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元江 《甘肃教育》2014,(17):100-100
正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其中表现欧阳修谪居滁时的颓废情怀和纵酒山林的闲适雅思,是其明显的思想局限,但是这丝毫也不能掩盖它在文学艺术的高度成就。这篇散文绕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确是不可多得的。好的散文应如诗,要创造优美的意境。所谓意境包含着意和境两个方面的范畴,它是浸润着作者主观感情的艺术画面。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  相似文献   

2.
《醉翁亭记》是北宋诗人欧阳修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这篇散文富有诗情画意,格调清新,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佳作。《醉翁亭记》在结构的构建、意境的描绘、语言的锤炼上都有许多精妙之处,不愧为历来游记散文中不可多得的名篇,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主张写文章“言简而意深”。他的《醉翁亭记》完美地体现了他的创作主张。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实属不可多得。一、优美的意境一篇优秀的散文应该有风光绮丽的图画美,给读者独特的审美感受。《醉翁亭记》的核心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放情林木,醉意山水,是作者的真意。作者根据这样的“意”,写出了秀丽的“境”,从而达到了情与景的交融,意与境的和谐。在作者笔下,醉翁亭的远远近近左左右右皆是一张山水画。有山、有泉、有林、有亭,相互交织,各尽…  相似文献   

4.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紧扣主旨,层层绘"乐"。文章开头写"山行六七里"而闻  相似文献   

5.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该文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倍受推崇。  相似文献   

6.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诗情画意,格调清新秀丽,是山水游记中的精品之一。尤其是贯穿全文的"乐"字,蕴含在文中各幅图画中。  相似文献   

7.
《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该文写于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任上的第二年,表现了作者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首先是第一段以"环滁  相似文献   

8.
李建国 《学语文》2005,(1):16-16
《岳阳楼记》(简称《岳》)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抒发的忧国忧民思想。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后人推崇。《醉翁亭记》(简称《醉》)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散文,过去人们一般认为它的主题表达了封建士大夫阶层寄情山水、恬淡闲适、随遇而安的思想。人教社的初中语文课本认为文章表现了作者被贬后悠然自得的旷达情怀。我认为两篇散文的主题基本相同,都抒发了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9.
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散文家和诗人,他的《醉翁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饶有诗情画意,别具清丽格调,是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品。作品中,作者放情林木,醉意山水。写景状物中,隐藏着抑郁悲苦之情。作品美学韵昧丰富,笔者尝试着从辩证的角度作点阐释,以求教于专家和各位教师。 “物”与“我”的统一。 对于一个人来说,他的内涵是他本身,以及他的思想、理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一切隶属于他的精神的东西,称之为“我”;外延则是除了他本身以外的一切,能与之发生关系的东西,称之为“物”。《醉翁亭记》对“物”的描写到处折射出“我”的思想与感情,  相似文献   

10.
散文的讲授是一项复杂的艺术再造工程。在具体操作中,有的教者往往对一篇完整的散文佳作,或演绎或归纳,把作品的主旨、结构、画面、语言等逐一分切。这种教法实际上是将优美雅丽的艺术品变成了冰冷僵硬的模型,而未使学生完全领略到散文的艺术辑力及其艺术规律。笔者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因为对意境缺乏足够的认识,而未能以意境为主要方向去对散文进行艺术分析。因此,教者讲授时应再现意境的形象再创造的功用,对学生进行意境的熏陶。引导他们立身于美妙绝伦的画卷之中,去体味散文浓烈的感情,去浸润散文意境的滋养,这才有…  相似文献   

11.
钱怡 《教育教学论坛》2013,(38):177-178
《田园诗情》这篇课文是四年级上册中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在这堂网络环境下的语文课上,我和孩子们享受着网络画面带来的新鲜感,品读语言文字带来的美感,畅所欲言带来的快感。  相似文献   

12.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佳作。它是北宋学家欧阳修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作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千古佳作在艺术手法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后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散文。作者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山水,表达了与民同乐的高尚情怀。这篇散文内容充实。文字精炼,字字矶珠,可谓文约意丰,前呼后应,浑然一体,读来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4.
《醉翁亭记》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所写的一篇山水游记,该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从容婉转的笔调以及优美的意境而备受推崇。中亭名、人名、作的形象水乳交融,妙臻自然,给人以审美愉悦。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作形象的理解,往往趋于表象而有失深刻,流于成见而有欠公允。  相似文献   

15.
说起脍炙人口的名句“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也”,同学们自然而然就会想到“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的文学家欧阳修与他的《醉翁亭记》。大文学家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领袖,他笔下的散文清俊雄逸,风格独具。人们百读不厌的《醉翁亭记》确是一篇文质兼美、情文并茂的古代优秀散文。散文以“记”为名,借景抒情,寄情于山水,抒发了与民同乐的高雅情怀。品读这篇韵味隽永的美文,犹如品尝一杯淳美的陈年佳酿,令人美味满口,令人心旷神怡,令人为之陶醉!  相似文献   

16.
欣赏优秀的散文,就象看一幅名画,吟一首好诗,读一篇至理名言,它让人既观赏到优美的画意,又感受到浓郁的诗情,还品尝到幽深的哲理。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就是这样的优秀散文。  相似文献   

17.
朱自清的代表作《荷塘月色》是一篇脍炙人口的著名散文。它至今仍为许多读者所喜爱,作者以精湛的艺术创造了浓郁的意境,它以短小的篇幅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它创造了自然而委婉、细腻而凝炼、清丽而飘逸的独特风格,给人以醉人的美感享受。它对我国现代散文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8.
《醉翁亭记》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斯文名篇,它以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旷达的思想而流传于世,千百年来被人传诵。这篇课文被选入八年级语文课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醉翁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秀丽多资的优美散文,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它精巧的结构及不朽的艺术价值,另一方面是因作者高尚人格及积极的人生观。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纵情林木,醉意山水的思想情感与一般迁客骚人悦情山水、排遣抑郁的情感不同,他所表现出的人生观是积极的,同样遭受贬谪,却能调整心态,泰然处之。因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充分认识《醉翁亭记》中作者换一种心态面对人生挫折所具有的旷达胸襟及与民同乐的情怀,更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关于本文的艺术价值,自古已谈…  相似文献   

20.
《醉翁亭记》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的一篇著名散文。作品的艺术构思精巧,写景和抒情的结合极为成功,是盛传不衰的佳作。文章的艺术特色是值得我们细心体会的。 “醉”和“乐” 亭,为什么要命名为“醉翁亭”?作者为什么自号为“醉翁”?这是探索作者艺术构思不可忽视的问题。《醉翁亭记》是作者被贬谪到滁州的第二年写的。当时作者才四十岁,少壮之人,为什么自称“翁”呢?他在《赠沈博士歌》中说:“我昔被谪居滁山,名号为翁实少年”,在《题滁州醉翁亭》中说:“四十未为老,醉翁偶题篇。醉中遗万物,岂复记吾年。”可见作者取名“醉翁”,是政治上受到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