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宾老师作文讲评中的一个细节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感觉她指导得特别到位,特别好。她上的作文课是《给文具设计名片》。当堂讲评时,一个学生读他写的文章。其中有这样一句:“铅笔的头上有一个红色的东西,可以用来改正错字。”老师马上说“:这句话好吗?怎样写更好呢?”一个学生说“:在‘东西’后面加上‘那是橡皮’。”另一个学生说“:铅笔头上有一个红色的帽子。”老师说“:很好!把‘东西’改成帽子就更清楚、更形象了。”这时又有学生举手,老师让他回答。他说“:还可以‘把一个’改‘成一顶’。”又一个孩子也迫不及待地举手:“老师,可…  相似文献   

2.
教贵得法     
在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况:同样的教材,不同的教师教,会给学生留下不同的印象。有的老师使学生觉得如乘轻舟,一路顺风;有的老师使学生感到如入深山,举足艰难。原因何在?关键在于教学方法。善教者,得法,省时省力,“事半功倍”;不善教者,不得法,费时费力,“事倍功半”。有些学生往往把“染”中的“九”写成“丸”,多写一点。如何教好这个染字呢?有这样三位老师,他们的教法确实是称得上独具匠心,耐人寻味。有一位老师教“染”字时,把“染”拆成三部分:水(氵)、木、九。“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水’呢?因为染色要用水;为什么‘染’字里面有‘木’呢?因为染料是植物;为什么‘染’字里面还有一个‘九’呢?因为在古代‘九’表示数量很多,这  相似文献   

3.
笔者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者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文’;为了人,才有‘文’。因此语文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文课。一、淡化分析,引导学生逐层的感悟语文本体观认为:语文课应引导学生“到课文中走一个来回,要充分有效地读书,要抠词抠句”。王老师的课正是这样,他从学生阅读心理出发,根据教材本身特点设计教法,环节不多,却“针针见血”:1.通…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节观摩课。老师正在上 《第一场雪》。 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山 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 一层厚厚的雪。” 老师问:“‘山川’是什么意思?” 学生答:“‘山川’就是高山河流。” 老师又问:“文章中不是有‘河流’了吗?如果‘川’字当河流讲,这个‘河流’不是重复了吗?”  相似文献   

5.
我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鹅”是形声字,能不能按会意字来编故事,而在于有没有必要用这“个鹅”字来编故事。试想,如果每个字都编故事,那又和每个字都不编故事有什么区别“?鹅”字很好记,见一次面就不能忘,根本没有必要用它来编故事。有些字不好记,甚至很容易记错,这时候编个故事帮助记忆就显得很有必要了。比如“碧”字,学生易将“石”字上面的“王”与白”写错位,有的老师就强调说“:记住,这是‘王‘’白‘’石’。”原以为这样一强调学生就不写错了,可是又有学生把“王”当做偏旁。怎么办?有的老师编了这样的话“:王大娘、白大娘,共同坐…  相似文献   

6.
幽默与漫画     
造句老师叫学生用“绠短汲深”造句。一个学生不懂这个词的含义,就写道:“我的一位朋友能用‘绠短汲深’造句。”过了几天,学生取回作业本,只见老师在后面批道:“那么,请问你自己呢?”调虎离山老师:“什么叫‘调虎离山’?”学生:“譬如考试的时候,校长忽然把老师从教室叫了出去,这就叫做‘调虎离山’。”先睹为快老师:“什么叫做‘先睹为快’?”学生:“就是……就是先看看答案,然后再来回答,这样做习题就比较快。”说明什么老师:“如果你的裤子的一个口袋里有二十马克,而另一个口袋里有五十马克,这说明什么?”学生:“这说明我穿的不是自己的…  相似文献   

7.
笔有幸倾听了特级教师王崧舟执教的《我的战友邱少云》,王老师以他全新的教学理念、精湛的教学艺术、深厚的教学功底给所有听课老师留下了深刻印象。对笔来说,更是受到了一种心灵的震撼。王老师说:“有了人,才有‘’;为了人,才有‘’。因此语是人的教育。”是的,王老师的课正是一堂让“人”字大写的语课。  相似文献   

8.
语文九册《大仓老师》中有这样一段文字:“老师问:‘你们知道的单词中,哪些是用来称呼自己的呢?’……大仓老师指名叫同学回答。‘自己’、‘我’、‘鄙人’、‘余’、‘吾辈’、‘咱’,老师把这一个个词写到黑板上。”大仓老师先后板书了“自己”等七个词,显然是想通过教学让学生复习已学过的“用来称呼自己”的单词。然而,按照现代汉语的使用概念,大仓老师所板书的那些词并非都能用来称呼自己。“鄙人”是旧时用于自称的谦词;“咱”和“俺”都是方言中的自称词,它们与“余”一样,都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老师的教要‘致力于导’,把教的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美好境界。”教学大纲明确规定: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给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即要善于引导,启发自觉,又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改革教法,突出一个“导”字。  相似文献   

10.
王老师今天刻意地打扮了一下,平时的淡妆今天稍微浓了一些,她最喜欢的那套西装也仔仔细细地熨了一遍。因为一个现场教学观摩课要在她班里进行,而且听课的不仅有外校教师,还有市里的教育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的负责人。“丁零零……”随着铃声,王老师快步走上讲台。 “同学们好!”“老师好!”由于一下子来了那么多人听课,教室里比平时安静了许多,教学双方也很快进入了角色。“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学习‘肺’字。‘肺’的左右结构是左边一个‘月’字,右边一个‘市’字。张雯同学,请你说说为什么‘肺’用‘月’字旁?”“因为‘肺’是我们人体上的一…  相似文献   

