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当兵后,我就痴迷上写作,总盼望着自己的“作品”有朝一日能变成铅字。不知是心比天高还是功力欠佳,每次寄出的稿子换来的总是无尽的遗憾和沉痛的打击。军校毕业后,我参加了第11届解放军报函授学习,从此,我这颗心如平镜的心又泛起了涟漪,我的“作家梦”开始充满希望。那是阳春三月的一天,《军事记者》的主编老师亲临我们函授班指导学习和授课,使我们这些初学者如梦初醒受益匪浅。此后,我把函授教材和《军事记者》当作良师益友如饥似渴地学,不知疲倦地练。在教员的指点帮助下,经过两个多月的学习,一种从未有过的激情和冲动使我心…  相似文献   

2.
正(一)当我还沉浸在爱情里的时候,有一次给学生代课,她们翻看我以前的照片问我:老师你为什么要留齐刘海?没有刘海比较好看呢!我很厌恶齐刘海,觉得它不匹配我的年龄和性格。我笑着跟她们说:因为我先生喜欢。孩子们都只有十六七岁大小,瞬间很严肃地围着我教训道:老师,爱情里女人要做自己!我很真诚地看着她们,那一刻我的眼神里一定佛光普照;我听见耳边梵音悠扬,我神圣地盘坐在白莲花上,穿越了红  相似文献   

3.
忆恩师     
丁老师退休的前一年,我进入复旦,进入复旦的第二年,我在西藏那曲出车祸,没能聆听丁老师的新闻史课.毕业后的第八个年头,在北京阴霾反常的初秋夜晚,通过一条短信,我被告知,丁老师走了. 期间,没有电话,没有谋面.生世如转蓬,人生的交集,只那么一段. 我却在每一次关于复旦的光影印记中,把丁老师弥漫为背景.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师范大学西北楼的一间宿舍里,记者和十几名应届毕业生聊了聊心里话。记者:你们就要走上教师岗位,有何感想? 七嘴八舌:说心里话,我们都不想当老师。记者:那你们为什么报师大? 众:一言难尽哪!……北京籍学生:我是保送的。一是为了免去高考之苦,再说来招生的老师反复给我说:“你去的是教育系,保证你毕业不当老师。”四川籍学生:我是满腔热情报师大,想当老师的,可4年读下来,越是了解教育就越是不想当老师。我们刚从河北等地实习回来,中、小学条件太差,教师没法当。广东籍学生:我们家乡有能力的老师都做买卖去了,有的学校都快散架子了。母校老师告诉我:“现在有些弦子小学毕业就不读了,说识几个字就成,做买卖一月也能挣百十元。”江西籍学生:国家义务教育法没权威,不少地  相似文献   

5.
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在大学里,我勤奋而辛苦地学习着医学专业知识。那时,我的梦想,是做一名德高望重的外科医生,工作充实而愉快,生活富裕而幸福。毕业后我如愿以偿进入中山医院,成为一名外科医生。我勤奋地工作,希望早一些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但是,在工作了一些年之后,我的梦想遇到很大的挑战。由于工作需要,六七年前,在成为一名高年资主治医生后,我开始兼任医务管理行政工作。我分管的工作中,包括调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6.
我从来没想过要当记者。从我踏上社会的第一天起,只想到要服从需要,服从党。我初中毕业,读了一年师范,是该当老师的。1956年,响应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了《王金玉档案学论著》。当我捧读这本书时,平静的心绪不由得翻腾起来,王金玉教授的音容笑貌又一次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1986年暑期过后,我刚刚研究生毕业留校,郑大历史系领导安排我和刚从中国人民大学档案系毕业的黄俊琳同志协助王金玉老师共同创办档  相似文献   

8.
得知我们的老总编辑庞家驹老师去世的消息,深感悲痛。他老人家是老清华的毕业生,去过西南联大,做过清华大学教务处的副处长,参与筹建清华大学出版社和中文系科技编辑专业,在中国科技出版界是德高望重的教授、编辑家,是我敬重的学长、导师。我认识庞老师是从我想到出版社工作开始的。那是1984年秋天,我听说,清华大学出版社建立不久,急需编辑人才,我心动了。有位朋友  相似文献   

9.
告别童年     
毕业考试,我照例考取了神泉完小第一名。 毕业典礼是在院子里举行的。山乡学校,典礼颇属草草。校长和老师们都作了讲话。他们讲了些什么,我都忘记了。但几位老师的音容笑貌,因了那别离的氛围,都深深地刻印在我的脑海。在饥荒年月,他们送这样一批学生毕业,清癯的面孔上都现出难言的表情。  相似文献   

