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当今社会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计算机处理技术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随着人们对信息的需求量逐步上升,以计算机处理为根本的"大数据"时代也开始影响人们的生活。本文首先介绍了"大数据"时代和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时代下主要的计算机处理技术,接着阐述了"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处理技术需要面对的机遇和挑战,最后探究了"大数据"时代下计算机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现代化传播媒介把我们带进了"微时代"。"微时代"信息数量之大,传播速度之快、受众面之广,给我们的生活和交流带来了深刻和巨大的变革。"微时代"同样也给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兴传播媒介,探索"微时代"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的新机制,是摆在大学基层党务工作者面前需要迫切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对"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党员教育实践活动机制创新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时代是继传统的平面、广播和电视等媒体之后,围绕着互联网技术涌现的基于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时代的兴起,使得消费品的营销形式变得更加的多样化和立体化,文化产品也不例外。本文根据文化产品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特点,对其在新媒体时代的营销策略模式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文化产品营销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时代"下传播具有个性鲜明、信息共享、交流互动的传播特点,对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德育等方面带来了深刻影响,也对传统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挑战。文章在解析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特征的基础上,明确"微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主体权威、客体的心理及性格、教育方式等新问题,并从"微方式"、"微媒介"素养及"微环境"的角度探究"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微信、微博、微电影等一系列"微"事物的出现,我们正式进入了微时代。人们获取信息变得更加方便快捷,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如何在微时代做好网络影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首先介绍了微时代的概念和特点,然后介绍了微时代的网络营销,最后提出了微时代网络影响的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6.
伴随"互联网+"新理念和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也日渐深入。"蓝墨云班课"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补充,它将互联网时代和自媒体时代下产生的新型应用用于教学,符合时代发展的趋势,也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政区的演变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而变化的。中国政区划分的产生,经历了由"分土而治"到"分民而治"的过程。行政区划分也经历了郡县时代、道路时代、行省时代三个阶段,且政区划分呈现"由高降低"和"由虚入实"的规律。中国古代政区划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它的各种演变是当时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发展的需要,也是古代中央政权与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的洪流已在政治、经济、文化的大潮中掀起,可见于互联网认证、互联网购物等,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新媒体时代下,"互联网+"可生出多种环境,以供其作为推动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的有利工具。微信是新媒体时代的代表性产品,担负起了创新高校英语教学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传统观点认为,公共产品是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必须由政府提供。经济学家引用"公地悲剧"、"囚徒困境"、"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三个理论模型论证公共产品私人供给的无效率以及政府供给的必要性。但政府单独供给公共产品也遇到了困难。随着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PPP成为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产生于工业化社会的公共教育具有典型的公益性、平等性、垄断性的特征.随着"以信息经济为中心"的后工业时代的到来和市场法则向教育领域的渗透,公共教育也由纯公共产品向准公共产品过渡,由单一权利主体向多权利主体过渡,由公立学校向公立与非公立学校并存过渡.这种变迁带给我国义务教育的启示是:转变对义务教育纯公共产品性质的认识;建立国家主导下多主体参与的义务教育体系;以国家利益为主导,兼顾私益性,在公益和私益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支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