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需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教材、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只有一个——促进或者适应学生的发展。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具体地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潜能出发处理教材。在安徽省第九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中,蚌埠市的赵劲松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成功地利用儿童化处理策略,以真实的课堂激荡学生的思维,展示上课教师的睿智与创新,让与会的教师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美丽与智慧之旅。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处理教材要关注四个主体:编者、作者、教师与学生,但其目的却只有一个——促进儿童学习。因此处理教材要从儿童出发,其重点应放在对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上。所谓教学内容的儿童化处理,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是一种增删调度,是一种用儿童眼光发现儿童与文本的情感、思维等“共振点”的过程,其出发点和归宿都是儿童。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指出,从儿童出发,为了发展儿童,具体说就是从儿童的经验、需要和可能性出发。  相似文献   

3.
"弱"教材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使用、处理现有教材时,从探究教学的需要出发,对教材进行深度开发,把教材"模糊化""边缘化",弱化教材对学生探究活动的暗示作用,期望学生真正有科学探究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本文就"弱"教材探究教学中的有关问题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4.
陈雄俊 《教育与职业》2007,(24):147-148
高度重视却又实效不佳一直是困扰"两课"教学的主要问题,其根本原因是在"两课"教学的主要环节中不能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颠倒了学生与教师、教材的"体""用"关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以学生为本,对"两课"进行教材、教法、观念、评价机制的创新.  相似文献   

5.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师应该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发展、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教师不应该"教教材",应该在坚持教材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加工处理.也就是树立正确的教材观,吃透教材、重组教材、以生为本、加强学习,实现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促进学生的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每个儿童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芸芸众"生",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行为特征、认知起点和表达方式。如何源自儿童需要又创造儿童需要?如何基于儿童现实又发展儿童可能?如何使得学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需要教师始终坚守儿童立场,从"童心"出发,用"童眼"观照,让学习过程顺应儿童的思维,帮助其实现通向未来发展的多样性、广阔性及无限可能的生长。2014年9月下旬,苏州市教科院举行了苏州市小学数学"使用新教材、建构新课堂、推进新课改"专题研讨活动,笔者承担了苏教版三上《间隔排列》一课。下面以此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实践与思考。1.主题情境校本化设置。(1)出示学校"怡然庭"一角(如图1),引导学生观察架子上摆放了哪些物品,随后从"无序"中抽取出"有序"  相似文献   

7.
一、用儿童的眼光处理教材儿童的世界丰富多彩,他们天真、活泼,富于幻想,乐于探索.教师要永葆一颗纯洁的童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童话世界出发,选择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素材,为他们架设好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8.
创设问题情境是促使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有力手段.基于目前教材的改革正在进行,需要我们教师建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情境.创设情境,我们要把社会中心的"用",学科中心的"序"和儿童中心的"趣"很好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童心数学"从儿童数学学习的原点出发,主张从数学教材、儿童的数学活动和学习方式出发,对数学教学进行实践建构.实践中,用"发现的乐趣"引领儿童,用"活动的乐趣"引诱儿童,用"数学的乐趣"引渡儿童,实现儿童数学素养与生命生长的同构共生.  相似文献   

10.
(本课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下册第1章第4节.) 一、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及处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有价值的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研究身边的数学知识,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适用性和广泛存在性"一直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背景之下的概念教学,更加需要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引领学生主动开展教材字面表述的“现实化”内容解构和“儿童化”意义建构,继而驱动学生经历从字面认读到儿童认知、从字面表述到儿童表达、从字面应答到儿童应对的教材概念意义的重构过程,实现教材书面表述的“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自主突破,推动学生数学认知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的应然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本文以"矩形中的折叠与勾股定理"一课为例,引导学生从对一张矩形纸片的折叠出发,展开一系列操作、探究和交流活动,以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和数学能力的提高.一、教学过程1.源于教材,从"心"出发教材作为教师教学的依据,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是我们需要重视的.教材中有这样一个数学活动:折矩形纸片做60°,30°,15°的角.基于这一活动,我们命制题目"如图1,  相似文献   

13.
小学阅读教学需要突围.教师要做儿童阅读行为的观察者、儿童阅读心理的破译者、儿童阅读方式的支持者.良好的阅读引导总是建立在真诚理解的基础上的.真正的儿童阅读必须采用儿童的方式,是"非正式"的学习.负责任的阅读教学必须从真性阅读出发.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堂现象中,教师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情况比较普遍,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深度、广度都不尽如人意。教材是教学的根本,想要打造精品数学课,就要掌握数学教材特点,在教材处理上做文章。依据新课程的教学观、课程观、教材观,从学生的能力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这两个培养目标出发,教师需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信息,拓展和延伸数学教材的内容,从而达到驾驭教材、"用教材教"的理想境界。怎么驾驭教材?其意义价值如何呢?一、修饰教材,培养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儿童,教育教学都应从儿童出发,这就是教育的立场。"教材"和"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在教师进入课堂教学之前,预案设计之时,应如何基于儿童立场,解读"教材"和"学生","胸有成竹"地孕育精彩课堂?笔者分别从教材结构、知识来龙去脉、教材价值追求;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状态、年段特征等方面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6.
落实2022版课程标准,教师在“用教材”教的过程中更加需要把教师的“讲”让位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自主经历教材字面表述的“现实化”内容解构和“儿童化”意义建构的过程。本文以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比例”单元的概念教学为例,谈如何从“现实化”教材解构转向“儿童化”思维重构,实现教材理解从“成人思维”“编写思维”“教材思维”的书面表述向儿童思维表达的自主突破,从而推动学生认知的不断深入与核心素养的应然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园地"模块作为单元综合练习置于每个单元的后半部分,与单元其他内容形成一个学习训练的整体.旨在帮助学生梳理、巩固本单元中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又进一步推进学生的拓展性学习.语文园地的编排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激励儿童进行各种语文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8.
想要搞好"机械设计基础"教学工作,除了选择合适的教材和掌握好教学内容外,教师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因材施教,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经历了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与反思,一线教师深刻地体会到要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要从学生的视角审视数学教学,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从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出发,有针对性地研究数学教材、研究学生以及研究教师本身,从而让学生能够顺应自身的思维方式,尊重自我的情感意愿,探索并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在数学活动中其知识与思维能力达到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20.
正要实现低年级写字指导的高效,我们提倡备课"精耕细作"。"精耕",是指精心备课,依据教材特点,结合汉字书写的规律集中指导,在教学内容选择上做到讲有侧重;"细作",则需要教师从儿童认知特点出发,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在教学策略上追求讲有规律,讲有针对性。一、利用教材的编排序列,讲有侧重1.利用整个低年级教材的生字编排序列,确定年级训练目标。在对苏教版小语教材一二年级生字进行归类和梳理之后,我们进行了分类汇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