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鲁宾逊漂流记》和《摩尔·弗兰德斯》是笛福作品中的姐妹篇。两部作品的男女主人公处于资本主义上升阶段的历史背景下,为了追求财富所表现出的不同抗争史。本文从笛福的小说的特点及这两部作品中的男女主人公的经济个人主义、婚姻观以及对宗教的态度进行分析,从而更深刻地认识笛福小说的主旨。  相似文献   

2.
《鲁宾逊漂流记》是笛福创作的冒险题材小说,故事情节曲折,堪称经典,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但需要注意的是,《鲁宾逊漂流记》表现出了很强的殖民主义特点,作者通过鲁宾逊表达了自己的殖民思想。  相似文献   

3.
《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18世纪典型的殖民主义叙事文本,它体现了英国早期向海外扩张从事殖民实践,实现原始资本积累,确定殖民帝国地位的过程。本文从后殖民主义理论角度解读《鲁滨逊漂流记》,探究帝国文本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汤亭亭在《中国佬》中以家史想像的创作方式误读了传统小说《鲁宾逊漂流记》,刻画了吃苦耐劳的华裔祖先形象,追溯了华裔祖先早年来到美国的奋斗史;在《孙行者》中,她又以中国古典小说《西游记》中美猴王形象为基础塑造了一个融中西方文化基因于一体的华裔形象,借助这一人物传达了她对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思考。这两则误读都传达了作家对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问题的思考。具体解读小说中两则中西文化误读,深入探讨汤亭亭如何回应主流社会对于华裔美国人民族身份的争议,又是如何在文本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建构了华裔美国人的民族身份认同想象。  相似文献   

5.
《上海女孩》是新一代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力作,小说以主人公秦珍珠的口吻讲述了一对姐妹如何经历曲折最终在美国洛杉矶生活的故事.本文主要将福柯的空间理论和身份理论相结合,分析叙述者在空间的位移下对身份和文化认同的变化过程.在权利与规训的融合下,通过构建"异托邦",叙述者逐渐消除身份焦虑,重新获得了家园意识.  相似文献   

6.
《都柏林人》由15篇短篇小说构成,是乔伊斯的著名短篇小说集,其中《一朵浮云》与《如出一辙》有很多的可比性,这两个短篇都通过对主人公一天工作生活的记叙,表现了主人公在个人精神上的孤绝状态和无助,渴望逃离现实的束缚,充分揭示了蔓延于整个都柏林人中间的心灰意冷的麻木。  相似文献   

7.
电影《致命急件》讲述了主人公威利对自行车运动的爱好,并不畏质疑和嘲讽,大胆实践,最终在自行车运动领域取得突出成绩,并以此实现自我价值,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8.
少年探险家     
张凌凡 《阅读》2006,(11):28-29
今年暑假里,我迷上了《哈尔罗杰历险记》这套丛书。书中讲述了少年探险家哈尔、罗杰两兄弟和他们的父亲到世界各地探险的系列故事。一本一本地读下来。我仿佛随着主人公乘着竹筏横渡亚马逊河,钻入热带雨林逮老虎、大蟒,看原始部落的族人虔诚地祭祀,在荒无人烟的小岛孤独地堆砌鹅卵石。还有那变幻莫测的大海、震撼人心的火山。等等。  相似文献   

9.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花园书》中女主人公双(Swan)的心路历程.双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澳大利亚移民,她生活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过着一种痛苦的边缘化的生活.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用在文学作品中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在该作品中,"双"不仅是女主人公贺双的名字,而且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残酷的现实中进行的自我反抗和灵魂的反抗,并最终升华为双重反抗,肉体和灵魂终获自由.  相似文献   

10.
美国华裔作家梁志英的短篇小说集《凤眼及其它故事》描述亚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的边缘生活。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故事集中第一部分《离开》中主人公的身份追寻问题,并着重探讨这些边缘人物身份追寻背后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因素。文章认为,尽管各个主人公拥有不同的成长、生活经历,但身份追寻的结果并无二致,都是被迫选择了离散状态。  相似文献   

