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在彝族社会中,"克智"论辩实践是辩手与公众的互动过程。"克智"论辩与古希腊"雄辩术"有许多相似性,也有自己独特的民族性。"克智"论辩具有"养成教育"形式、"对立辩证"思维、追根溯源品质等方面的公共教育特性。这种"苏格拉底式"的对话教育对"公共文化空间"的建设、学校公共教育的开启都有重要意义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正"展示",是当前课改中流行的热词。在当前课改热潮中,我们为什么又提出了"碰撞"一词呢?"碰撞"的内涵是什么?在课堂学习中,"展示"和"碰撞"有什么区别?1."碰撞"的内涵是什么?碰撞即对话:即具有批判性思维的对话。弗莱雷认为,除非对话双方进行批判性思维,否则真正的对话也无从谈起。碰撞即论证:是一种各持己见的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交互形式,是两人或更多人从支持或反对的角度寻证、辩护、比较和发展彼此观点的活动。碰撞即产出:通过思维碰撞即教学互动、思维对话和严谨的论证过程,最终要产出思维成果(含外显和内隐成果)。"精彩观念"最能彰显出学生  相似文献   

3.
陈绮 《中文自修》2011,(3):43-44
我们在学习古代哲学史的过程中发现,中国古代哲学家和古希腊哲学家思考的问题非常不同。古希腊的哲学家们或者仰望着浩瀚的星空,讨论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或者聚集在哲学学院里,争辩人究竟能几次通过同一条河流……古希腊哲学徜徉于思辨哲学的海洋,致力于世界本原问题和人类思维规律的探索。这些哲学思想对人类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对话?对话是人类一个亘古久远的话题,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从狭义上讲,是指人与人(也包括“自我”与“他我”)之间的一种平等、自由的交流。广义上,则涉及到人类存在的基本哲学命题,涉及到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对话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方式,但是,对话又往往超越语言学的范畴,横跨哲学、宗教、文学、社会、教育等众多领域。对话理论的概念,最早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在其理论中,对话的前提就是对个体的尊重,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关系。对话构成的基本条件是“他性”与差异的存在,否则对话是无法形成的。主体既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  相似文献   

5.
孔子对话式教学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和孜孜不倦的教育实践为中国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学活动主要是通过对话的形式进行的,即师生共同参与,以讲授、问答、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我们称之为:对话式教学。对话作为人与人之间重要的交流方式,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以及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无论是古希腊时期的哲学论辩,还  相似文献   

6.
哲学解释学与教育对话有着内在的契合,哲学解释学关于理解与对话问题的诠释和对人的生存、意义的关注对于回答“教育对话是什么”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研究向度。从哲学解释学的视角审视教育场域中的各种对话关系,在本体论的层面上透析教育对话的深层内涵,即主体性对话、理解型对话和反思性对话。从本体论角度考察教育对话,以解释学的思维观照教育对话成为教育研究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人文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人的心智解放和成长,是为了帮助学生增进思考、判断、与他人对话、协作的能力、了解人的价值与自身弱点、提升社会责任感和公民素质,是普通人而不是精英的教育。因此,人文教育的核心课程没有专门的领域知识,而是有自己的主要特点。人文教育的重点是基于独立思考、判断、价值认可、尊严意识的,对公民参与、公共事务讨论、说理和对话能力的全面培养和提升。人文教育的主要特点:一是它强调的是以思考、理智、判断能力为主要特征的智识,不是某种领域知识;二是它要求于学生进行以"常识"和"普通知识"为本,以亲近智慧为目标的知识活动,不以积累和提高专门知识为目的;三是它的"知识"产生于"对话",而不是"传授",在运用知识时重在说服的过程,而不是最后的真理。  相似文献   

8.
哲学是智慧之学。教学是传承智慧的实践活动。哲学与教学之间有何联系?哲学对教学意味着什么?哲学体现的是深邃的思考,它是人类创造的精神宝剑,同时它又为人的利益服务。本文从辩证法的角度思考哲学和教学的关系,并认为,哲学的最大价值不在于提供一些具体答案,而在于奉献一种看待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为养成反思的习惯创造可能。  相似文献   

9.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它是人类思维的高级过程.不同于一般思维活动,它是根据已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可能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创造性思维是一个人智力水平高度发展的表现.创造性思维与想象紧密联系,它参与创造思维之后,能够结合过去的经验,在想象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提出新的假设,使创造性活动顺利开展.对学生个人来讲,创新不必是原创造,可以是再创造,只要对于学生个人来说是新颖的、首创的就可以了.我们目前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的创造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形成创新性格.  相似文献   

10.
基于心智成熟、拓展自我与自我完善三个维度给"什么是教育"进行新的界定和辨别,并围绕教育的基本属性提出判断"什么是教育"的标准,纠正处于教育发展潮流中那些不知不觉地将不是教育的东西纳入到教育之中的行为。鉴于此,在现代教育发展进程中,需要回到原点自觉地彻底地反思"什么是教育",运用新思维方式对"教育究竟是什么"进行再思考,更需要人们去容纳并利用这种对教育新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