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是一个很重要的实验,也是学生所要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在浙教版科学8年级(下)P42中有一个活动: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对于这个实验活动,笔者认为其对可燃物燃烧两个必备条件的探究、阐述并不严谨。在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燃烧的条件实验是初中化学重要的课堂演示和学生实验,对比全国现行多种版本的教科书,其实验设计各有千秋,但均有一些不足.新设计的实验,补充了可燃物与非可燃物的对比,使用身边的物质做实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并让实验在封闭的环境里进行,消除了实验污染对师生健康的危害,使实验能够用于学生的课堂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3.
一、基础知识思维导图 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是本节重要内容.根据学生对燃烧现象的了解,通过实验探究、实验分析可得出燃烧的条件有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不能继续进行,这就是灭火的原理.根据灭火原理可确定灭火的方法.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中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实验题的形式出现二、重点难点突破(一)燃烧1.燃烧一定有氧气参加吗燃烧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们通常所说的燃烧是狭义的燃烧,  相似文献   

4.
1.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例1 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方法均可用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活动目的:1.巩固与深化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懂得可燃物不但可在氧气里燃烧,有些可燃物还可在某些物质里燃烧.2.通过实验使学生懂得灭火的条件,懂得化学与社会的密切联系.明白只有牢牢掌握化学基础知识,才能有效地解决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将来才会更好地为四化做出贡献.3.通过活动,使学生激发起更浓厚的学习化学的兴趣.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活动过程:(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燃烧及其条件,知道可燃物要燃烧必须具备与氧气接触和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缺一不可,这是指…  相似文献   

6.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人教版第124页有实验7-1"白磷的燃烧",此实验的目的是得出可燃物燃烧时需要同时满足2个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充分接触;2.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相似文献   

7.
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演示装置湖北省钟祥市东桥中学刘天贵(431933)可燃物燃烧需具备两个条件,课本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来说明,不便于学生理解。为了直观地讲清楚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一个实验,装置如图这个装置的操作方法是1.在250毫升烧杯中装约...  相似文献   

8.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是生命科学的指南,是能源开发的根本,是环境保护的领袖.它通过教师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亲手实验操作,能把书本知识由微观变为宏观,把抽象变成具体,变无形为有形.本人教学有年,积累浅见些许,列举如下,希望同仁共同商榷. 一、利用反应物的接触面积扬利避害 先了解可燃物的燃烧现象:燃烧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1.可燃物;2.氧气;3.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其中着火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可改变.那么,改变可燃物的状态,或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就可以使燃烧更符合生产、生活的要求,扬其利,避其害.  相似文献   

9.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10.
一、在燃烧的条件实验中对红磷与白磷着火点比较实验的改进初中化学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中,在做可燃物燃烧条件演示实验时,我对该实验稍作了改进:在一大烧杯中注入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过一会儿,铜片上的白磷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没有燃烧,这是为什么?我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要使可燃物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白磷的着火点低,铜片上的白磷很快达到了这两个条件,所以燃烧了。铜片上的红磷只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和氧气接触),而没有达到着火点,因此没有燃烧。这时有的学生提出改用加热的方法就能使红磷燃烧。我抓住时机问学生:要使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该怎么办?这时学生回答,把白磷拿出水和氧气接触。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拿起烧杯慢慢倾倒烧杯中的开水,当烧杯倾斜到一定程度,白磷裸露出来时,白磷马上燃烧起来。通过这样的改进,实验效果明显,方便,节省时间,使学生对燃烧的条件这一知识点有了全面的理解,教学效果好。二、氢气跟空气混合的爆炸实验的改进在初中化学第三章第四节中,有氢气不纯,混有空...  相似文献   

11.
我校是县城小学,离县消防大队较近,在教《燃烧和灭火》这一课时,我带领学生来到县消防大队,在县消防队员和教师指导下学习这一课。一、学习燃烧在县消防大队的操场上,教师讲述:燃烧,是一种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热、冒烟等现象。燃烧需要一定的条件,分别是:1.燃烧需要氧气。2.燃烧需要可燃物能燃烧的物体叫可燃物: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煤气、液化气、棉花、煤、火柴等。3.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并且相互作用时,燃烧才会发生,缺少了三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燃烧就不会发生,正在燃烧的可燃物也会熄灭。燃烧有对…  相似文献   

12.
通常所说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发光放热的剧烈氧化反应.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要紧紧抓住"两个条件"、"三层火焰"、"四类现象".一、两个条件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2)可燃物的温度应达到着火点.因此当可燃物的燃烧引起火灾时,我们可使其中的任一条件不满足来达到  相似文献   

13.
高中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积极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探究活动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教学情景的创设应具有趣味性。美国心理学家斯奇卡列说:“好奇是学生的原始本性,感知会使学生的心灵升华,为其未来探究事物藏下本源。”学生只有对所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才能主动参与,并在探究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例如.在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将氧气通入到放置在温水中的白磷上方,会有什么结果?”学生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但听到最多的是:“白磷在水中怎么可能燃烧呢?”然后老师就这个问题进行演示实验,发现温水中的白磷却燃烧起来了,顺势告诉学生物质燃烧需要的条件只是可燃物达到着火点并且跟氧气接触。学生顿时有所领悟。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蜡烛燃烧是初中化学课程中的一个核心探究活动,承载了许多物理、化学知识.燃烧现象能够激起很多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生也会针对燃烧现象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鲜明、有趣,许多教师对蜡烛燃烧的相关实验进行改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些文章以蜡烛燃烧为主线,结合一些常见的燃烧现象,对什么物质在燃烧,火焰中有哪些成分,如何检验反应产物,燃烧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亮度,蜡烛在失重条件下能否燃烧、如何燃烧等问题展开讨论,并探讨如何由实验观察提出探究问题,反思进行实验改进与设计的通用性思维策略.  相似文献   

16.
探究氧气的性质主要从可燃物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入手,如铁丝、木炭、蜡烛等在氧气中的燃烧.  相似文献   

17.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是第二单元的重点实验,也是近几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实验原理,还应对实验进行拓展。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实验原理:如图1所示,利用可燃物将空气中的氧气耗尽,使气压减小,致使水位上升,通过水位上升的刻度推知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药品的选择应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且量要足,以耗尽空气中的氧气;(2)不与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应;(3)燃烧后没有其它气体生成。为满足以上条件,实验时通常选用的可燃物是红磷或白磷,而不选用木炭或硫粉。拓展思维:实验时可燃物如果选用木炭或硫粉,为使实验取得成…  相似文献   

18.
蜡烛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在现行九年级上教版化学教材中到处都闪烁着蜡烛燃烧的光芒.一支小小的蜡烛燃烧蕴藏着许多深刻的化学道理,有关蜡烛燃烧的探究实验已成为中考命题的热点.一、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例1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右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C.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相似文献   

19.
赵红 《化学教学》2003,(9):11-11
初中化学教材中证明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因白磷燃烧是在开放装置中进行,燃烧产物五氧化二磷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所以要求教师在实验室的通风橱中进行操作、演示该实验.这样,既不利于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很难让每位学生都看到实验过程中的现象.笔者通过实践摸索,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谭军 《初中生辅导》2006,(21):90-93
一、点燃、燃烧、加热、高温 有些化学反应的发生是需要点燃、加热、高温、催化剂、通电等条件的.同学们在注明条件时,一定要区分清各种条件的适用范围. 点燃是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其结果使可燃物发生燃烧.可燃物被点燃后,燃烧产生的热可使其继续燃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