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6 毫秒
1.
吴斌 《中小学电教》2011,(1):129-129
艺术欣赏是人们接触艺术作品时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是一种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笔者认为开设美术欣赏课,有利于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感受美,欣赏美,认识美,契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笔者下面就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问题剖析及对策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在幼儿园教育中,培养幼儿园感受美、表现美的能力是我们的一大教育宗旨,因为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在感受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能收获很多,幼儿的各项能力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培养和提高。教师要带领幼儿观察、认识大自然,并引导幼儿从生活的细微之处去感受美,欣赏一些易于理解的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人们看待美、欣赏美、交流美的过程就是审美。在艺术创造中,人们把审美的过程用感受艺术作品、欣赏艺术作品、交流艺术作品的方式表达出来。语文教学中的审美过程,则是感受语言的艺术、欣赏语言的艺术、交流语言的艺术,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会使学生感受到语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变得更喜欢语文。一、小学语文教学上审美教育实践的流程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学生自主地学习语文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用审美的教育引导学生学习语文,学生可  相似文献   

4.
音乐教育主要是通过动人的音乐语言,使人在情感的体验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使心灵得到净化,从而受到教育。它不仅让人们记住一些优美动听的旋律,而且也在欣赏美、感受美、体验美、领悟美的过程中,将人的智慧、理智感,道德情感与美感融合在一起,创造出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学生的音乐教育远远超出欣赏美的局限,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音乐教学不仅要通过欣赏、唱歌、律动等来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教材、教学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使他们在情感上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教诲、心灵上受到启迪。那么,如何通过音乐教学,让学生接受音乐,提高审美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项艺术,应让学生用心灵去感悟。语文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具有文明之美;她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际语言,具有生活之美;她是中小学的一门主要学科,具有艺术与教育之美。美在于感受,在于感悟,要引导学生对语文有所感悟;要在比较中欣赏,使他们感悟理解语文;要在实践中经历,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使感悟得到深化,从而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7.
不同类型的歌曲将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这正是不同类型歌曲所具有的不同层次的美,欣赏歌曲也就是要在了解歌曲类型特征的基础上,领会它的美,并在领悟中受到艺术的陶冶,得到心灵的启迪。欣赏也是一个积极的创造过程,通过聆听或演唱,将自身的情感与歌曲的感情有机的溶为一体,达到一种完全融合统一的境界美。  相似文献   

8.
周航 《考试周刊》2014,(25):35-36
朱光潜先生在《谈美书简》一书中指出:要改造社会,首先要"洗刷人心",要"怡情养性";而要求人心净化,"先要求人生美化"。人生美化的关键就是要能欣赏美,感受美,让美深入心灵,从而陶冶心灵,美化心灵。因此,在中学语文的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一定的审美教学理念成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江玲 《江苏教育》2012,(Z1):104-106
艺术鉴赏,是人们欣赏艺术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所谓鉴赏,无非是用观者的心灵与作品交谈的过程;无论是对同时代作品的鞭辟剖析,还是对年代久远作品的当代新解,古今中外,不外此理。而舞蹈鉴赏正是在这种心灵与舞蹈作品的交谈中,夹杂着更多的身体记忆和身体运用,建立在一种对人的行动方式的调用和感受之中。比如说,一个表现中国书画精神的舞蹈作品,在欣赏者的脑海中,自然与舞者一起浮现出对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气度和品格的追念,那放浪笑傲不拘  相似文献   

10.
《白鹭》是一篇如诗如歌的透着和谐之美的散文,诗意盎然,美不胜收。学习中,我引导学生逐入佳境,欣赏和感受白鹭的外形美、意境美和作者的情感美,从而让学生产生一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对白鹭、自然的深深喜爱之情,从而实现学习者与教师、伙伴、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而这种发自肺腑的心灵对话,很好地体现了师生关系的和谐之美、学习方式的和谐之美、学习内容的和谐之美。  相似文献   

11.
美是一种“心灵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苏霍姆林斯基音乐的特殊性在于通过“娱悦”对人进行美的呼唤和陶冶。她有开启心智、端正品行、净化心灵、完善人格的作用。音乐能激发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价值的追求。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认识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成为音乐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音乐教学中,欣赏内容在教材中占有较大比例,因此,首先要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音乐作品是音乐家对生活深刻感受和体验的反映,是道德、理想、情感、审…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的美术欣赏课能让学生在欣赏名家作品的过程中欣赏美、感受美、认识美。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要与绘画、工艺、音乐、古诗等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素质。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与艺术陶冶幼儿情操、启迪幼儿智慧、浸润幼儿心灵,让幼儿拥有快乐、活泼、健康、自信的人生.为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我们幼儿园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语言与艺术整合课程,通过“观察—认知—游戏—展示”四个流程开展活动,使幼儿在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深化对美的认知,加深爱家人、爱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感受成长的快乐,并能运用多种艺术形式大胆地向集体、家人表达自己对语言、艺术作品的体验与理解.  相似文献   

14.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那么,如何在中学英语课堂中渗透美育?如何能让学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始终对英语保持浓厚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艺术作品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能够感化人的心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美术教学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素质教育中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哪些作用呢? 一、通过欣赏优秀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欣赏作品是美术学习的前提所在,只有通过与作品“零距离”的接触和感受,欣赏能力才会日趋提高。《米洛斯的维纳斯》的...  相似文献   

16.
美术史就是一部美术创新史,美术创新是美术发展的灵魂。美术创新的特点决定了在美术欣赏教学中,也应该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突破条条框框,不仅要让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还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7.
美学告诉我们:美术欣赏教学的过程是引导学生发现美、探究美和欣赏美的过程,是使学生深切地审美体验的过程,是学生与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是为学生铺设理解自然美、生活美、形式美和艺术美的一条通道。因此,在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注重学生的体验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艺术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幼儿艺术情感的教育功能体现在欣赏美、感觉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全过程中,无论是欣赏自然环境还是艺术作品,都能使幼儿产生强烈的美感,激发幼儿表现美的欲望。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探索、寻找幼儿艺术感受与表现的起点,使幼儿的感情世界更真、更纯、更美,为幼儿将来  相似文献   

19.
观察点击之一民主平等的氛围是“走进学生心灵”的首要条件。音乐、大自然都能给学生一种的美的享受。本课一开始就借助多媒体在学生欣赏《同一首歌》及大自然的四季风景中进行。随后 ,无论是师生对话还是观看有关录像 ,无不感受到一种美好的情感。教师一直注重学生讲真实事例、谈真实感受 ,这本身是美的前提。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 ,学生感受了美、理解了美、体验了美 ,并愿意从做一件好事开始塑造美好心灵。本课最后在歌曲《爱的奉献》中结束。“情感”一线贯穿始终。本案例中学生没有按照传统的座位安排 ,而是排成了八字形的座位。学生也没…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审美教育。审美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感受美、理解美和欣赏美的能力。语文课本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描绘了一幅幅大自然的美丽图景,充分展示了作者对生活、对美的憧憬。语文教师在讲授这些作品时,应注意充分挖掘作品的审美功能,使学生能够激发审美直觉,达到陶冶情操、美化心灵的目的。一、通过听觉,诱发学生去想象美、欣赏美语文教学中不少作品文质兼美,教师应该诱发学生对课文产生审美联想和审美想象,体会课文所包含的自然美、生活美、形象美和艺术美,产生积极心理反应,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