11.
《历史教学》2004年第10期刊登了袁长清老师《张衡真的发明了“地动仪”吗?——有感于学生的问题意识》一文(以下简称《张》文)。文章叙述了作者在某中学进行课改调研时,随堂听了一节七年级历史课《昌盛的秦汉文化》,在小组合作讨论过程中,有位学生向授课老师提了这样的问题:“张衡真的发明了‘地动仪’吗?‘地动仪’真的有那么灵吗?张衡发明的‘地动仪’现在国家博物馆吗?我们现在还能使用它测量地震吗?”授课老师一时语塞,但他把问题作为课后作业布置给学生完成。课  相似文献   

12.
开心果网站     
“把”和“被”学生:“‘把’和‘被’能连用吗?”老师:“不能。”学生:“把被叠起来,不是连用了吗?”“东西”趣释有一位外国教授,向学生解释汉语“东西”一词时,说:“中国人称物体为东西,这东西,那东西,都称为东西。但  相似文献   

13.
一次,我校的王老师上公开课。他沉着老练,胜券在握,一切都按照预先的课堂设计正常进行。但突然有个学生举手道:王老师,黑板上的“蘸”字写错了。王老师一面当即纠正,一面表扬了这个同学。事后,很多人都夸奖这个学生的严谨学风和敢字精神,也有的同志开玩笑地说:“这位同学真不应该在稠人广座之中‘将’老师的‘军’,‘挑’老师的‘刺’!”  相似文献   

14.
近来,同行中有不少人对钱梦龙老师的《两主教学论》(也称《三主教学论》)中的“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主要观点有异议。大家认为“教学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方面,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主’同堂。只能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从师’……”笔者认为大家看到学生“从师……”是对的,而看不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错误的;对教学过程,应看到:教师为“主导”,学生是“从师”学习的“主人”,才是完全正确的。 本来,“学生从师”是客观实际存在的事实,谁都否认不了,而钱老师却把它当为陈旧落后的观点,不提及它。大家对此有异议,我们认为也可说是对的。就以钱老师在海南上的几堂示范课来看,也见到它的实际存在,用不着多举。最主要的是:学生究竟该  相似文献   

15.
张老师上课,叫学生把《木兰诗))齐读一遍之后,便提问了:“‘唧唧’是什么意思’? “织机声!”学生齐声答道。“不!‘唧唧’是鸟叫声。庸朝诗人王维《青雀歌》写道:‘犹胜黄雀争上下,唧唧空仓复若何……”。下节课张老师因公出差,李老师来代课,齐读课文后也提问道:“‘唧唧’是何意?”“鸟叫声!”学生齐声答道。“不!‘唧唧’是虫  相似文献   

16.
在课堂上 ,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各种评价和反馈 ,是很经常又十分重要的师生交流。看起来这种评价的进行并不难 ,学生做对了 ,说对了 ,教师就给予肯定 ;反之则予以纠正。然而 ,在实际教学中问题并不简单。有位老师在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时 ,问学生 :“课文中说大渡河‘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这里的‘只有’是什么意思 ?”前两个学生说“只有”是“仅有”和“唯独”的意思 ,老师都不置可否 ,当第三个学生说“仅有”是“唯一”之意时 ,老师立刻点头微笑着说 :“对了 !‘仅有’是‘唯一’的意思 !”其实 ,三种答案都是对的 ,教师只…  相似文献   

17.
“‘我’和一只小‘鸟’是好朋友,相依相伴,这就是‘鹅’。”老师听后,夸奖这个学生在识字方面善于想象,由此引出了本期的讨论话题:编故事识字可以吗?对此,是“汉字不容戏说”,还是“适合学生的就是最好的”“让故事与识字同行”?真可谓见仁见智。那么,到底应该如何进行识字教学呢?本期所编发文章中的观点和实例也许会对您今后的识字教学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8.
在《语文学习》“争鸣”这个栏目里,曾刊过周遵汉、王丽亚的题为《雪融化之后是春天吗?——略谈中学语文教学的非科学性》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以广为人知的事例开头:“雪融化之后是什么?”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水”,而学生的答案是“春天”。作者在文中指出:“这个例子,当今已经普遍认为是创造性思维向传统思维挑战的典型例子。然而仔细一想,在这个例子中,学生的思维方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仅仅他们对问句中的‘是’字的理解不同于教师的理解罢了,教师把‘是’理解为‘变为’,学生则把‘是’理解为‘将会出现’。”“导致学生的回答同教师的…  相似文献   

19.
学习的魔法     
<正> 大奇上课偷看卡通书,被王老师逮了个正着。下课后,王老师把大奇领到办公室。“说吧,”王老师往椅子里一坐,“你还想不想学习?”大奇低着头不说话。“我不是不允许你们看课外书,但是‘课外书’只能在课外看,上课就应该好好听讲,”王老师说,“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学习的惟一途径是认真!”  相似文献   

20.
学习的魔法     
大奇上课偷看卡通书,被王老师逮个正着。下课后,王老师把大奇领到办公室。“说吧,”王老师往椅子上一坐,“你还想不想学习?”大奇低着头不说话。“我不是不允许你们看课外书,但是‘课外书’只能在课外看,上课时就应该好好听课。”王老师说,“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