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0 毫秒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体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树立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是非、善恶、美丑观念对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注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院校大学生中进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来,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围绕“三自”(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评价)教育的方式和实效性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具体操作及经验如下:  相似文献   

4.
荣辱观是人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它是每个人做人的准则。不同的荣辱观,是由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1大力发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1.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5.
古人云:不知荣辱无以为人。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世纪的一项指针,胡锦涛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它高度凝练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要求我们当代大学把它作为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践性,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内在是统一的。因此,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大学生确立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科学的“三观”具有重要的价值。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和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结合起来,增强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规范当代大学生行为的思想标准,是全社会的价值观。个别住宿学生荣辱不分,是非不明,导致行为偏差。对社会的道德风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以对住宿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培养大学生高尚的道德,强化知耻意识趋荣避辱,是当务之急,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精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囊括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风尚的本质要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优秀革命道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生动体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为新时期高等院校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儒家荣辱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价值观,体现了古代修身养性,治国管理的经验和智慧,今天我们重温儒家荣辱观,对我们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卓有成效的道德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有着社会规范的调节作用。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表现形式之一,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机统一。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社会规范呈现纷杂趋向,大学校园里思想道德文化多元碰撞,矛盾冲突彰显,我们必  相似文献   

11.
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设立了基于"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为代表的英雄制度,形成了如何认识、评价和对待英雄的"人民至上"英雄制度文化.在认识英雄方面,深化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英雄来自人民的思想,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在评价英雄方面,突出英雄价值的时代意义;在对待英雄方面,提出要崇尚英雄、厚待英雄、铭记英雄和学习英雄.从国家荣誉制度论析"人民至上"英雄制度文化,有利于形成尊重和崇尚英雄模范人物的良好氛围,进一步继承与发展英雄精神,加强与拓深英雄观教育,持续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相似文献   

12.
教育尊严即教育场域内生命个体享有的、区别于物和其他生命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尊贵和庄严.教育之所以为人尊敬,就在于其强大的无可替代的内在尊严.当前教育的最大问题不是所谓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冲突,而是尊严和人格教育的缺失.  相似文献   

13.
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我党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手段。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要保证,而一个和谐的社会,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少数学生中仍然存在着是非颠倒、善恶不辨、荣辱不明的现象。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现状及原因,提出加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内涵着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基本道德规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塑造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为具体道德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6.
消费主义思潮在我国的迅速传播,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影响.高校应将消费教育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进一步丰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内容,创新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方式,丰富课外教育内容.加强管理,为荣辱现教育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从而遏制消费主义在高校的进一步蔓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荣辱观.  相似文献   

17.
以义利观为主线,从人与国家、人与人、人自身三个层面阐述古代的荣辱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古代荣辱观的思想精髓,进而规范人们的行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体育职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国家利益、俱乐部利益和运动员个人利益的博弈和冲突不断升级,国家队文化建设面临着职业运动员参与积极性下降、集体荣誉感消解、身份归属感弱化等问题,其实质是陷入了“共同体精神”离散化的困境。要突破这种困境,关键在于重塑职业运动员国家认同,而荣誉治理是国家认同重塑的内生动力。新时期职业运动员国家认同的再造须通过重建国家队公共空间、完善体育表彰和奖励政策体系、传承中华传统体育精神、开创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深化体育荣誉治理实践等路径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