10.
我家住在伏牛山的深山区。在那偏远的山旮旯里,有没有新闻可写呢?我时刻注意观察着。实际它同其他地方一样,也有许多新鲜事。周村有位安书海老师,他一家7口全都是教师。儿子在技校毕业后,自愿去当了教师,闺女安留真高中毕业后,在父母的支持下,报考了师专。按说这是一户很平常的人家,但在目前人们轻视教育,不少教师有改行想法的情况下,安老师这一家,就成了一件新鲜事,有新闻价值。我到他家详细采访后,整理了一  相似文献   

11.
正1我的读书史我出生在一个半耕半读的家庭,在我很小的时候,我的舅舅就给我讲述我的家史。我的二伯父白尚质,早年在上海劳动大学上学,毕业后,赴美国康奈尔大学和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学习小麦和棉花耕作技术,学成回国后,省主席杨虎城骑一匹枣红色战马,在西安东大街夹道欢迎,很是风光。后任陕西省农棉试验场场长,没几年,因病去世,年仅30岁。我的四伯父白靖旗在西安高中(今西北大学)上学时,就积极参加地下党,  相似文献   

12.
我是一个高中毕业回乡的农村青年,曾为落榜而一度消沉、苦闷。正当我对前途心灰意冷时,一位新朋友——《新闻与写作》来到了我的身旁,使我看到了大学围墙外的另一条通往成才之路——自学. 在这位默默无声的老师指导下,我走上了业余  相似文献   

13.
我在湖南私立岳云中学从初中到高中肄业六年,体育主任杨一南老师对我教导爱护有加,我在毕业五十五年之后,以微薄的退休金  相似文献   

14.
《出版广角》2013,(5):89+85
我学鞋匠只有两个月。初中毕业,父亲说我肯定考不上高中,不如赶紧去学个手艺。我觉得他讲得很对。中考前一个月,我还在课堂上抄一本借来的《唐宋词选》。老师把父亲喊到学校。这一次父亲没有打我,  相似文献   

15.
“紧握手中笔、心中不忘民”,这是《青年学刊》主编冯天海老师在我毕业纪念册上的留言。多年来.我始终铭记在心,长年跋涉、笔耕不止,写下了上干篇反映农民疾苦、沤歌农民艰苦创业的新闻作品.分别在中央、省、地、县的多家新闻媒体上刊(播).对推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大概是我从小生在农村、长在农村.毕业后又长期工作在农村的缘故.对农村和农民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记得那是1987年5月,我毕业实习的吕河镇境内发生耕牛食青桐树叶中毒事件,眼巴巴地看到山区农民视为命根子的耕牛一群一群地死掉,心如刀绞。那天深夜,…  相似文献   

16.
我是1956年来河北电台作播音工作的。那年,我在北京上高中三年级,还没有毕业,中央台就把我们从学校里找去,办学习班。他们用速成法,仅仅一个多月的时间,就把我们栽培成播音员了。那个学习班里有二、三十个人,是吴新老师从那个速成班里把我挑出来,弄到河北电台来的。我要谢谢吴新老师,他从那么多人当中看中了我,今天想起来仍然感到十分荣幸。如果我把自己比作一棵树,那么我就是在河北电台这片树林中成长起来的。  相似文献   

17.
吴春华 《大观周刊》2012,(32):287-287
下班的路上,碰到了前年毕业的学生晓雯,看到她一脸灿烂的微笑,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她告诉我,她在班级担任班长,替老师分担着许多工作,在同学中很有威信,学习成绩也很好。和晓雯的谈话又把我的思绪拉回了四年前。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新闻教育者和研究者,我可以说是“学新闻名家”的老积极分子,因为我不但一贯积极,而且属“牛”,今年刚过了七十虚岁,应当是老之已至了。记得我在高中毕业之际,由于语文老师对我的钟爱,建议我报考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我觉得一天到晚蹲在图书馆没劲,不想报考。老师说:你不懂,这是好地方,李大钊、毛泽东都是从那里出来的。但这仍未打动我。后来我听到有人说:“一匹马,一支笔,跑遍大西北,写出的文章轰动全国。”我想这正合我心意呀!  相似文献   

19.
一九八六年我利用工作之便进行采访,写了新闻稿九十二篇,被县广播站采用四十篇,省、州报刊采用十篇。虽然采用率不算高,可是我不能忘记,这是我的老师——《新闻知识》辅导我而取得的成果。我是已年近花甲、只有高小毕业的文化基础。《新闻知识》创刊后,我一直坚持订阅,将它看成是我身边的辅导老师,认真学习,从  相似文献   

20.
正在佛山与中学生对话。佛山的老师说,这些是"新佛山人"的子弟,也就是农民工的下一代。他们每个人都肩负了一个家庭的梦想。面对这一教室的孩子,我感到一种可以触摸到的实实在在的梦想。生气勃勃,明亮清澈,仿佛一湾河水,阳光在水面上跳跃,哗哗地唱着歌向前流去。孩子们向我提问,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我给出的建议是:认真听取老师的辅导,完成必修的功课,然后,力争保证每天读一篇好文章。哪怕不长,只是一篇千字文,只是需要坚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