统的差异,却有着不同的具体价值取向和特质。韩非子的政治思想偏重于帝王独裁,马基雅维利偏重于君主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