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州师专学报》2018,(1):91-94
从分析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以甘肃农业大学农业水利工程专业为例,面向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研究和建立了以基础夯实、综合提高、应用创新等三个递进式培养目标为基本构架,以基础实验、实习实训、综合设计、社会实践、创新设计等五模块为支撑的"三层次、五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打破课程壁垒、优化整合实践教学环节和内容,合作构建国家级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协同创新中心平台等方法,突出对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保证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的实战型。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培养是新时代法学教育的重要使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的交叉和跨界的知识优势、能力优势和思维优势是新文科建设和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存在专业间学科壁垒难以打破、专业复合程度不深、双学位存在考研与就业政策障碍和学制、实践教学不足等问题,提出了理工类高校要发挥法学与特色学科深度交叉优势、推广"双学位双证"培养模式、推动法学双学位与二学位招生与培养并轨、鼓励在国家急需的领域设置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博士点、借鉴"四跨"培养模式、探索复合型卓越法治人才培养新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理工院校为教育背景的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目前理工院校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对昆明理工大学复合型英语专业协同创新培养人才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理工院校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的三个模式,即校地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及校内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专业人才。理工院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校本研究为起点,发掘具有地域优势、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财经院校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生教育应积极探索跨学科与工学相结合,以大学为主,由大学、科研院所和社会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需求为导向,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学科优势,建设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突破学科和部门壁垒,打造跨学科的校内外联合导师组;坚持工学结合,多部门参与人才创新应用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世界一流大学纷纷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英国研究型大学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分析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和布里斯托大学三所英国顶尖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四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发现三所大学既各具特色,也具有一定的共性。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都注重对综合能力的培养、重视基础课程的设置、采取讲座与小组辅导课程相结合的授课形式、注重采取多元的评价方式。在此基础上,我国可以借鉴其有益经验,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智能时代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不断拓宽知识口径,打破学科专业壁垒;重视基础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将导师制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6.
协同创新是行业特色高校突破人才培养困境的关键,而与行业之间的"天然联系"又为其提供了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的优势。行业特色高校可以利用行业、海内外科研院所以及校内的制度和资源优势,通过责任导向的合作机制、共同治理的管理机制、灵活多样的聘任机制以及平台共享的互惠机制,打破高校封闭、分割、分散培养的壁垒障碍,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协同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高等教育和社会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要求对侧重于土木工程理论知识的传统教育模式进行改革,建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提出了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工程实践、科技创新能力、师资建设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的改革,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土木工程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离不开人才开发与培养,在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与改革时期,卫生管理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培养的人才也需要在实践中去检验,而经得住实践检验的人才必然需经历系统规范的实践教育,卫生管理人才的实践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评价医疗卫生活动,注重“产出--投入”关系,以目标健康水平决定医疗卫生投入成本,OBE教学理念实质是成果导向理念,根据“期望结局”去设计整个培养过程,因此将OBE教学理念应用于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较高的契合度。本研究运用OBE教学理念,针对卫生管理人才培养建立系统规范的实践培养体系,且在不同阶段对应不同的实践应用能力,遵循循序渐进、分级分类的模式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个人人格品质、基本医学素养、基本管理素养、专业综合素养四个方面,对已有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打破课程壁垒,将课程实践教学分级化、条理化,实行阶段目标,最终实现人才培养总目标。  相似文献   

9.
打破学科壁垒,通过跨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提高博士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的博士层次人才培养项目"双师型"职教师资培养,从本质上来讲,是跨"教育学"与"工学"的跨学科人才培养,应确立融"职业性""技术性""师范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培养目标;制定凸显"跨学科"及"专业实践能力"考核的招生制度;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以"项目课程"为核心课程类型,凸显"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建设多学科来源的、校内外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教师团队;建立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组织体系,理顺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前湖南高职教育与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协同度不高,表现在高职人才培养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匹配失衡和人才培养质量不能满足区域产业发展人才需求质量两个方面.其主要原因在于二者协同发展存在制度壁垒、结构壁垒和人才质量壁垒,导致相互协同路径不畅.在高职教育迈向现代职业教育与湖南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过程中,必须打通这些壁垒以促进二者协同发展.在假设地方产业转型升级为良性有序发展前提下,可通过新的制度安排打破原有的协同发展政策壁垒,通过共享政府前瞻预测各大类人才宏观需求数据等打通人才结构壁垒,通过深度产教融合等消弥人才培养质量壁垒.  相似文献   

