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课程目标,在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中尤为重要。情感培养是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的主要特征,贯穿在初中美术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因为“情”是艺术的灵魂,美术是人类情感的温床,美术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审美享受,进而提升他们的情感,陶冶美好的情操。  相似文献   

2.
影响学生在美术课堂上学习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情感因素是学生在评价以及欣赏一个美术作品时的标尺,在美术教学中所渗透的情感因素也是极其浓厚的。美术教学是对学生所作出的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情感的教导以及培育、升华都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在美术中渗透情感因素进行教学是艺术的升华。  相似文献   

3.
黄耿东 《四川教育》2022,(Z2):65-66
学科融合已成为高中美术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推进美术情感教育与多学科的融合,对培养学生高尚的艺术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发展学科核心素养都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高中美术情感教育与学科融合的路径入手,阐述高中美术情感教育与学科融合的实践与经验,旨在达成以美育人、以情促教、多科合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在美术基础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教育。美术是以情感表现为宗旨的,即作者是以自己的绘画艺术手法把对事物的感觉表现出来。美术基础的专业训练与学生的内心世界有着必然联系,所以,在美术基础教学中审美情感教育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教是通过学来完成的,教是外因,学是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审美情感教育更能作用于人的内部因素。确切地说,美术是研究和把握视觉形式的  相似文献   

5.
美术欣赏教学对学生美术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马克思说:“艺术对象创造出懂得艺术和具有审美能力的大众。”①学生美术修养及审美能力的提高同样离不开美术作品,离不开美术欣赏实践。然而,优秀的美术作品内容博大精深,优美的形式中蕴含着无限丰富的内涵。在具体欣赏教学中,教师应从何处入手,才能引导学生一步步走入艺术的殿堂,感悟到美术的真谛,养成良好的美术素质呢?我认为:应立足于“情”,在“情”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志”、“理”,才能使学生真正全面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情”即情感,“立足于…  相似文献   

6.
孔善桃 《考试周刊》2011,(83):230-230
美术是情感艺术,美术学科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在美术教育实践中融入情感因素是初中美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教师只有在美术教育实践过程中充分渗透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相似文献   

7.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产物,美术作品也不例外。美术的特征之一就是传情,只有这样,美术作品才能成为有生命的艺术品,而不是一件死物。一位艺术家只有重视情感的培养才能创造出来有情感的作品。现在的美术教育中只注重画法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情感因素的培养,并且在教育教学中忽视了美术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所以,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因素,遂成了美术教学的课题之一。本文结合当下美术教学的现状,对培养学生的美术情感因素提出了一些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术作品富有艺术和情感,具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情感因素。因此,将情感教育纳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是追求真理、探索内在教学规律的教学过程,也是美术教学的基本要求。此外,通过情感教育的视角来学习艺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情感,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发挥德育的创造性教育作用,通过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发现美、创造美。以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为主要对象,介绍了情感教育的意义和具体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9.
汤梅萍 《教育艺术》2006,(11):72-72
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他在论述中高度评价了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门类,美术教育中同样需要情感的支撑。实践证明:有一定的情感体验和情感依托,才会有相应的智力活动,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情感,才会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因此,美术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这样才能使美术教学进入美学情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0.
“激趣——快乐式”教学模式强调在美术教学中,以兴趣为核心,发挥各种情感因素的作用,使知、情、趣交汇在一起,融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恰当地运用这种教学模式,在美术教学中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
孔婧 《中国教师》2014,(16):22-23
<正>《文心雕龙》中刘勰云:"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小学美术教学其实也和作家著文一样,蕴涵着强烈的情感。《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情感的渗透和熏陶在美术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美术教师要善于创设生动、真切的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动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奏出动人的乐章。一、角色互换策略  相似文献   

12.
王健一 《成才之路》2014,(29):I0011-I0012
美术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的情感参与,要把教师的情、学生的情和美术作品中表达的情融为一体,深入挖掘美术教材中的情感,开发教师教学中的情感,发掘学生学习中的情感。让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艺术家产生共鸣,融入美术作品中,提升审美素养,助力学生成才。  相似文献   

13.
高中美术学科将情感教育、审美教育以及美术绘画艺术融为一体,在教学实践中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美术绘画技巧,还可以增强学生艺术审美能力和情感解析能力,促使学生在未来绘画创作过程中自然融入思想情感,赋予绘画作品一定的精神内涵。因此,当前我国高中美术教学一定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美术学习起到相应的辅助作用,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上,促使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作为一种交流艺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伴随着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可以说是在师生交流情感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交流情感。情感是语文教学之魂,没有情感的融入,教学艺术之花就不能开放。语文教学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以情来沟通与学生的联系,以情陶冶学生。心理学与教育学研究表明,情感在教学中不仅有动力功能,而且有消除疲劳,激活创造力的作用。语文教学要善于凭借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学生,营造互动空间。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一门充满情感,充满爱的艺术,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所以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纽带,它能把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课文的作者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他人连接在一起。情感是催化剂,它能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激昂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传递情感,使学生在学爿语文中产生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各种情感,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以情引情”,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情感资源,以情取胜呢?以下就是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6.
徐洪 《中国教师》2006,(4):50-52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不仅仅是传递知识的阵地,更应是情感体验的场所。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充满个性情感的过程。因此,在美术课的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突出学科的特色性。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美术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作如下探讨与研究。一、发挥教师作用,激发学生情感教师的人格魅力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创设一种平等、民主、交流的教学氛围,缩短师生心灵之间的距离。激活教师自身的情感。情感具有感染性,以情激情是教师在教学中用自身的情感来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和老师一起产生“共情”。没有教师心灵的参…  相似文献   

17.
陈如生 《快乐阅读》2011,(12):73-74
艺术教育讲究的是情感的投入与心灵的交流。美术学科作为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育内涵的课程,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情感的方法,充分渗透情感教育,以真正做到寓"情"于"美",以"美"动"情"。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也是引发学生思想共鸣的重要因素。初中音乐教学是对学生情感艺术的教学,教师要学会在音乐课堂中渗透情感元素,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关注学生情感变化,以情导学,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情感状态下学习音乐知识,感受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9.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教育者的关注。情感教学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考虑认知因素的基础之上,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将情感教学渗透到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就能对教学效果进行优化,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挥学生内在的积极因素。在新一轮的初中英语教学改革中,应该将情感教学作为课堂的重要抓手,尤其是在导入环节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以情激趣、以情促知,提升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的发展,现阶段初中学科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美术等艺术学科的教学,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指导学生们学习基础的美术知识及技巧之外,还应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逐渐渗透情感教育,不断对学生们的情感体现进行强化,提升学生们的艺术素养及综合素质。为了分析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渗透途径,笔者针对现阶段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情感教育的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