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去感受文中的语言文字,从而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但在教学中往往学生参与得少,用心体会得少。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应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上下工夫,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多角度去体会卢沟桥的美,感受卢沟桥狮子“的数不清”。一、歌曲导入,整体感知卢沟桥播放歌曲《北京的桥》中的片段。同学们,蔡国庆叔叔用歌声为我们唱出了北京各式各样的桥。歌词中有一座桥特别有个性而且很有纪念意义,它的名字叫卢沟桥(。师相机板“书…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2课《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内容主要介绍卢沟桥的狮子数量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以及卢沟桥成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的原因。根据本课图文特点,笔者建议采用“图文结合,看、读、说、写”的方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落实语言文字训练要求。一、看──了解图意,比较“狮子”的异同“看”就是观察插图。这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是卢沟桥石栏的全景图,石栏的每根望柱上都雕着狮子。另两幅分别是望柱上狮子形状的特写图,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指导学生观察这三幅插图时…  相似文献   

3.
姜茹 《云南教育》2005,(19):55-56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4.
卢沟桥     
北京人有句歇后语:“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卢沟桥的狮子》  相似文献   

5.
李举辉 《四川教育》2000,(11):25-26
要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必须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即,阅读教学应始终遵循“主体性”原则,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主动性,激发他们以极大的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主动地去体验,去获取,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实现知能统一、知情和谐,师生互动,才能真正让语课堂教学“活”起来。  相似文献   

6.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实践,让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去感受,去探索,去应用,从而发现知识,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解决问题。如何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呢?下面我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
教材分析:《卢沟桥的狮子》是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看图学文,配有三幅插图,一幅大图是卢沟桥的全景,两幅小图是两根望柱上的狮子的特写,有大狮子,也有小狮子。课文着重介绍卢沟桥的狮子多得数不清,形态各异,变化万千。从课文中可以体会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根据看图学文的教学特点和本课文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运用阅读、观察、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认真观察图画,观察时按一定的顺序并能抓住重点,根据事物的特点展开联想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欣赏、观察评价的能力。教学目标:1郾认识本课16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  相似文献   

8.
《卢沟桥的狮子》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语文第七册第一组中的第一篇看图学文。教学时,教师要采用以图导读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图文对照,借助图画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唤起学生的视觉想象,把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转化为生动形象的画面,使学生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卢...  相似文献   

9.
“口欲说而不能”——畏惧心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说得少。表现的机会也少,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形成了一种即使懂也怕发言。不敢表现自己的畏惧心理。这种心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0.
[教学说明] 《卢沟桥的狮子》中第2自然段对狮子形状的描写生动有趣,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并列整齐、琅琅上口的句式,把卢沟桥狮子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体现了作者细致的观察力和非凡的想象力。细细品读这段文字,学生不仅会有如临其境,如见其“狮”之感,而且唤起了他们的创造意识,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供了可贵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石钰 《四川教育》2001,(5):40-40
音乐是声音艺术,是用声音来表达思想感情的一般说来,描绘某种事物。文学可以使用语言文字进行具体刻画;美术可以用线条和色块勾画和渲染;而音乐只能用听觉感受由音符有机结合形成的音乐形象:由此可见,人的音乐能力.正是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得到培养的。近年来,学钢琴的学生越来越多.不少学生认为练得熟,弹得快就是好,没有认识到“听琴”的重要,只注重“练”而忽视“听”。其实,练琴必须用心去练,用耳去听,在听中去感受,去表现,去创造,去心领神会,这样才能提高,才能有收获。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12.
教学任务1 激发自读意识 ,通过自读自悟了解卢沟桥狮子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体会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2 培养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 ,理清思路1 指名读文 ,回顾全文内容。2 指名学生说说上节课分段情况 ,理清文章脉络。二、析疑定向 ,自读探索(一)学生自读质疑 ,师生归纳析疑1 学生自由读课文 ,结合预习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2 学生提出的问题 ,大致梳理归纳如下 :(1)卢沟桥的狮子有多少?(2)为什么说卢沟桥的狮子真有意思?(3)我不理解“联拱桥”“挑衅”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传统数学课往往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外学生作业多,自由活动少;忽视学生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过程的教学,忽视学生思维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而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规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因此我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都应强调学生的实践(练习),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客观事物(数学知识)。?激励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确保学生主动获取新知、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能力。从而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品词解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小学教材精选课文,其语言特点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抓重点词、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词是“温情”,“哺育”两词。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渗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5.
《卢沟桥的狮子》是一篇看图学文,着重介绍了卢沟桥的狮子。遵循“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课程基本理念,谈谈这一课的教学设想。  相似文献   

16.
口语交际课是一门灵活、难以把握的课,老师常常感到与学生互动困难,而学生苦干无话可说。老师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经常是自以为准备得很充分了,预设得很精彩的一堂口语交际课,却常常上得并不精彩,只有少数学生参与,多数学生面无表情地充当“倾听者”的角色,这种学生参与面不广,互动困难的局面,着实让人感到棘手。即使学生愿意起来说,在说的时候仍存在这样的问题:学生说话颠三倒四、无话可说、不敢说或漫无边际、说话不完整、不会说等情况。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数学实施主体性教学,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亲自去感受、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得到训练,能力得到发展。对此,笔在探索中有如下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一、品词解句,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离不开语言文字。小学教材精选课文,其语言特点精雕细刻妙不可言。教者要在语言文字上下功夫。要抓重点词、精美的词句作为语感培养点,让学生进行比较、揣摩、欣赏,使其获得深刻的理解和感受。如《古井》一文,能显示古井特点和风格的词是“温情”,“哺育”两词。教学时我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感受慈母的“温情”,体会渗透在“哺育”一词中的伟大母爱,然后进行点拨“温情”的“温”是温暖的意思。  相似文献   

19.
范岚 《江西教育》2000,(1):47-47
音乐欣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提高欣赏教学质量,做到精心设计欣赏课,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这是上好音乐课的关键所在。我下面从几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一、创设情境,营造“参与”气氛,感受音乐。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持久,理解作品的能力差,但他们善于形象思维,教师可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审美特征,在欣赏前,对学生进行“心理诱导”,即用各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大脑,当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就会使学生产生强烈要求欣赏的欲望,从而形成一种积极的参与气氛。例如,在…  相似文献   

20.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政治科课堂教学由原来“师授生受”、“师讲生听”、“师考生背”模式到让学生共同参与,是政治教师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适应学生特点和时代要求的结果。但新一轮课程改革又向政治教师提出新的挑战,需要政治教师积极探讨教学互动模式。笔者认为,仅让学生共同参与课堂教学难以充分体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应让学生成为政治课课堂教学的“参谋”,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