11.
丁刚 《中国轻工教育》2015,(2):80-82,96
在尝试性对国内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类型予以划分的基础上,就其对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启示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地分析探讨。经分析提出,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专业在创新型人才培养中,应以文理结合为途径,培养复合型人才;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兼顾研究型人才培养;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倡导通才与专才培养相结合;以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为导向,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市场化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2.
教育部公布的第一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中有5个是由工科院校牵头的协同创新中心。如何提升工科专业的协同创新教学质量以及培养相关本科教育人才具有现实意义。协同创新教学改革首先要鼓励教师根据自身科研方向和知识结构开设更多的课程以供学生选择;进一步提高在专业课程设置上的科学性和时代性,扩大学生在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权;坚持"开放办学"的理念,强化学校企业合作在工科学生人才培养方面的地位,实行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打破校际之间的壁垒,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共享的教学信息平台,建立国际化人才合作培养基地,推动人才培养的全球化。  相似文献   

13.
"旅行社管理"课程作为旅游业人才培养的供给端,能有效解决旅游业快速发展与人才供需的失衡.目前旅行社业岗位需求中技术类人才缺口最大,基础类岗位需求平稳,销售类人才需求旺盛,职能类人才需求增多.本文尝试建立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提升为本位、以实践培养为主线的岗位能力与动态培养课程体系,通过积极发挥课程导向、提高专业教育附加值、建立人才培养协同机制三个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外汉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必须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教学教改,突出实践教学。浙江财经学院对外汉语专业以“了解需求,突出特色”为前提,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三型一化”人才,搭建教学平台,形成科学课程体系,突出财经优势,打通学科壁垒,多种渠道办学,丰富培养形式;改革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革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评价并结合实践教学而完成。  相似文献   

15.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高素质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的融合性新闻人才。为了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如何培养合格的财经新闻人才、哪些是财经教学中的改革重点、如何确保稳定的教学模式得以持续成为财经新闻人才培养需要迫切解决的关键问题。多元智能理论为破解这些关键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从知识论的层面来看,财经与新闻专业融合、校内与校外融合、知行融合、新旧融合的“四维融合”确保了教学模式研发的科学性;从实践论的角度来说,教学环节在设计上必须实现传统新闻与融合新闻协同、学校学习与社会实践协同、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协同“三种协同”;从方法论的层面来看,财经新闻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研发与教学环节设计还需要“课堂空间”“实践空间”“沙龙空间”和“特训空间”这四大平台的长效运行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文科建设要求,应用型高校经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以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培养为根本,以校内实践基地和校企合作为载体,通过多学科协同,打破专业壁垒和学科障碍;理论课程体系和实验课程体系协同,解决知识教育和服务社会能力相脱节的问题;校企合作、教学科研平台协同,解决专业教育和培养目标相脱节、学生与社会相脱节、人才培养难以满足企业、社会需求的问题;校园文化活动与创新和服务社会能力培养要素的多元协同,解决立德树人问题;教师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生产实际协同,解决双师型师资问题。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强能力、重应用”为着力点,贯彻“能力本位、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实践育人理念,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应用型文科人才。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对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多.在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中,运用与实践ESP教学可以培养学生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强调学生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ESP教学也有助于帮助高校设置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模式与体系,通过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现复合型涉外人才的有效培养.基于此,简单分析ESP教学在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中的运用与实践现状,结合运用与实践的意义,提出强化对ESP教学的正确认识、合理优化ESP课程设置、完善ESP教学应用方式等对策,以期促进复合型涉外人才培养与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产教融合驱动的双创人才培养机制,既符合行业高校培养支撑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又适应当前行业高校双创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需要.产教融合驱动行业高校双创人才培养应突出服务行业产业发展的导向、汇聚多元创新要素和创业资源、构建政产学研全过程协同育人,实现双创教育链与行业产业链融合、政产学研多元主体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协同育人,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相似文献   

19.
在医教协同的时代背景下,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为综合性地方院校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通过以综合院校优势平台为基础,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探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专创融合平台的建立、专创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型人才分类、分层次培养和结合第二课堂,拓展专创融合培养的载体,探索建立医学生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背景下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克服人才培养供给侧与需求侧不能完全适应问题,以工业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关注产出的教育模式,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构建“平台+项目+基地+师资”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形成基于产出的教育理念与校企合作双驱动的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通过改革与实践,提升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实现提高人才培养供给侧能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