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狗来信     
当前的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问题较大的是文言文教学,文言文教学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讲。同时每位学生手中都有一部文言文白话翻译的参考书,  相似文献   

2.
如何教学文言文,这是摆在很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面前的难题。怕学生听不明白,于是老师一字一句地讲,一句一句地翻译,面面俱到。学生怕听不懂,于是一字一词跟着老师的讲解抄翻译,生怕漏掉一个字。一堂课下来,教师讲得支离破碎,学生学得辛苦乏味,得不偿失。在“言意统一”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文言文教学的探索,很有收获。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针对这些情况,我尝试采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文言文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一、“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这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古人说…  相似文献   

5.
年感     
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文化结晶的文言文,长期以来对它的教学,我们许多教师一直沿袭“扫描式”教学法,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改革十几年来,文言文教学仍停留在以教师串讲为主这一模式上。教师因为担心学生不明白,于是“一字字地讲,一句一句地串译”,面面俱到;学生不停地做笔记,生怕漏掉一个词语解释,来不及思考,被动地听着,这样教学质量总也上不去。如何才能提高文言文的教学效率?一、注重兴趣激发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源于兴趣。因此,抓住学生思维的兴趣点,有效激发学生求知内驱力,促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愉快的学习状态。1、巧导入。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也…  相似文献   

7.
正初中语文有三怕,一怕写作文,再怕周树人,还有一怕就是怕文言文。这句话真的不假,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的确是很棘手的,这个版块相对而言比较难处理,长期以来教师探索不到育才良方,担心学生学不会文言文,于是乎遇到文言文的时候讲得面面俱到,一个字一个字地讲,一个词一个词地翻译,然后一句一句地讲解,最后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地翻译。作为学生就更加苦不堪言,不停地做笔记,书上本上比比皆是,生怕耽误了一个字或一个词的解释,也顾不  相似文献   

8.
岳晓玉 《甘肃教育》2014,(22):86-86
正随着新课程理念的日益推广和深入人心,语文课程改革所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就语文课堂教学现状而言,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新课改中比较薄弱的环节,长期以来对于文言文的教学,许多教师一直沿袭一字一字地讲,一句一句地译的"扫描式"教学法,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学习文言文"味同嚼蜡",教师教文言文费力而实效差。我就自己10年来的文言文教学实践,认为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选择文言文的教学方法,突破文言文教学固有的模式,是改变目前文言文教学普遍将  相似文献   

9.
河边漫步     
长期以来,怎样才能教好文言文,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困惑。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他们自然会感到枯燥无味,毫无兴趣。而今,在如火如荼的教改活动中,有的教师又脱离了双基,大讲特讲其艺术特色、人物形象。这样以来,学生虽然听得津津有味,但是,当他们合起书本之后,却是一片茫然。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文言文教学問題,我們曾到蚌埠市第一、二、三、六等中学了解文言文教学情况。从我們所接触到的情况来看,这几所学校的語文教师同志們教学文言文比較突出的經驗是把字詞句餅清讲透,让学生多讀多练,并且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加强輔导,因材施教,严格要求。把字詞句讲清讲透教学文言文,要把字詞句讲清讲透。如果不讲清讲透,学生就无法学习。况且內容和形式是不可分割的,脫离語言文字是无法理解內容的。过去有的人光讲大意,架空分析,結果把文章誹过了,学生还有些字不认識,詞不理解,句子讀不出来。因此,一中等  相似文献   

11.
细读初中语文新教材,就会发现文言文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新教材中所选的诗文都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学生始终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师,深知文言文教学中的困难。难在哪里?难在字、词、句。字、词、句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和关键。因为中学文言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然而文言文的字、词的含义,同现代汉语多有不同;文言文的句式也大都同现代汉语相去甚远。而且就文言文本身而论,字、词、句的运用,又千变万化,不易掌握。因此,无论是中学语文教师,还是学生,或者其他有志自修文言文的同志,都希望能有一本好的参考书问世。我们认为王政白著《文言文的字词句教学》一书的出版,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这两年,高考语文试题一公布,总引起一些语文教师和考生的责难和非议。有的埋怨说:“今后的课文不用学了”对去年的文言文试题议论更多。这些同志议论的共同点是:考试题目不是课文中的原句。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为此,我利用暑假之便,粗略地访问了三个县的三所完全中学,了解了十三所乡镇初中的文言文教学现状。这十六所学校的绝大部分语文教师讲授文言文时,还是采用“先生讲、学生听”的老方法。他们念一句文言文,随口译成现代汉语,让学生记在课本的字行间。他们不讲特殊词义的词,也不强调特殊句式的句子;有的虽然蜻蜒点水,稍提一下特殊词义和特殊句式,却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语文新教材中的诗文都选自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学好这些诗文对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至关重要。在传统教学中,有的教师把文言文教成了古汉语,把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分解得支离破碎,一段一段地读,一句一句地讲,一字一字地解,整堂课学生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  相似文献   

15.
文言文教学当前流行的教法是理性分解法:导人——文学常识——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翻译——分析——总结等。而翻译则用“串讲法”,一句话从第一个字解释到最后一个字,然后串起来解释整句的意思,再一句一句地串下去.中间穿插讲解繁博的文言语法。我记得,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曾针对这种文言文教学方法提出过言之灼灼的忠告:现在的古文教学把课文都讲“肿”了。  相似文献   

16.
高中文言文教学不仅要传授基本的字、词、句知识,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多读少讲,多归纳、勤巩固,重视分析,从多角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7.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大。很多教师也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躁却是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死板,课堂气氛沉闷,学生仅有的一点兴趣消失殆尽,文言课逐渐沦为语文教学中的“鸡肋”。  相似文献   

18.
朱晓波 《考试周刊》2013,(71):34-34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走进课堂你会发现,学生对文言文的抵触情绪很强。很多教师反映文言文难教,在讲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却费力不讨好。为应付考试,文言文课便成了字、词、句的翻译课。教师独霸课堂.忙于讲解、板书,学生则忙于抄抄写写、背诵,教学过程机械、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理念下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目前的中学文古文教学实践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教学思想:不少中学语文教师简单地认为,学好古诗文,就是“讲透”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目中字词句含义及用法,同时让学生读熟背透,就算是完成了文言文课程内容的教学任务,实现了文言文教学的课程目标。这种“以言代文”“以讲代学”的教法,其实是一个极大的文言文教学误区。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仍有不少授课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字、词、句的解释和翻译上,讲究“字字落实,句句过关”。虽然对字、词、句的准确理解是文言文教学的基础,也是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目标,但倘若只落实这一个目标远远不够,很不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也达不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和“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因此,一定要把审美教育纳入文言文教学中,让学生在接受美的熏陶的同时,养成自觉的审美意识,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高尚的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