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现在.在龚和贵看来,科研不仅是一种兴趣和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从接受、习惯到喜欢,他这一路走得并非那么顺畅。  相似文献   

2.
正现在,在龚和贵看来,科研不仅是一种兴趣和追求,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从接受,习惯到喜欢,他这一路走得并非那么顺畅。1 991年,龚和贵考入郑州轻工业学院化工系精细化工专业。起初,专业对他来说不过是志愿表上的黑字,提不起兴趣,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并非如  相似文献   

3.
华彩人生     
姜莹  苏丹 《科学中国人》2009,(9):112-113
他,是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却依旧精神矍铄:他,是一位奋斗在动力学领域的科研人.一生都在追逐”科学”这一有着永恒魅力的话题:他.是一位老师.传道授业.始终坚信教学第一线是自己将科研精神传承下去的地方。他,就是高蜜,一位为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及人才培养、火力发电厂安全经济运行做出突出贡献的电力人。  相似文献   

4.
正回顾60年的科研生涯,山仑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交叉、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中间人"道路。如今.81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仑仍在工作。回顾其科研生涯,山仑认为自己走的是一条抗旱生理与旱地农业交叉、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中间人"道路。不过业界对他有不同看法.有人评价他是"独树一帜",有人则认为他的研究是"四不像",尤其是不像现代植物生理。"但不论怎样,是客观处境和主观条件促使我扮演了这一角色,开始是被动的.后来则成为自觉。"山仑说。谦虚和淡然,是山仑接受专访过程中始终流露出的鲜明特点。不过他在旱地农业研究和应用领域留下的成果,足以被称为骄人业绩。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50年代.国外纤维光学已经蓬勃发展.国内的这一领域却是一片空白。当时的中国经历多年的风雨,已是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无法投入充足的人力、物力、财力发展科技事业。成长在战乱年代的刘德森深刻体会着“落后就要挨打”.在当时资金短缺.一切设施都很落后的条件下.他毅然踏上了这条荆棘丛生的道路.誓为摆脱祖国落后的面貌做贡献,而这一走就是近半个世纪,对科研他从未感到过疲倦,对事业他不懈追求.对推动我国光纤领域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我谈不上是什么专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辛金元博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作为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生力军,1975年生于内蒙古普通农民家庭的辛金元确实是之中十分普通的一员。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愿意尽最大努力将自己负责的环节做好、做精,他向记者打了个比方说:"一辆车有很多零件,哪怕把其中一颗螺丝做到极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自己负责的  相似文献   

7.
他是一名大学教授,出版过很多书,办过很多讲座,名声在外。但他依旧兢兢业业地备课、讲课,带领学生做科研。空闲时还和学生们一起在图书馆学习,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丰盈自己的内心。别人不解,都说,像他那样的人,完全不需要再那么勤奋努力地学习、不需要那样勉强自己,只凭着现有的名声,就可以安度余生了。他听后,只是微微一笑,并不作答。  相似文献   

8.
正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也许在渤海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辽宁特聘教授蔡克迪看来,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工作者,但他却做着并不普通的事。多年来,他与团队在锂空气电池、超级电容器及燃料电池等领域里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科研初心。风雨科研路1982年出生的蔡克迪,是个标准的"80后",在他身上,有着属于那个年代特有的率直与纯粹,但深入交往后,就会被他身上一丝不苟与严谨坚韧的科  相似文献   

9.
弯腰和拥抱     
黄龙霖 《知识窗》2013,(11):13-13
一天.一名保镖在走进撒切尔夫人的别墅前.不小心踩到了一摊狗粪.当时.这名保镖浑然不觉.直到鞋上的狗粪弄脏了屋内雪白的地毯之后.他才意识到自己“闯了大祸”.他心里十分紧张.害怕受到这个“铁娘子”的严厉训斥.甚至被辞退。然而.撒切尔夫人看到后.非但不生气.反而走过去和蔼地安慰他道:“不要紧.我们现在身处乡下。”  相似文献   

10.
他,一位长期从事军工项目研究的教授,曾两度申报国家院士,但都遗憾落选;62岁高龄时,他选择自主创业,成立大连环达红外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立志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他,依然走在科研道路上奋进……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文化》2005,(2):55-55
剧情:圣诞老人真的存在吗?当朋友认为这只是一个童话而无动于衷.家人忙着准备礼物的时候.这个普通的小男谈却仍然毫不动摇地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在这个圣诞之夜他要坚持等待圣诞老人的出现。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人类揭开原子结构的奥秘,对物质基本结构的解析和重组.开辟了原子时代的广阔前景。核技术在民用领域的拓展,极大地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在核技术科研界,有一位致力于走民营路子的人.他就是孙汉城。  相似文献   

13.
“我谈不上是什么专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科研人员.”这是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辛金元博士,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的第一句话. 作为工作在科研一线的生力军,1975年生于内蒙古普通农民家庭的辛金元确实是之中十分普通的一员.但他的与众不同在于,愿意尽最大努力将自己负责的环节做好、做精,他向记者打了个比方说:“一辆车有很多零件,哪怕把其中一颗螺丝做到极致,也是非常有意义的.我希望自己能够把自己负责的小环节做好.”  相似文献   

14.
张涛 《科学中国人》2009,(12):50-51
2009年6月2日,一架载着中国民间数学家蒋春暄由北京机场起飞.目的地是英国伦敦。这次跨国旅程所包含的意义.蒋春暄不仅自己在心中体会,国人也默默地思考着。他是中国科学界颇具争议的人物.他没有专业学术背景.他只是位业余数学爱好者.他长期以来备受冷落,他是一个数学研究的孤独者,  相似文献   

15.
王友德 《内江科技》2007,28(11):184-184
本文针对当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这一大趋势,联系自己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提出“将教育科研与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观点,呼吁教师多进行创造性的劳动,走教育科研之路。  相似文献   

16.
王海涛 《科学中国人》2013,(12):48-51,F0002,1
20多年前,当他踏入西安交通大学少年班的时候,他肯定不会想到.在这里.他一待就是16年;他更不会想到.从此他将与电力系统科研结缘.威了他未来几十年的科研方向。这么多年来。是电力科研成就了他,  相似文献   

17.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王国栋院士是我国钢铁领域的开拓者,在"超级钢"这一群雄逐鹿的科研战场,他引领团队走在国际前列。他用智慧把"钢铁"锻造成通往科学殿堂的阶梯,留给了后来的攀登者。钢铁是他目之所及,心之所想,他是科技界的国之栋梁,他让世界见证了中国的力量。  相似文献   

19.
冰心曾说过:“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三四十年代的战乱纷争他走过了.五十年代的大跃进他迎难而上,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大革命他坚定着自己的信念.八九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他大跨步地走着,进入二十一世纪.已年过七十的他仍没有时间安享晚年.他要把自己有限的时间都贡献在祖国的教育学领域.他就是我国的教育名家黄雄如。  相似文献   

20.
<正>2013年,中国矿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实验室主任、锂离子电池课题组(实验室)组长庄全超走进了他的不惑之年。如果说所谓不惑是经岁月沉淀之后对人生的判断,那么,他的方向感一直都存在于科研生涯的选择中,每走一步,都没忘记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