11.
琼·里斯的《茫茫藻海》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安托瓦内特一家人的悲剧命运。弟弟被烧死、安托瓦内特与母亲被逼疯并最终走向死亡。大部分的研究主要从后殖民主义出发和女性主义分析女主人公的悲怆人生。而本文通过对神话原型母题的分析,阐释造成安托瓦内特一家人悲剧命运背后所反应的人类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贾平凹的三部长篇小说《浮躁》、《废都》、《高老庄》中,记述了主人公由乡入城后,在面对各自生活时表现出的精神上的困惑和迷茫。纵观三者,他们在心理上有着相通之处,更像是一个人的三个不同心理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3.
陈慧 《阅读》2007,(10):1-1
同学们,你们读过英国著名作家丹尼尔·笛福写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吗?这是一部世界名著,前不久,我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阅读了这本书。小说讲述的是一位遇险的航海商人鲁滨逊独自一人漂流到一座荒岛,在与世隔绝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靠着顽强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知识,在孤岛上生活了28年,最后终于排除万难,返回了故乡。  相似文献   

14.
萨利赫通过追寻主人公穆斯塔法.萨义德的人生轨迹和心路历程,在其小说《北迁季节》中建构了流放的母题。主人公穆斯塔法流放的过程就是他寻根的过程,他的流放充斥着重重叠叠的矛盾与冲突。流放的最终结果,表征了萨利赫对"流亡知识分子"作为世界人存在的艰难探索和意识,这与爱德华.萨义德对知识分子流放的态度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15.
莫言的中篇小说代表作《牛》中的主人公罗汉是莫言少年时代的影射。在物质和精神都极度匮乏的文革时期,主人公通过扮演小丑希望引起大家的关心和注意。在太宰治的私小说代表作《人间失格》中,主人公大庭叶藏是作者本人的化身。他表现出很强的边缘性人格障碍,在日本这个要求社会成员高度一致的国家,只能带着"丑角"面具生活。通过对比两大作家的丑角精神,发现莫言和太宰治写作视野和写作风格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主要讲述了女主人公四段不同的生活经历,反映了简爱有自卑到自信的心路历程。小说结局在学界引发了对简爱命运走向的讨论。简爱的命运结局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作者的自身局限因素,也不影响小说本身带给读者的心灵震撼。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的不少作品以下层女性作为小说主人公,其中《伊豆的舞女》中的阿薰和《雪国》中的叶子、驹子的形象作为反映日本等级森严的身份制度尤其具有代表性。她们作为舞女或艺妓生活在社会最下层,虽然不断追求人生纯洁和升华之美,但终究摆脱不了宿命给她们带来的生存徒劳。作为小说的主人公,她们的生存本身就是一种徒劳,这样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抨击了日本等级制度的黑暗。  相似文献   

18.
约翰·班扬的《天路历程》和C.S.路易斯的《天路回程》皆通过寓言和梦境叙事、讽喻和标名的手法,借用主人公历经艰险抵达天家的经历,寄予了不同时代背景中的作者自身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对灵魂之救赎的渴求。不同之处在于《天路历程》诗歌部分以及圣经典故的引用更多,而《天路回程》额外描绘了人在获得信仰之后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村上春树是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国境以南,太阳以西》被誉为"一个人的成长史"。本文从主人公的成长环境入手,通过塑造岛本、泉、泉的表姐、有纪子这四位女性,解读主人公初寻找自己、确立自己、认同自己、并最终完成成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与中国的小说《蜗居》两部作品以情爱为主线,分别再现了19世纪俄罗斯上流社会生活的图景和21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隅,以此为背景两部作品展现了两位女主人公情爱的内在矛盾与变迁历程,也揭示了其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