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2.
吴泰昌 《出版参考》2011,(12):38-39
巴金与沈从文是挚友。1974年,沈从文、张兆和夫妇在上海看望过巴金,巴金当时尚未结束“审查”。  相似文献   

3.
《出版史料》2008,(1):62-62
胡适在任北京大学文学院院长时,曾聘请沈从文任北大教授。抗战时,沈从文在西南联大教书,一次在课堂上对学生说:“适之先生的最大尝试并不是他的新诗《尝试集》。他把我这个没有上过学的无名小卒聘请到大学来教书,这才是他最大的尝试。”  相似文献   

4.
面对沉默的拒绝方式,沈从文依旧勤快地写他的情书 张兆和是一个经典美女:额头饱满,鼻粱高挺,秀发齐耳,下巴稍尖,轮廓分明.在中国公学,张兆和的美丽和高雅气质让沈从文一见钟情,使这个潦倒的书生开始了漫长的求爱历程.  相似文献   

5.
沈从文曾含蓄地承认:《边城》是他在现实中受到婚外感情引诱而又逃避的结果。沈从文婚外恋的对象是诗人高青子,他们的关系深深地伤害了妻子张兆和。沈从文也很痛苦,他跑到梁家向林徽因倾诉,请她帮忙整理一下自己"横溢的情感"。  相似文献   

6.
周倩 《大观周刊》2011,(19):232-232
翠翠是沈从文《边城》中的女主人公,是集真、善、美于一身的理想的艺术形象。她是全书之魂。也是《边城》中写得最成功的人物。沈从文在《老伴》、《水云》等文中说过,翠翠是南“绒线铺的小女孩”青岛崂山的“一个乡村女子”以及“身边新妇”(即夫人张兆和)三个原型“合成”的。  相似文献   

7.
李辉  兆龙 《出版参考》2005,(4):16-17
丁玲失踪了。消息震动了上海,震动了整个中国文坛。沈从文在青岛知道了这一消息。5月的海滨,正是美丽的时节。张兆和刚刚来到这里,沈从文对她长达数年的追求终于如愿以偿,他们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从此开始。然而,平静和喜悦顿时打破。  相似文献   

8.
李辉 《出版参考》2005,(11):16-17
丁玲失踪了.消息震动了上海,震动了整个中国文坛. 沈从文在青岛知道了这一消息.5月的海滨,正是美丽的时节.张兆和刚刚来到这里,沈从文对她长达数年的追求终于如愿以偿,他们几十年的婚姻生活从此开始.然而,平静和喜悦顿时打破.丁玲的消息来得太突然,太令人难以置信.  相似文献   

9.
1931年秋,28岁的梁宗岱结束在法国的7年留学生涯回国。不久,他到北京大学任法文系主任兼教授。他的聘书照例由校长蒋梦麟签发,但可以肯定的是,若没有文学院院长胡适点头同意,他就不可能进北大,更不可能一去便坐上系主任的交椅。梁宗岱自己也承认,刚进北大时,“胡适之对我很客气,把法文系交给我”。  相似文献   

10.
季维龙先生是大陆较早研究胡适的学之一,他有多种胡适研究论,其中重要的有两部,一部是《胡适译系统年目录与分类索引》(下称“索引”),另一部是与曹伯言合作编的《胡适年谱)(下称“年谱”,季维龙以其对胡适深入的研究,名闻于大陆学术界,对他的治学态度与治学精神,海外胡适研究会负责人,美国圣约翰大学李又宁教授的评价极恰当,好说,季“为人诚厚,治学勤谨”,季维龙对胡适研究的历程和成果,确是体现了“诚厚”,“勤谨”这四个字。  相似文献   

11.
沈从文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位个性独特、成就卓著的著名作家,同时又是一位饮誉中外的文物专家。但是,由于历史的偶然与必然,直到80年代他才像“出土文物”一样被重新发现。沈从文以他所创造的湘西世界给人留下了一个魏美奇艳的艺术天地。他的“请美纯净”的文字,对“人性”内蕴的深刻把握和执著探索,对“生命”价值的热情歌颂和礼赞,至今仍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发射出夺目的光辉。近二十年来,“沈从文研究”的热潮此起彼伏,正像美国的一位沈从文的研究者用充满激情的笔调写到:“先生的代表作品最世界上好多文学者永远要看,而且要给…  相似文献   

12.
林谷 《出版参考》2009,(9):22-22
1922年5月,在胡适生活中发生了一件颇有趣的事:5月17日他突然接到逊帝溥仪从紫禁城打来的电话,约他到宫里来“谈谈”。这件事很快传了开来,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宫里那帮老臣听说皇上私下见了这位“危险人物”,都气急败坏得“像炸了油锅似的”,而“左派”人士则群起而攻之,痛斥胡适想当“帝者师”,是“民国叛徒”。  相似文献   

13.
《新闻天地》2010,(11):45-45
徐志摩书房里挂着她的剧照、她的舞衣:走向生命倒计时的梁实秋,睡梦中还会念叨她的名字;因为她.正在苦恋张兆和的沈从文也曾动过心……  相似文献   

14.
微记录     
<正>@历史袁老师:沈从文第一次登台,慕名而来的学生众多,沈从文突然紧张,呆呆地站了10分钟。好不容易开了口,便急促地花10分钟全讲完了。他再次窘迫,无奈,在黑板上写道:"我第一次上课,见你们人多,怕了。"下课后,学生议论纷纷,传到胡适耳里,胡适微笑着说:"上课讲不出话来,学生不轰他,这就是成功。"@央视新闻:1942年,晋察冀根据地,因日寇封锁扫荡加上大旱,树叶成了军民的主要粮食,聂荣臻司  相似文献   

15.
胡适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他的道德文章天下皆知,但却很少有人知道胡适还有一本“鸳鸯谱”,里面记载着由他牵线的几十对“鸳鸯”的名字。  相似文献   

16.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花园里,希望花开早。──胡适《希望》胡适(1891─—1962)一生皇皇,但身后颇冷寂,只遗一子一孙,都在美国。胡适没有女儿(曾生一女儿.早夭),但他很想有个女儿和一群外孙。安徽的宗亲观念极重,俗称“侄即子”。胡适有位侄女婿叫程洪安,是他长兄胡嗣稼(同父异母)的女婿,年岁相同,胡适就把他当作自己的女婿。程早年受托,在上海川沙县经营胡氏祖产胡万和茶庄。胡适青年时代在上海求学时,学、杂费用,都是由这家店开销的,因此胡适与程洪安关系特别密切。程洪安的三个儿子程法善、程法德、程法嘉自…  相似文献   

17.
冉华 《编辑之友》2016,(11):100-103
通过考察传媒人胡适具体的传播实践,论题发现胡适与其积极参与的纸刊之间,是一种互相成就的关系.梳理胡适与亚东、商务这两大出版社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与汪孟邹、张云济等出版家之间的人际交往,又可发现胡适是思想文化界的“意见领袖”,在传媒界则是受困于人情法则的“能人”.而“能人现象”与“意见领袖”是胡适“传媒人”形象的一体两面.  相似文献   

18.
金岳霖趣事     
西南联大有许多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去,觉得还应该写一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他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他的眼睛有什么病,我不知道,只知道怕阳光…  相似文献   

19.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牛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20.
金岳霖先生     
西南联大有许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岳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师沈从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当面和背后都称他为“老金”。大概时常来往的熟朋友都这样称呼他。关于金先生的事.有一些是沈先生告诉我的。我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提到过金先生。有些事情在那篇文章里没有写进.觉得还应该写一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